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80篇
  免费   1606篇
  国内免费   2067篇
测绘学   844篇
大气科学   945篇
地球物理   1938篇
地质学   5488篇
海洋学   1059篇
天文学   513篇
综合类   679篇
自然地理   1087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98篇
  2022年   276篇
  2021年   336篇
  2020年   327篇
  2019年   434篇
  2018年   324篇
  2017年   345篇
  2016年   406篇
  2015年   402篇
  2014年   575篇
  2013年   512篇
  2012年   606篇
  2011年   581篇
  2010年   448篇
  2009年   567篇
  2008年   534篇
  2007年   629篇
  2006年   581篇
  2005年   546篇
  2004年   491篇
  2003年   438篇
  2002年   380篇
  2001年   356篇
  2000年   344篇
  1999年   312篇
  1998年   338篇
  1997年   239篇
  1996年   193篇
  1995年   174篇
  1994年   160篇
  1993年   139篇
  1992年   108篇
  1991年   61篇
  1990年   48篇
  1989年   65篇
  1988年   43篇
  1987年   30篇
  1986年   27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991.
江泓 《岩矿测试》2010,29(1):23-28
比较不同实验室分析数据制作的虚拟地球化学图的相似性,是近几年提出的化探分析质量监控与评价的新方法,但"目视比较法"只能得到模糊定性的结论。文章引入FFP评价原理,根据图形重叠性计算图形相似指数,据此定量评价地球化学图的相似性,使地球化学图相似性研究从定性分析上升为定量判断水平。该评价方法可进一步推广应用于元素分布、环境污染时空变化研究。  相似文献   
992.
董存杰 《地质与勘探》2010,46(4):599-608
勘查结果表明,小孤山矿集区的成矿作用受印支期花岗岩体、脉岩、断裂和地层的多重控制。康家岭铅锌矿区含矿围岩与正常大理岩碳同位δ13C存在明显差异,分别为+0.186和-6.055。说明矿集区的成矿作用在成岩作用之后,这种差异是成矿过程中热液蚀变造成的。铅同位素模式年龄均为负值,具明显异常铅特征,表明本区铅锌矿体的成矿物质具多源性。根据矿集区内唐望山印支期花岗岩体的化学成分及特征值判断,岩体为S型花岗岩。其Pb、Zn、Au、Ag的丰度均低于辽河群地层。岩体在早期侵入过程中,同化围岩并在岩体边部发生分异作用,使围岩中成矿元素在岩体边部及脉岩内富集,随着岩体及脉岩的进一步分异形成含矿热液,与脉岩在共同的断裂系统内运移,并在有利的岩性组合和断裂内充填成矿;岩体在侵入的晚期,随着温度和压力的下降,同化围岩及富集成矿元素的能力都相应减弱,并在与围岩接触部形成大规模的碎裂岩带,从而形成大规模的硅化带和地球化学异常。  相似文献   
993.
济阳坳陷沾化凹陷桩西油田古近系东营组下段砂体平面呈条带状展布,与曲流河单河道沉积砂体形态类似。砂岩的沉积成因是建立高精度时间地层格架、预测储集层属性参数空间分布及挖潜剩余油的关键基础之一。综合分析区域地质背景、地层沉积序列、岩石学性质、沉积组合以及砂体几何形态等方面,认为桩西油田东下段砂岩是在半深湖—深湖环境沿湖盆长轴方向延伸的远源滑塌型重力流水道—浊流水道沉积;沉积物源主要来自北部埕北低凸起附近的扇三角洲和水下扇。根据重力流水道的成因机制,将东下段浊流水道划分为水道中心微相、水道边缘微相和水下漫溢微相。单一水道中心微相沉积序列相当于鲍玛序列的AB、ABD或AC组合,主要沉积中厚层正递变层理含砾细砂岩相和块状层理混合碎屑岩相,属中孔中低渗储集层。研究区滑塌型浊流水道形成的外部控制因素是火山喷发及控盆断层的幕式活动所导致的长期基准面下降;内部控制因素是充足的物源、垂直湖盆长轴方向的阶梯状断裂以及负向湖盆底形等。建立了反映该区浊流水道的沉积特征及发育条件的沉积模式。  相似文献   
994.
1948-2009年塔里木盆地空中水汽输送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利用1948-2009年美国NCEP/NCAR的逐月再分析资料(2.5°×2.5°),分析了塔里木地区大气中不同层次水平和垂直方向的水汽输入、输出和收支情况及其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塔里木盆地上空水平方向为水汽汇,且纬向贡献大于经向,垂直方向水汽主要由下层向中上层输送;2)水汽的水平和垂直净收支均具有季节性变化,且夏季辐合为主,冬季辐散为主;3)水汽的水平和垂直输送都表现为较一致的年际变化,且均在1970年代中后期出现了较明显的年代际突变;4)在1978年到2003年全球变暖明显的时段内,水平方向水汽净输入量呈减少趋势,垂直方向呈增加趋势.可以认为,在气候变化背景下,全球变暖加速了水循环,但同时改变了纬向的热力差异,导致塔里木盆地局地水循环的加速,以及经向水汽净输入量的减少.  相似文献   
995.
赣南火山岩型铀矿分布规律及找矿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赣南地区具有良好的铀成矿地质背景,已成为我国重要的火山岩型铀矿产铀基地。笔者根据在赣南数十年的找铀实践,运用深源成矿和多元成矿理论,深入研究了区内南岭和武夷山两条岩浆岩铀-多金属成矿带中生代3个火山活动旋回的特征及其与铀矿的成生关系,总结了赣南火山岩型铀矿的分布规律、成矿模式及找矿思路,从而提出了4片有望发展成为铀矿大基地的靶区。  相似文献   
996.
香草坪花岗岩体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妩巍  王敢  陈卫锋  赵葵东 《铀矿地质》2010,26(4):215-221,227
香草坪岩体主要岩性为中粗粒斑状黑云母花岗岩,SHRIMP锆石U-Pb法年龄为211±2Ma,属于印支期岩浆作用产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其ACNK,微量元素模式图曲线形态总体向右倾,以及轻稀土富集、Eu明显亏损的稀土配分模式曲线特征,与华南S型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相似。该岩体高(87Sr/86Sr)i和低εNd(t)的特点,表明其可能是前寒武系中等成熟度的基底岩石经部分熔融形成的。该区基底岩石较高的铀含量,可为香草坪岩体提供充足的铀元素,形成铀元素的初始富集。  相似文献   
997.
进入21世纪中国化探发展路线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笔者回顾了近年来中国化探的一些理论与方法技术上的重大新进展,立足于地球化学填图基础上的矿集区、多元素异常集结区与地球化学块体理论,利用地球化学资料进行矿产资源潜力评价与稀有分散元素独立成矿的可能性评价,利用地球化学资料进行成矿岩体演化与中国西南大地幔柱的初步研究,这些探索性的研究均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就。化探方法技术的应用成果显著,如地球化学填图与矿产勘查一体化,多元素分析与分析质量监控方法不断完善外来物覆盖浅钻取样,深穿透地球化学方法,全国生态、农业、环境地球化学调查,全球地球化学填图方法研究等。在回顾近年化探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中国化探在21世纪的发展,整体思路是立足于地球化学填图及地球化学填图与矿产勘查一体化。需要有将研究、填图、调查、勘查、工程一体化的大科学计划。提出了涉及地球化学填图、矿产勘查与综合利用、能源勘查、生态环境调查、全球变化研究等的12个重点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98.
对出露于湘东北临湘地区的煌斑岩脉群进行了同位素年龄测定及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研究表明,煌斑岩的全岩40Ar-39Ar年龄为(119.5±2.2)Ma,形成于早白垩世。岩石地球化学方面,岩石属碱性系列、钾质—超钾质煌斑岩;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和高场强元素(HFSE);稀土元素分配模式为相似的右倾轻稀土富集型;具有较小的TDMⅡ值(1.5Ga)和较低的εNd(t)(-7.3)。上述特征暗示煌斑岩物质来源于异常(交代富集)地幔,形成于后造山陆内拉张减薄的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999.
张允平  李景春 《中国地质》2010,37(4):916-930
从全球尺度对原大西洋与古亚洲洋构造域大地构造旋回及其演化特征进行对比研究,有助于了解巨型构造域内的区域构造演化的关联性。建立古大陆构造单元属性"动态行为"的理念,将复合造山区与毗邻大地构造单元进行关联分析,揭示出华北前陆盆地的形成发展与毗邻复合造山区的构造演化进程密切相关。华北及其以北地区晚古生代—早中生代构造格架的主体特点是:1)蒙古—兴安复合造山区发育石炭纪—二叠纪陆表海盆地、裂陷槽和上叠盆地,及三叠纪的山间盆地;2)华北前陆盆地与复合造山区构造演化进程同步,在古陆上形成石炭纪海相和海陆交互相沉积,二叠纪—中三叠世的陆相沉积,以发育红层和局部形成膏盐为特点;3)原华北古陆北缘"构造岩浆活化带"属晚古生代—早中生代蒙古—兴安复合造山区最南端的构造单元,具有构造前锋带属性。  相似文献   
1000.
运用层序地层学的理论和方法,综合钻井、测井和三维地震资料,在柴西乌南-绿草滩地区古近系下干柴沟组下段识别出两个层序界面,将其划分为1个长期基准面旋回(三级层序)LSC1和4个中期基准面旋回(四级层序)MSC1、MSC2、MSC3和MSC4。在等时地层格架约束下,详细分析了研究区储集层、盖层及储盖组合的发育规律与基准面旋回的内在联系,指出本区古近系下干柴沟组下段具有较大的油气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