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6篇
  免费   187篇
  国内免费   334篇
测绘学   231篇
大气科学   62篇
地球物理   327篇
地质学   909篇
海洋学   125篇
天文学   16篇
综合类   95篇
自然地理   34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78篇
  2012年   87篇
  2011年   88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98篇
  2008年   93篇
  2007年   103篇
  2006年   99篇
  2005年   92篇
  2004年   95篇
  2003年   67篇
  2002年   84篇
  2001年   69篇
  2000年   82篇
  1999年   76篇
  1998年   76篇
  1997年   68篇
  1996年   72篇
  1995年   56篇
  1994年   41篇
  1993年   44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付勋勋 《地质与勘探》2017,53(3):583-589
随着鄂尔多斯盆地子洲-清涧地区上古生界碎屑岩气藏研究的深入,其物源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为查明物源问题,本文应用分形理论对山西组山2~3段的沉积物源进行了研究,系统地分析了铀、钍、钾测井曲线的分形特征、分形特征在沉积物源分析中的应用过程以及分形特征对沉积物源的响应机理。结果表明,铀、钍、钾测井曲线具有分形特征,其分形特征对沉积物源具有一定程度的响应,研究区内西北部物源控制区与东北部物源控制区具有不同的沉积物源分形响应特征,通过分形响应得到的沉积物源分析结果与已有的地质认识较为吻合。分形特征研究为沉积物源的分析提供了一种途径,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82.
Shales from the Lower Silurian Longmaxi Formation in the Sichuan Basin are among the most important shale gas reservoirs in China, and have been investigated because of their great shale gas potential. To understand the pore structure and fract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hales, a series of experiments was conducted on core samples from the Lower Silurian Longmaxi Formation in the Sichuan Basin of China, including X-ray diffraction (XRD), total organic carbon (TOC) content and vitrinite reflectance (Ro) analysis, field emission-environmental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FE-ESEM) observation, and low-pressure N2 adsorption-desorption experiments. Frenkel-Halsey-Hill (FHH) method was applied to calculate fractal dimensions. In addition, the pore genesis,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composition and thermal maturity, the pore structure parameters, and the fractal dimensions are discussed. FE-ESEM observ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Longmaxi Formation shales are dominated by organic-matter (OM) pores along with interparticle (interP) pores, intraparticle (intraP) pores and fracture pores. This study identified the fractal dimensions at relative pressures of 0–0.45 and 0.45–1 as D1 and D2 respectively. D1 ranged from 2.60 to 2.71 and D2 ranged from 2.71 to 2.82. D1 was typically smaller than D2, indicating that the smaller pores in shales were more homogeneous than the larger ones. The formation of these OM pores is owing to kerogen deformation during the thermal maturation, which results in a large number of nanopores. The pore structure of the Longmaxi Formation shales is primarily controlled by TOC content and thermal maturity. TOC content is a controlling factor on the fractal dimensions as it exhibited positive correlations with D1 and D2. Fractal dimensions are useful for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pore structures complexity of the Longmaxi Formation shales because D1 and D2 correlate well with pore structure parameters as they both increase with the increase of surface area and the decrease of average pore diameter.  相似文献   
983.
汶川及芦山地震余震分布的空间尺度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GIS点格局方法,从余震点分布的不确定性以及烈度区与点空间距离格局的关系角度研究了汶川及芦山余震点格局.结果表明:余震在较小尺度内接近随机分布且关联效应明显; 在较大尺度内余震聚集分布,空间距离关联仍呈幂律关系,无标度区间的上下限与不同烈度区的长短轴间存在关联.汶川、 芦山余震形成东北—西南向矩形的热点、 次热点分布区,区域内最邻近指数为0.99,0.76; 映秀Ⅺ度、 芦山Ⅸ度烈度区内最邻近指数分别为1.02和0.95,显示余震点在强烈度、 高聚集区内趋向随机分布.余震点距离关联特征表明:汶川余震在13.5—20 km和30—43 km区间,芦山余震在7—14.5 km区间内关联程度显著; 汶川余震在66—82 km、 225—236 km、 317—321.5 km区间以及芦山余震在15.5—22 km、 23—32.5 km、 33.5—43.5 km区间仍呈幂律关系. 该结果与汶川地震Ⅺ—Ⅸ度、 芦山地震Ⅸ—Ⅶ度烈度分布区域的长短轴存在一定关联,321.5 km和40 km与两次地震主破裂面长度也较为吻合. 对比核密度估计与地震烈度图可以看出: 带宽越小,核密度面积与较高烈度区域的一致性越大; 随着带宽的扩大,核密度面积与烈度区的差异也越大.   相似文献   
984.
赵婷婷  周伟  常晓林  马刚  马幸 《岩土力学》2015,36(4):1093-1101
采用6种不同缩尺方法将同一条现场级配曲线缩制成不同的数值模拟级配曲线,建立以不同粒径范围内颗粒数为测量数的分形模型,研究了颗粒级配分布的分形特性;基于颗粒流方法,生成与级配曲线相对应的6组数值试样进行双轴压缩试验,研究了缩尺方法对数值试样宏观力学特性及细观力学响应的影响;并讨论了颗粒级配分布的分形特性与数值试样力学特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采用不同方法缩尺后数值试样的颗粒级配分布具有分形特性,分维数D为1.463~1.783;随着缩尺方法相似比尺M的增大,数值试样中细颗粒数量增多,粗细颗粒的充填关系得到改善,力学特性逐步提高;颗粒级配分布分维数D与数值试样力学特性指标之间存在较好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985.
遥感和GIS支持下的九段沙岸线提取及变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遥感和GIS的支持下,利用集成了非监督分类、地图综合、离散地物去除和岸线追踪等技术的shoreline-Extractor软件,解译上海市九段沙自然保护区2001年、2005年和2008年的岸线信息;对解译的目标岸线分别进行空间分辨率为30 m,90 m,150 m,210 m和270 m的重采样,计算其分维数,并进行岸线长度、沙洲面积和分形特征的分析,进而对九段沙岸线变迁的重点区域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随时间推移,九段沙的上沙、中沙和下沙3个沙洲淤长的部位并不一致,其中上沙北部区域、中沙东北和西南区域、下沙东北和西南区域淤长较为明显;岸线长度与沙洲面积的变化区域几乎一致,即上沙增长较快、下沙次之、中沙缓慢;九段沙岸线具有显著的分形性质,整体分维数呈增加态势,其中上沙和中沙的分维数小于整体分维数,而下沙的分维数大于整体分维数。  相似文献   
986.
陈杰  马素媛 《东北测绘》2012,(8):145-147
文章在综合研究前人相关文献基础上,以1∶5 000 000和1∶10 000 000两种比例尺道路网数据为依据,给出了全国各主要省市道路网分形维数的大小及变化趋势,通过比较分析验证了全国各主要省市道路网分形特征的客观存在,并指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87.
土地利用图作为一种典型的专题地图,其综合是目前我国正在进行的第二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工作的一部分,所以研究土地利用图综合具有重要的意义。土地利用图空间上全覆盖、无重叠以及语义上层次化的特点决定了土地利用图的综合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土地利用图的综合过程大致可以分为预处理、图形简化、狭长图斑线化、小图斑综合(聚合和融合)以及综合质量评价等几个步骤,结合实际工作对各个步骤进行详细的阐述,结果证明文中采用的方法基本能够实现土地利用图的自动综合,并且综合结果能够满足用户需求。  相似文献   
988.
吕秀琴  张毅 《测绘科学》2012,37(2):107-109
为提高DEM的空间分辨率,避免线性插值方法的平滑和低通滤波作用,本文依据地形的分数布朗运动(FBM)特性,提取地形的分形参数,利用分形模拟方法进行插值,并将不同地形的试验结果与线性插值方法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能较好保持地形的随机性、不规则性和丰富的细节信息,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插值精度。  相似文献   
989.
季斌  吴道祥  王国强  杨远杰  李莉  张弓 《测绘科学》2012,37(5):181-182,211
钙质结核土的结构特征对于其宏观力学性质和工程特性具有重要的影响。利用空间统计分析和分形维数计算方法,对钙质结核土的细观结构进行了定量分析,提取并计算了其颗粒形态、定向性等分形维数。结果表明,钙质结核的分布具有良好的分形特征和统计自相关性特点。  相似文献   
990.
作为数据更新与融合关键技术之一,空间数据匹配越来越受重视。城市居民地是空间目标变化中最为活跃的要素之一,成为空间数据更新的主要内容。不同于已有要素直接匹配的做法,提出了面状居民地匹配新方法,即对面状居民地采用降维技术进行处理,分别提取匹配双方面状居民地的骨架线,并通过其骨架线之间的匹配来达到面状居民地之间匹配的目的。实验证明,所提方法中把2维面状居民地转化为1维线状骨架线后,其匹配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大幅降低,匹配效率、速度得到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