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36篇
  免费   497篇
  国内免费   408篇
测绘学   221篇
大气科学   164篇
地球物理   322篇
地质学   941篇
海洋学   707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282篇
自然地理   1700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83篇
  2022年   255篇
  2021年   255篇
  2020年   230篇
  2019年   179篇
  2018年   188篇
  2017年   170篇
  2016年   167篇
  2015年   131篇
  2014年   202篇
  2013年   198篇
  2012年   160篇
  2011年   198篇
  2010年   153篇
  2009年   172篇
  2008年   158篇
  2007年   217篇
  2006年   207篇
  2005年   182篇
  2004年   172篇
  2003年   131篇
  2002年   100篇
  2001年   95篇
  2000年   79篇
  1999年   48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4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76 毫秒
71.
A field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to study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crop sequences on water use, growth and yield of green gram (Vigna radiata (L) Wilezek) during 1992-93 and 1993-94 under rainfed upland condition in Indo-Gangetic plains of West Bengal. Green gram sown in the month of March as pre-rainy (summer) season crop, as and when the winter crops vacated the land, produced highest dry matter of 372 gm-2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st in black gram-yellow sarson sequence.The results of the field experimentation revealed that green gram gave highest grain yield to the extent of 10.80 q/ha when sown after black gram (rainy season) followed by yellow sarson (winter season) while the crop produced 10.63 q/ha under sesame-yellow sarson sequence. Highest water use of 267mm was achieved in green gram under black gram-yellow sarson sequence and the crop gave water use efficiency of 4.07 kg ha-1mm-1 under black gram-yellow sarson sequences.  相似文献   
72.
A field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to study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crop sequences on water use, growth and yield of green gram (Vigna radiata (L) Wilezek) during 1992-93 and 1993-94 under rainfed upland condition in Indo-Gangetic plains of West Bengal. Green gram sown in the month of March as pre-rainy (summer) season crop, as and when the winter crops vacated the land, produced highest dry matter of 372 gm-2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st in black gram-yellow sarson sequence. The results of the field experimentation revealed that green gram gave highest grain yield to the extent of 10.80 q/ha when sown after black gram (rainy season) followed by yellow sarson (winter season) while the crop produced 10.63 q/ha under sesame-yellow sarson sequence. Highest water use of 267 mm was achieved in green gram under black gram-yellow sarson sequence and the crop gave water use efficiency of 4.07 kg ha-1mm-1 under black gram-yellow sarson sequences.  相似文献   
73.
生态交界带特征与动态变化机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论述了生态交界带是两个以上生态系统交接的过渡带,它具有特有的生态系统结构,生态交界带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物质,能是以及信息的交流与相邻生态系统有密切的联系,但又表现出明显的异质性,其动态变化机理显示生态交界带内物质,能量和信息的均衡状况。  相似文献   
74.
塔里木河下游输水与生态恢复监测初报   总被引:24,自引:12,他引:24  
根据近三年塔里木河下游生态输水前后地下水位、水质、土壤、植被等项内容的监测资料,分析了塔里木河下游输水对地下水位、水质的影响,揭示了输水与地表生态的响应过程,探讨了地下水位与天然植被生长、恢复的相互关系,阐述了植被退化过程及相关因子,确定了维系塔河下游生态安全的最低生态需水量、最佳生态水位。  相似文献   
75.
在塔里木河近期水量调配中,引入生态用水观念,从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和全流程生态用水均衡目标出发,运用系统均衡理论,分析了塔里木河近期水量调配的目标、思路和技术途径,提出了流程纵横向均衡目标、水量配置定额的总量和结构相结合控制、生态用水下泄定额“扣除法”与“倒推法”处理,水量配置定额在时间序列上的分解等观点和方法。  相似文献   
76.
基于GIS的黄河上游龙羊峡库区生态环境遥感监测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项研究以黄河上游生态环境严重退化的龙羊峡库区为研究区,应用遥感与GIS一体化的方法,建立了库区生态环境动态监测信息系统。在系统的支持下,利用多时相、多波段TM遥感数据,对库区近十年来生态环境变化进行监测分析,揭示了库区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的现状,以及建库近十年来生态环境时空演化的过程与发展趋势,为库区生态环境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本项研究利用遥感和GIS技术,采用生态环境综合分类系统,在一次分类处理中通过多层次不同级别的组合获得了基于同一信息源的土地沙漠化、草场盖度、土地利用处地覆盖等多种环境类型信息,并利用环境信息模型对库区的土壤侵蚀进行了评价。基于GIS的分类后再处理使遥感分类精度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研究表明,在GIS的支持下充分利用遥感信息监测与评价生态环境,是区域生态环境定量化研究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7.
汪汇海  李德厚 《山地学报》2003,21(3):318-323
经过多年的实践和研究结果表明,橡胶(Hevea brasiliensis)—茶树(Camellia sinensis)两层人工群落结构,比单一橡胶种植模式有着明显的改善山地土壤生态环境的特点。胶—茶人工群落对减少水土流失,改善土壤微生物状况,增强土壤地表呼吸强度,促进团聚体形成和提高土壤肥力以及增加单产等方面,均有显著的效果。因此,胶—茶人工群落为合理利用我国西部热带山地资源,开辟了一条新的经营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78.
王书华  王忠静 《山地学报》2003,21(3):324-330
采用国际上逐渐引起重视的衡量可持续发展的生物物理方法——生态足迹(Ecological Footprint),在简要介绍该理论方法的基础上,针对当前我国西部山地型生态经济类型区发展现状和面临的生态问题,以我国西南山区镇远县为例,采用该地区生态经济发展的截面资料,对其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状态进行了定量评估,并对其发展趋势做了保守估计。结果表明:目前地区的生态足迹需求小于生态供给能力,生态盈余为0.0677hm~2;生态空间供需结构存在明显的不对称性;自然资源利用率低于整个西部和东部沿海省份。以目前的趋势来看,生态盈余状态最多能维持5~15a。  相似文献   
79.
川滇藏三江流域生态环境功能区建设目标及影响预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李勇  程根伟 《山地学报》2003,21(4):456-460
三江流域具有特殊严酷的自然环境和相对落后的经济条件,本区域的生态环境极度脆弱,不但限制了本区域的经济发展,还严重威胁着中下游地区的安全。本文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从流域生态环境功能区建设目标及影响预测两个方面分析,提出了三江流域生态功能区建设的措施,对生态功能建设的效果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80.
南岳衡山自然景观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南岳衡山是中国南方唯一的一座五岳名山,也是中国历史上南方最大的文化、宗教活动中心,素享“五岳独秀”、“文明奥区”、“宗教圣地”、“抗战名山”等盛名,是中国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具有独特的景观美学价值、丰富的科学艺术内容、多彩的景观景目。经数千年人类文明洗礼,又使其积淀了深厚的历史文化,衡山的景观资源开发潜力巨大,但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开发与保护并重,加强规划,合理布局,进一步优化自然生态环境,推出南岳特色生态旅游精品系列,以满足当代旅游者回归自然、绿色消费的心理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