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64篇
  免费   323篇
  国内免费   470篇
测绘学   312篇
大气科学   521篇
地球物理   318篇
地质学   739篇
海洋学   262篇
天文学   63篇
综合类   147篇
自然地理   695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82篇
  2021年   94篇
  2020年   111篇
  2019年   121篇
  2018年   82篇
  2017年   106篇
  2016年   106篇
  2015年   81篇
  2014年   122篇
  2013年   186篇
  2012年   138篇
  2011年   133篇
  2010年   100篇
  2009年   116篇
  2008年   128篇
  2007年   157篇
  2006年   157篇
  2005年   131篇
  2004年   116篇
  2003年   99篇
  2002年   98篇
  2001年   77篇
  2000年   73篇
  1999年   60篇
  1998年   56篇
  1997年   56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49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2年   1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42.
43.
Global heat budget, plate tectonics and climatic chang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For the past 2000 Ma, the temperature of the Earth's surface has fluctuated around a mean similar to that of today, although individual locations have undergone long-term changes of ∼30°C at different times in different places. Water bodies absorb at least five times as much solar radiation as land surfaces, and ocean currents transport the excess heat absorbed in the tropics towards the poles. Changes in the distribution of land and sea due to plate tectonics explain the major temperature fluctuations (>25°C) around the globe in the last 350 Ma, and are first-order controls. Large-scale changes in ocean currents and thermohaline circulations are probably second-order controls (15–25°C). The Milankovitch orbital cycles are third-order controls producing variations in air temperature of the order of 10°C, while massive volcanic eruptions and changes in carbon dioxide are amongst the fourth-order controls producing minor perturbations (<5°C). The major climatic fluctuations are continuous but regional in effect and not global. Extraterrestrial factors may not cause major changes in climate when viewed from a geological perspective.  相似文献   
44.
Pore‐ice sublimation is a prerequisite for aeolian activity in cold environments where surface sediments hold significant amounts of frozen water. Few quantitative studies have defined the rate of grain release from cemented surfaces by pore‐ice sublimation. In 1996–1997, controlled field experiments at Presqu'ile Beach, Ontario, were implemented to measure sediment release from frozen surfaces. The release rates were compared to the local wind regime, ambient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In additional field experiments, the effect of sediment water content on grain release by sublimation was examined. From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an equation which predicts grain release based on local wind speed, ground temperature, humidity, and surface water content is proposed. Predicted release rates show reasonable agreement with natural deflation measured on the beach at Presqu'ile Provincial Park.  相似文献   
45.
46.
我国制造业集群分布现状及其发展特征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目前,在我国很多地区,例如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以个别市、县、镇或村为范围,集中某种产品的生产所形成的制造业集群表现出极强的活力和竞争力。集群中的很多企业根据不同技术能力,纷纷进入了全球价值链,已经使中国成为跨国公司控制之下的“世界工厂”。文章从目前局限性的资料出发,将这一现象的分布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其发展特征进行了描述。认为,在新型工业化道路中,企业只有在本地舍作和结网,加强创新,才能有效地插入全球价值链,参与国际竞争。为此,需要通过政策的支持,鼓励合作的信用环境,使价值链上的各级企业以及利益相关者进行合作。  相似文献   
47.
1IntroductionWiththerapiddevelopmentofhumansociety ,industrializationhasbeenspeededup .Asaresult,metalminingandmetallurgy ,coalandgasolinecombustionandchemicalsproductionhavegivenoffalotofPb containingindustrialpollutantswhichhavedonegreatharmtotheecolog…  相似文献   
48.
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对社会与自然系统产生的影响已日益受到全世界各国政府与广大民众的关注。与天气和气候有关的灾害给人类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日益增大,社会与生态系统似乎变得日趋脆弱。人们关心刚刚过去的20世纪的天气与气候发生了什么变化,更希望了解未来的21世纪,人类居住的地球会出现什么样的气候情景。根据一些国家和地区的观测记录、研究成果以及科学家们对气候变化的评估与预测展望,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进行概括。首先阐明20世纪地区性气候变化的事实;并根据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科学技术报告中关于20世纪全球气候变化进行的总结性评估以及对21世纪全球气候变化的预测,作为阐述过去与未来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依据。同时,还介绍了一些科学家对IPCC关于全球气候变化的结论所持的不同观点或质疑。还就气候变化对社会与自然系统可能产生的影响略作论述。  相似文献   
49.
中国东北样带NDVI的季节变化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NDVI是研究大尺度生态学问题一个非常有用的指数,它可以为估价全球植被动态模型提供足够的信息.中国东北样带是全球变化研究中首选样带之一,本文分析了分辨率为1km×1km的NDVI年内季节变化的两个特征值:年均NDVI(NDVI-I)和NDVI年内极差(NDVI-MM)在样带内5种不同植被类型间的变化及其与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NDVI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格局,NDVI-I和NDVI-MM由东到西均呈下降趋势,NDVI-I与降水量具有显著的线性回归关系,降水量能够解释NDVI-I和NDVI-MM空间变异的绝大部分.这一结果说明NDVI反映了植被沿环境梯度的时空变化格局,可用于监测样带植被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相似文献   
50.
生物标志化合物与相关的全球变化   总被引:20,自引:9,他引:20  
在各种地质体中广泛分布的生物标志化合物在全球变化研究中有着广泛应用,特别是在海洋和湖泊沉积物中,研究工作已涉及到古植被、古温度、古降水量、古大气CO2浓度和古季风等的恢复.文章介绍利用气相色谱仪、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气相色谱-热转换-同位素比质谱仪分析了一个长40cm泥炭岩芯(约222年)的生物标志化合物的分布及其单体氢同位素.结果显示,不管是生物标志化合物的分布,还是其单体稳定同位素特征都记载了气候(温度)的变化.正构脂肪酸的碳优势指数(CPI值)、正构烷烃C23/C31比值、正构烷烃C23的δD值与温度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