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0篇
测绘学   2篇
地球物理   13篇
地质学   36篇
海洋学   11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4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11.
基于构造地貌参数的新构造运动研究进展与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构造地貌是新构造运动与外地质营力以岩石为物质基础相互作用的产物,是反映新构造运动最为直观的信息载体。构造地貌参数是对内力作用形成地貌的外在形态特征的定量化表达,对于定量化揭示新构造运动信息具有较大的潜力。基于地貌过程对构造抬升的敏感响应,河流和山坡地貌形态特征成为记录新构造运动信息理想载体。分析了具有显著影响的基于河流水力侵蚀模型的河流地貌参数的应用原理,介绍了Martin D.Hurst等2013年在山坡地貌参数对构造隆升延缓响应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并尝试讨论了这些地貌参数对构造抬升的指示意义。认为构造地貌参数能够较好地揭示隐含在构造地貌形态中的新构造运动信息;获取不同时段的地貌参数可以实现对现代构造地貌过程的动态研究,以获取最新的地壳活动信息。但是,构造地貌研究并不能解决构造活动的年代序列问题,同时也难以排除一些非构造因素的影响,目前构造地貌参数在新构造运动中的应用仍处于定性研究的瓶颈阶段。结合构造地貌参数和地质、地貌记录以及实验模拟,建立地貌参数的混合模型是实现利用地貌参数进行新构造运动定量化研究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2.
郑州老鸦陈断裂的探测与活动性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浅层地震勘探、钻孔联合剖面分析、野外地貌调查以及新地质年代测定等技术方法,对原先认定的郑州老鸦陈断裂的活动性开展调查. 其中,浅层地震勘探结果表明,该断裂仅存在于新近纪以前的地层,而在新近纪地层内均未发现该断层错断和活动迹象. 同时,地表的地质地貌调查亦发现ldquo;地貌陡坎rdquo;与老鸦陈断裂的位置不一致. 另外钻探和钻孔联合剖面的分析也表明,地表的陡坎仅发育在马兰黄土中, 其下地层平缓,没有错断现象,认为该陡坎的形成与老鸦陈断层没有关系,但可能与黄河改道变迁的侵蚀作用有关. 因此,老鸦陈断裂不属于活动断裂.   相似文献   
113.
横断山区地貌区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概述了横断山区地貌区划的基本原则和划区依据。在分析本区地貌特征的基础上,将区内地貌划分为2个地貌区;Ⅰ.横断极大起伏大起伏高山山原地貌区;Ⅱ.云贵川高中山山原地貌区,13个地貌地区,并分别论述了各区主要地貌特征。  相似文献   
114.
河北崆山白云洞发育在以中寒武统张夏组厚层鲕粒灰岩为主的碳酸盐岩地层中。通过对洞穴结构、形态以及沉积物特征的观测分析,结合区域地质演化、古气候演变研究,认为:(1)白云洞由3层洞穴构成,上层为大型厅堂状,中层和下层为狭窄廊道状。洞穴展布受控于NNW、NE和近EW向断裂。(2)洞穴发育形态、规模不仅与岩性和构造有关,还取决于洞穴形成时期的构造稳定性及与之耦合的气候条件,其成层分布是间歇性构造抬升的结果。(3)溶洞沉积物形态多样,其中毛细水沉积的网状卷曲石、协同沉积的玉簪对净瓶等极为罕见。(4)溶洞发育过程中历经多次坍塌,损毁严重。现今的白云洞岩石破碎,结构稳定性差,易遭破坏。研究白云洞地貌和沉积特征及影响因素,对预测其未来变化、保护洞穴旅游资源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5.
安徽省地貌分区和分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安徽地貌单元可分为区、亚区、形态成因类型和微地貌4级。全省有:1)淮北平原、2)江淮波状平原、3)皖西山地、4)沿江丘陵平原和5)皖南山地5个地貌区,包括15个地貌亚区。根据4km2内的最大高差划分了地貌形态类型。安徽省内平原、丘陵、山地均有,以平原为主。平原占全省总面积的62%。考虑外营力种类h作用方向,以及地貌发育历史,在安徽境内划出:1)堆积、2)堆积-剥蚀、3)堆积-侵蚀剥蚀、4)剥蚀-堆积、5)剥蚀侵蚀、6)侵蚀溶蚀和7)侵蚀7种地貌成因类型。  相似文献   
116.
地貌单元的空间格局对地表的物质、能量分配具有决定性影响。针对当今地貌学研究中尚未形成比较系统的从人眼直视的角度(即侧面)研究地貌单元的垂直格局特征的理论与方法,该文分析了侧面的地学含义;从地貌单元在垂直侧面的物质与能量分异角度提出了侧面地貌景观的概念,据此分析了侧面地貌景观的基本内涵并探讨了其主要研究内容;结合前述研究,分析了侧面地貌景观的尺度性、复杂性和系统性特征。在前期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初步提出了侧面地貌景观量化分析的基本思路与技术方案。研究工作对于人们进一步深化对地貌的科学认识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但相关理论观点和方法有待进一步的实践检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