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7篇
  免费   65篇
  国内免费   41篇
测绘学   83篇
大气科学   68篇
地球物理   34篇
地质学   130篇
海洋学   74篇
天文学   11篇
综合类   69篇
自然地理   61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67篇
  2021年   69篇
  2020年   59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l Public Educational Outlay is an Important Factor influencing Regional innovationAbility in ChinaInnovation includes a series of achvitjes from ale bed of new idea to produchon design coddle tesAng,manufac~g and marketing. It is also the process of knowledge creating, ti'ansfonning and applying.Regional innovahon system is a netWork promoting innovahon formed by the interachon of differentbranches and orgalhaations in a region. Many factors act upon tile innovahon ability in a specific re…  相似文献   
52.
全球观测资料质量监视评估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全球观测资料质量监视评估系统是为监视评估国家气象中心所接收的全球气象观测资料的质量而设计开发的。该系统以资料同化的6小时预报场为背景场,计算观测资料与背景场的偏差;运用质量控制技术排除观测资料中的可能是错误的资料;实时和非实时地统计分析各类观测报告的状况和观测资料的质量。采用的质量控制技术和统计分析方法都尽量和国际上发达气象中心相一致。所有产品都以图表形式在气象系统内部web网页上发布。该系统应用于日常观测资料质量监视评估及中国区域探空资料问题的详细分析、探空站综合评分、探空观测资料归档、探空观测资料偏差订正效果检验、L波段探空资料质量分析等,取得了显著效果。对加强观测业务管理、保证观测资料质量、改进观测技术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3.
龚建东  赵刚 《气象学报》2006,64(6):684-698
利用NMC方法针对背景误差协方差的方差、三维相关与特征长度来揭示T213L31模式的误差主要特点,并与传统更新矢量方法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与调整。结果表明NMC方法结果与更新矢量方法结果在大体特征上基本吻合,但细节上的差异不可忽视,特别是对背景误差方差与特征长度的估计存在显著的差异,其主要原因是NMC方法倾向于高估天气尺度波的背景误差,而低估次天气尺度到中尺度波的背景误差。通过对背景误差方差、特征长度的调整,显著改善了背景误差功率谱的分布特点,使得NMC方法结果与更新矢量方法结果更为吻合。通过三维变分同化与最优插值中观测与背景误差相对重要性的比较,发现两者结果基本一致,但三维变分同化在850 hPa以下的温度场和300 hPa以上的风场统计结果都表现出背景误差相对于观测误差偏小的特点。背景误差相对于观测误差偏小有助于保证分析场中质量场与风场平衡,消除了大气底层和高层质量场与风场不匹配现象。在数值试验中,针对不同的背景误差均方差与特征长度的特点,分析了分析增量和预报效果的差异,结果表明,准确的背景误差估计与优化工作改善了预报效果,使得北半球三维变分同化的120 h预报效果整体好于现有最优插值。  相似文献   
54.
在改革中求发展--《干旱气象》改革的基本思路与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喜峰 《干旱气象》2006,24(2):60-62,77
以《甘肃气象》改为《干旱气象》后所采取的一系列思路和措施为重点,论述了由技术类期刊向学术类期刊发展的过程和改刊后的成果以及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干旱气象为中心,将期刊办出特色、办出新意的理念,同时也对该刊今后的努力方向提出要求。  相似文献   
55.
40多年来,哈萨克斯坦地震地下流体观测台网历经初期建网、系统清理、政策调整和优化提高4个阶段,目前已形成与中国北京地区流体监测网相当的规模。分析了哈萨克斯坦流体监测台网的地位、台站分布、观测项目、仪器配置及地震分析预测情况。最后,分析了哈萨克斯坦地震地下流体观测资料的特点,并就哈萨克斯坦流体交换资料的震兆异常特征进行了初步总结。  相似文献   
56.
Tom Beer 《Natural Hazards》2007,42(3):469-480
The United Nations has declared 2008 to be the International Year of Planet Earth. It is being organised under the auspices of the International Union of Geological Sciences and UNESCO. Planning for the International Year of Planet Earth has consisted of establishing 10 major science themes including Hazards. The Hazards Theme is centred around the following key questions: (1) How have humans altered the geosphere, the biosphere and the landscape, thereby creating long-term changes detrimental to life and the environment and triggering certain hazards, while increasing societal vulnerability to geophysical (geological and hydrometeorological) hazards? (2) What technologies and methodologies are required to assess the vulnerability of people and places to hazards and how might these be used at a variety of spatial scales? (3) How do geophysical hazards compare relative to each other regarding current capabilities for monitoring, prediction and mitigation and what can be done in the short-term to improve these capabilities (4) What barriers exist to the utilisation of risk and vulnerability information by governments (and other entities) for risk and vulnerability reduction policies and planning (including mitigation) from each of the geophysical hazards? Following the 26 December 2004 Indian Ocean Tsunami and the UN World Conference on Disaster Reduction held in Kobe, Japan in January 2005, the International Council for Science (ICSU) decided to establish a major research programme and initiative on Natural and Human Induced Environmental Hazards and Disasters that will co-operate with the Hazards theme of the International Year and continue through to 2011.  相似文献   
57.
简要回顾了中国航空物探技术的发展历程,重点阐述了21世纪以来、尤其是"十一五"以来国内航空物探的主要技术创新与应用成果,并对今后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与预测。为满足国家与社会需求,"十一五"以来,中国的航空物探技术,尤其是航磁多参量、矢量测量、航空重力测量和时间域航空电磁测量技术得到快速发展;在航空物探技术创新过程中,航空物探资料的综合研究和应用得到了加强,在基础地质、固体矿产勘查与评价、能源勘查与评价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在地下水资源调查、工程地质勘查、环境地质调查等方面显示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为满足国家资源勘查和环境评价对航空探测技术的需求,未来中国航空物探测量系统的分辨率、稳定性和实用性将进一步提高,航空物探在加强基础地质、固体矿产勘查、能源勘查等传统领域应用的基础上,将拓展及加强在深地探测、深海探测、深部地热调查、水资源调查、地质灾害调查、军事及测绘等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58.
集团异化与亚太区域经济合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集团异化现象是集团化进程中的一种逆反行为,集中反映在经互会的解体和围绕“赫一伯法”而导致的北美集团成员国之间制裁与反制裁的公开对抗。冷战结束后这种现象异常活跃,而且具有广泛的世界意义。文章阐述了集团异化的概念和当代的集团异化现象和异化效应;分析了集团异化产生的国际背景与内因。作者进而指出,在新的国际形势下,集团异化构成为集团化进程中的一种新现象和新问题,并非偶然;最后探讨了它对于发展亚太区域经济合作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9.
交通大数据在人文与经济地理学的应用及学科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交通大数据能够反映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产生的位移与时空轨迹,不仅能够满足学者们在微观尺度更深入、更精细的研究粒度要求,而且能够为宏观尺度的研究提供广范围、多视角的连续性观测,其研究与发展为人文与经济地理学带来了新思路和新技术。本文以交通大数据的研究前沿为基础,梳理了区位论、时空行为、复杂网络、流空间等理论研究的发展方向,勾勒了“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人文与经济地理学的研究框架体系,探讨了新旧技术方法融合的可能性,并讨论了对各个分支学科相关研究的影响。接着,本文总结了交通大数据在人文与经济地理学的主要应用方向与趋势,主要包括出行即服务的交通规划理论与方法,“人工智能+大数据”的城市管理科学,大尺度交通流迁移的模拟,以及“流空间”与“场所空间”的多维度研究等。最后,本文指出了交通大数据应用在获取难度和数据有偏性等方面值得注意的问题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0.
文中对目前我国物理海洋要素观测传感器技术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在国家科技计划支持下,我国的物理海洋观测传感器技术取得了快速发展,但与国际上先进的传感器技术水平相比,国内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传感器仍有较大差距。随着未来海洋观测需求的不断发展,小型、轻重量、低功耗、高精度、高灵敏、智能化新型传感器必将是今后5~10年研究与开发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