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8篇
  免费   255篇
  国内免费   207篇
测绘学   103篇
大气科学   195篇
地球物理   290篇
地质学   430篇
海洋学   232篇
天文学   24篇
综合类   100篇
自然地理   536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61篇
  2021年   91篇
  2020年   103篇
  2019年   103篇
  2018年   84篇
  2017年   86篇
  2016年   77篇
  2015年   84篇
  2014年   99篇
  2013年   106篇
  2012年   86篇
  2011年   92篇
  2010年   79篇
  2009年   65篇
  2008年   70篇
  2007年   70篇
  2006年   72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1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利用粤港澳闪电定位系统、广州多普勒天气雷达和自动气象站等资料,分析了2017年6月2日发生在广州市中北部的一次强雷暴天气过程的地闪变化特征及闪电与雷达回波特征的关系.(1)本次强雷暴天气是华南一起典型的以西南急流和切变线为环流背景的强对流天气过程.在整个雷暴生命史中以负地闪为主,占69.3%;正闪在雷暴发展的初始和结束...  相似文献   
102.
随着全站仪测角测距精度的提高,在高程联测中,用EDM高程导线测量代替三四等水准测量,成为外业高程测量的重要方法之一。分析了影响EDM高程导线测量精度的因素,讨论了提高EDM高程导线测量精度的办法,提出了效率函数的概念,并以某测区三级GPS大地控制网高程联测数据为例,从精度和效率方面进行了计算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03.
王为术  闫广  李帅帅 《海洋科学》2012,36(10):68-72
盐水闪蒸技术广泛应用于海水淡化及海洋温差能发电,含盐质量分数、给盐液温度和闪蒸压力对闪蒸汽化率和热效率有很大影响。在质量分数为3.5%~20%、给盐液温度为30~95℃和闪蒸压力为1~30 kPa的范围内,对NaCl溶液闪蒸汽化率和热效率等闪蒸效率特性进行了定量计算研究,研究得到了盐水含盐质量分数、给盐液温度和闪蒸压力对闪蒸汽化率以及热效率影响的规律。结果表明,降低含盐质量分数,提高给盐液温度,降低闪蒸压力可提高闪蒸汽化率与热效率;含盐质量分数越高,造成的热损失越大,而提高给盐液温度会增大热损失。  相似文献   
104.
为缓解淡水资源短缺及化石能源过度使用问题,提出多点液压式波浪能海水淡化系统,该系统主要由采能装置、液压传递系统与反渗透膜海水淡化设备组成。系统的采能装置采用振荡浮子式,可将波浪能转换为浮子振荡从而被液压系统吸收达到采集波浪能的目的。为了提高液压式波浪能海水淡化系统的采能效率及淡水率,利用AMEsim软件对液压传递系统进行建模与仿真,分析了蓄能器、浮子个数及波高对液压传递系统输出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蓄能器能够使液压马达的输出响应更加稳定;当浮子的数量增加时,液压系统达到稳定的运行状态所需的时间更短,从而有利于提高系统的效率;波高在2 m左右时,本系统的产水量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105.
石家庄地面水回渗地下过程的氮行为影响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家庄是我国北方地下水位下降较大的城市之一,利用其毗邻滹沱河宽阔河滩,地面水可直接入渗补给地下水的有利水文地质条件,实施地面水回渗地下工程,将具有现实意义.为探索地面水回渗后的水质变化,该文针对地面水在回渗过程中对水质起限制性影响的氮行为作用进行了模拟试验研究.结果显示,利用2 m厚的滹沱河细砂土及与粘土按一定比例的混合砂土层,可对间歇式实施地面水回渗中的铵氮组分形成一定容量的截留去除,并且该截留量又在随回渗次数的增加而缓慢下降,当采用人工增加环境碱度及湿度的办法后可消除这种下降.同时,还显示对回渗水中硝酸氮的去除率不高,但若采用人工添加乙醇碳源和接种优势脱氮微生物菌种方法,硝酸氮的去除率将会得到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106.
戴尔阜  王昊  吴绍洪  靳京 《地理研究》2007,26(3):461-469
将作物生产潜力模型(PS123模型)与常规方法相结合,对1999~2001年海伦市玉米、大豆、小麦作物生产潜力进行计算;选取产量损失量、资源满足率和资源组合利用率,定量评价资源利用效率,寻找影响资源集约高效利用的限制性因子及其定量制约程度。结果显示,自然资源中温度对于产量的限制最大,其次为水分和土壤,如果把光温生产潜力作为目标产量,玉米、大豆、小麦的光温生产潜力分别为11998、7068、8813 kg/hm2,资源利用率分别为51.0%、29.0%、20.2%,海伦市粮食生产仍有较大潜力。在特定自然资源状况下,海伦市的社会经济状况是限制潜力实现的重要因素,在实地调查基础上,本文提出了提高该市作物产量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7.
山西省大同市农业生态气候适宜度评价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文章选择黄土高原边缘,颇具生态地理意义的山西省大同市及所辖7个县区为研究对象,依据该区域1971~2000年的长期实测气象资料,在借鉴前人建立的农业生态气候适宜度动态模型的基础上,经过多次作物实验,尝试性拟合出符合区域特点的典型气候要素适宜度隶属函数;分区计算了农业生态资源指数 、效能指数及利用系数,总结出区域气温及降水量适宜度曲线大致呈 "∩"型分布规律,峰值出现在每年的6~8月之间;日照百分率适宜度曲线呈 "∪"型分布规律,谷值出现在每年的7月。在SPSS统计软件环境中,以各区域累年逐月平均效能指数为分类实体,进行模糊动态聚类,提出研究区农业生态气候适宜度的三种等级模式。  相似文献   
108.
中国高技术产业投入产出有效性地区差异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运用DEA方法,从综合有效性、技术有效性和规模有效性3方面对全国30个省(市、区)(缺失西藏数据)的高技术产业投入产出有效性进行实证分析,根据技术有效性和规模有效性对其发展状态进行分类并提出相应对策。结果表明,我国高技术产业在现有的发展水平上存在投入产出效率不高、总体规模偏大等问题,各省市需针对自身特点制定相应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09.
本文以灯光密度表征建设用地产出效率,采取KDE、ESDA、SDE等方法对中国县域尺度2000-2015年建设用地产出效率的总体特征、时空演变以及方向分布进行分析,研究发现:① 夜间灯光总亮度与建设用地出产出存在较强的相关关系,说明可用灯光总亮度表征建设用地产出,以灯光密度反映建设用地产出效率具有一定的科学性。② 建设用地产出效率东高西低,持续上升;增长速度西高东低,中部居中,但区域间年均增长率最大相差0.56%,整体较为均衡。③ 虽然建设用地产出效率由2000年的0.008单位灯光/km2持续上升至2015年的0.025单位灯光/km2,但其核密度曲线始终处于中低水平且右侧区间不断扩大,说明中国建设用地产出效率总体水平较低,呈现出中低水平俱乐部收敛的特征。④ 建设用地产出效率的全局 Moran's I指数都大于0,建设用地产出效率存在正向空间分布特征,且其局部空间格局变化较小,存在稳中有动,强中有弱,弱中有强的特点。⑤ 方向分布上,建设用地产出效率的方位角始终在72.420o与81.066o之间,说明东北-西南方向为建设用地产出效率的主要方向,且标准差椭圆的主轴与辅轴标准差都有所增加,说明在建设用地产出效率的主要方向与次要方向上都发生了分散现象。  相似文献   
110.
The present paper describes results of the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a small-scale mono-hull model boat propelled by a localised flexural wave propagating along the plate of finite width forming the boat's keel. Forward propulsion of the boat was achieved through flexural wave propagation in the opposite direction, which is similar to the aquatic propulsion used in nature by stingrays. The model boat under consideration underwent a series of tests both in a Perspex water tank and in an experimental pool. In particular, the forward velocity of the boat has been measured for different frequencies and amplitudes of the flexural wave. The highest velocity achieved was 32 cm/s. The thrust and propulsive efficiency have been measured as well. The obtained value of the propulsive efficiency in the optimum regime was 51%. This indicates that the efficiency of this type of aquatic propulsion is comparable to that of dolphins and sharks (around 75%) and to that of a traditional propeller (around 70%). In contrast with a propeller though, the wave-like aquatic propulsion has the following advantages: it does not generate underwater noise and it is safe for people and marine animal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