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61篇
  免费   689篇
  国内免费   626篇
测绘学   1958篇
大气科学   482篇
地球物理   512篇
地质学   1544篇
海洋学   181篇
天文学   19篇
综合类   970篇
自然地理   3610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58篇
  2022年   268篇
  2021年   329篇
  2020年   315篇
  2019年   364篇
  2018年   269篇
  2017年   386篇
  2016年   388篇
  2015年   390篇
  2014年   460篇
  2013年   578篇
  2012年   545篇
  2011年   556篇
  2010年   463篇
  2009年   395篇
  2008年   412篇
  2007年   429篇
  2006年   410篇
  2005年   356篇
  2004年   341篇
  2003年   285篇
  2002年   255篇
  2001年   228篇
  2000年   178篇
  1999年   129篇
  1998年   114篇
  1997年   97篇
  1996年   55篇
  1995年   50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合肥市耕地和粮食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收集1980~1999年合肥市耕地、人口、粮食等资料,定量分析在城市化快速发展下耕地的数量、质量变化和耕地减少的形式以及人口、粮食的变化,并用回归法分析它们的变化趋势。研究认为,在2005,2010年合肥市食物保障能力分别为97%和95%,对粮食生产与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灰色关联分析,提出提高粮食产量的对策和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02.
干旱区地下水脆弱性特征及评价方法探讨   总被引:29,自引:18,他引:29  
干旱区地下水脆弱性是地下水系统本身固有的不稳定属性,是系统结构、功能状态在人类活动干扰及气候变化等自然因素作用下具有的敏感性、易变性和弹性的综合反映。可以以河川径流中冰雪融水比重、地表径流入渗占地下水补给比例、地下水补给强度、地表水的引用率等十项指标(IRRUDQELTS)进行定量评价。通过对塔里木盆地南缘地下水脆弱性评价,表明该区属地下水严重脆弱区,其中又以民丰县、皮山县为极端脆弱,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合,说明该评价指标体系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03.
In this study the arable land changes in two counties (Zigui and Xingshan) in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 in China are investigated. The statistical data from the officially published statistical books are used to study these changes in the two counties during the past 50 years since 1949. The changes of arable land, changes of arable land per capita, and changes of multiple crop index in Zigui and Xingshan counties are examined. Using an index method, we conclude that the two counties are critical in the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arable land.  相似文献   
104.
With the objectives to acquire the fundamental data of the territorial resource, understand the impacts of human activities on the land use and cover patterns and evaluate the potential of the future exploitation, an intensive land cover classification with an accuracy of 93% has been completed for North Ningxia by remote sensing technique based on the adoption of a combination method composed of texture training, maximum likelihood classification and post-processing such as re-allocation and aggregation. This classification result was incorporated with the contemporaneous socio-economic and meteorological data for cross-sectional regression modelling to reveal the spatial determinants of the land cover patterns and understand the human-environmental relationships. A tentative evaluation on the potential of soil exploitation in the near future was carried out in combination with our land use and cover change detection results aiming at supplying some useful references for the central and local governments in their sustainable land use planning.  相似文献   
105.
According to the measured data of typhoons going over the Chinese coasts in 1949-2002, a statistic relative equation showing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central atmospheric pressure of typhoons in a certain region at a certain period of time and their accumulation of frequency is established, and the concept of recurrence interval of typhoons is put forward, which is of actual significance for typhoon disaster reduction along the coastal area.  相似文献   
106.
阜新矿区地面塌陷灾害对土地生产力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在研究地面塌陷对一个地区的影响时,一般只侧重于其对建筑物、铁路的影响,而对土地生产力影响的探讨和研究还不够深入。对于阜新矿区来说,地面塌陷对该区土地生产力的影响更是空白,前期的工作仅仅侧重于地面塌陷的调查,如果就地面塌陷对土地生产力的影响做一决的概括和分析,无疑会给今后治理由地面塌陷带来的灾害提供借鉴作用。本文结合大量实测、实算数据,应用土地复理论与方法对地面塌陷引起的土地侵蚀、土壤盐碱化、土壤湿度、土壤质量水平等四个方面做了较为系统的阐述,并对灾害的治理提出了见解。  相似文献   
107.
台湾地面沉降现状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台湾地面沉降始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的台北地区。随着地下水开发利用的普及与养殖渔业和相关耗水产业的移入,西部沿海平原区地面沉降现象普遍,尤以彰化、云林、嘉义、屏东等地显著,总沉降面积达1165km^2。约占台湾平原区的1/100其中屏东地区1970—2001年的累积沉降量达3.20m,最大沉降速率曾超过40cm/a(1979-1981年)。目前彰化地区的沉降速率最大,2000—2001年达17.6cm/a。其它绝大部分地区沉降速率在5cm/a以下。台湾地面沉降的主要原因系开采地下水引起的。仅屏东地区就有4000余口深井,地下水年均开采量1.65亿m^3,最高达3.2亿m^3以上。该岛第四纪地层厚800—1000m,沉降主要发生在60-300m土层内。目前沉降发展态势可分为暂时稳定、渐趋稳定、显著沉降和潜在沉降4类。台湾目前采用一等水准测量、GPS及一孔多标感应分层监测技术进行地面沉降监测。在主要沉降区均设有多处GPS固定站实行自动化监测,一孔多标土层分层监测共有19组。采用数值模拟对地面沉降进行分析与预测。通过用水规划的制定、督导和实施地面沉降的控制与管理。1995—2000年实施第一期地面沉降防治执行方案,2001-2004年实施第二期,针对不同地区沉降发展的不同态势采取相应对策,已取得良好的社会成效。  相似文献   
108.
云南省土地石漠化特征初步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云南全省石漠化土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2.2%。岩溶地区石漠化土地面积占区域国土面积的4.1%,占岩溶面积的7.92%。近25年来石漠化土地面积增长速度约147.5km^2/a。分布特点是:(1)与碳酸盐岩地层的分布相一致,是强岩溶化地区或剧烈水土流失区;(2)岩溶区相对集中连片分布;(3)与区域性新构造运动、地貌演化密切相关;(4)在微地貌及景观方面有地区性特征。主要危害是:(1)植被及土壤同时丧失,土地产出率下降,环境容量减小,最后导致人类及一切生物的生存环境劣变;(2)环境对降雨的调蓄能力差,水资源环境恶化,可有效利用的水资源减少;(3)旱、涝灾、水土流失、泥沙淤积等自然灾害频繁,直接危害人类生命及财产。防治对策是:科学规划、合理开发和调蓄表层岩溶水资源;整治土地,改善土地利用结构;因地制宜培植当地名特优物种,发展生态农业;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开展生态恢复性建设示范工程;组织系统的调查、实验及工程防治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09.
灰色系统在地面沉降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该文将灰色系统理论引入地面沉降的研究之中。根据上海地面沉降的历史数据建立了上海地面沉降发展的GM(1,1)模型以及地面沉降与地下水位变化的映射GM(1,2)模型,最后运用所建立的模型对地面沉降的发展态势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10.
用GIS与专业计算地下水运动的FEFLOW软件结合模拟研究了民勤绿洲现状土地利用模式影响下地下水位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如民勤绿洲现状土地利用模式发展下去,受其影响,绿洲地区的地下水位将持续地以较快的速度下降,到2010年10月,绿洲内将出现以绿洲腹地为中心、范围波及整个绿洲的两个地下水漏斗,漏斗中心地下水埋深将达47~52m,绿洲边缘地下水埋深将增加到17~22m,与1997年10月相比绿洲地下水位将下降9~34m。分析表明,在上游来水不变或减少的情形下,保持现状土地利用模式,将会逐步耗竭地下水资源,加速民勤绿洲的荒漠化过程的发生;如果调整作物种植结构、采用节水灌溉技术,将会减少地下水抽取量,减缓地下水位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