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40篇
  免费   937篇
  国内免费   1112篇
测绘学   914篇
大气科学   1506篇
地球物理   1200篇
地质学   1781篇
海洋学   571篇
天文学   33篇
综合类   534篇
自然地理   2250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91篇
  2022年   237篇
  2021年   349篇
  2020年   326篇
  2019年   413篇
  2018年   266篇
  2017年   331篇
  2016年   339篇
  2015年   375篇
  2014年   403篇
  2013年   523篇
  2012年   443篇
  2011年   453篇
  2010年   339篇
  2009年   427篇
  2008年   424篇
  2007年   457篇
  2006年   402篇
  2005年   333篇
  2004年   267篇
  2003年   264篇
  2002年   201篇
  2001年   192篇
  2000年   154篇
  1999年   134篇
  1998年   112篇
  1997年   101篇
  1996年   78篇
  1995年   72篇
  1994年   67篇
  1993年   48篇
  1992年   36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6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991.
全国分县土地经济系数计算方法及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阐述土地经济系数的设置意义和目标,针对全国分县土地经济系数计算,提出并分析比较了统计指标法和分区样点法等思路及其数学处理方法。其中统计指标法中的农业产值消耗法基础数据来源可靠、便利,便于操作,计算结果较好,符合土地经济系数含义要求。  相似文献   
992.
香河县生态环境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运用景观生态学理论和方法,分析香河县景观生态系统特征变化和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针对香河县自然生态系统退化、水资源减少和水体污染等问题,提出改善生态环境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993.
风化壳离子吸附型稀土矿稀土浸出工业指标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直以来,风化壳型稀土矿床均以全相品位来圈定矿体,计算全相储量。而矿山实际生产长期以来是用浸出稀土品位及其总量为依据。在用浸出品位作为基本分析项目时,其分析成本仅有原全相分析的四分之一,且分析周期、普查周期亦大大缩短。同时选取合适的组合样求取浸出率可以求出全相储量,为国家提供稀土总量数据。总之,浸出工业指标比全相分析指标更能反映采选工艺的进步,保证充分利用资源,又能提供二种合理的储量。缩短资源评价周期。节约资源评价费用,是一种经济适用的工业指标,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94.
离子类土壤固化剂对高温冻土工程性质改良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研究离子类土壤固化剂对青藏高原高温冻土工程性质的改良效果,分别选用酸性和碱性离子类土壤固化剂对冻结青藏粉质黏土进行了改良测试。塑性指数测试表明,两种固化剂的最优含量为0.2%。固化剂含量小于0.3%时,冻结温度相对原状土样没有明显的下降。对不同含量碱性和酸性固化土力学性质进行了测试,无侧限单轴抗压强度相对原状土样整体增大,碱性和酸性固化土抗压强度最大分别提高了78.7%和46.6%,最优配比(0.2%)的碱性和酸性固化土体积压缩系数随养护龄期增大而减小,两种固化土的体积压缩系数相对原状土样最大分别下降了80.0%和38.5%,固化效果明显。碱性固化土力学性质变化更显著,说明其更适合对青藏黏土进行改良。  相似文献   
995.
地下水超采引发的诸多环境地质问题制约着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亟需加强对地下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为合理规划管理地下水超采区,本文探讨了超采区的概念,归纳总结出超采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认为超采区为"在一定时期内,地下水开采量超过一阈值而对地下水系统或局部的地质环境或水生态环境等产生一定损害或裂变影响的区域";阐述了超采区的评价指标与单因子评价、多因子系统分析以及数值模拟法等评价方法,同时对不同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区域数值模拟-局部水位动态联合评价法,并以潍坊北部地区为例,验证了区域数值模拟-局部水位动态联合评价法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996.
何彬彬  盛煜  黄龙  黄旭斌  张玺彦 《冰川冻土》2019,41(5):1107-1114
利用我国北疆地区49个主要气象站1961-2017年的逐日平均气温观测值计算了年冻融指数,并分析其变化趋势及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北疆地区冻结指数出现明显的下降趋势,下降速率为51.6℃·d·(10a)-1。冻结指数的范围在509~2 304.9℃·d之间,平均值为1 240℃·d。北疆地区融化指数出现明显上升趋势,上升速率为73.9℃·d·(10a)-1。融化指数的范围在526.4~4 531.1℃·d之间,平均值为3 516℃·d。冻结指数表现出在经纬度和海拔较低的准噶尔盆地和伊宁地区较小,在海拔高的高山地区如阿尔泰山和天山山脉较大;融化指数与之相反。北疆地区冻结指数受经纬度及海拔的综合影响,融化指数则主要受海拔影响;年平均气温和冻融指数有非常强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997.
汪灵  胡晓宙  王哲皓 《岩石学报》2019,35(1):137-145
白度是矿物的重要光学性质之一。为了深化矿物的光学性质及白色矿物功能材料的研究与应用,根据测试分析结果和叶大年的结构光性矿物学理论,系统研究了影响矿物白度的主要因素,以及矿物增白效果的差异性及其产生机理。研究结果表明:(1)晶体化学是决定不同种类透明矿物白度的最主要因素,但对于某种透明矿物来说,影响其白度的主要因素是矿物中的碳质有机质、含铁钛矿物杂质、杂质元素的价态与晶体化学环境、介质环境、矿物中的水和粒度大小等。(2)证明了透明矿物白度大小与折射率呈正相关。白度相同的不同矿物的增白效果存在很大差异性,其根本原因是由矿物折射率所决定的反射率存在很大差别。(3)提出了真白度和假白度的概念,即主要由自色产生的白度称为真白度,主要由假色产生的白度称为假白度;真白度高的矿物具有增白作用,而真白度低的矿物,即使粉末白度高,也没有增白作用。(4)在影响矿物白度的主要因素中,矿物中的碳质有机质、含铁钛矿物杂质、杂质元素的价态等杂质成分对矿物白度和增白效果起负面作用。(5)矿物中与晶体结构相关的水所产生的颜色属于自色,脱去结晶水、层间水和结构水都有利于提高矿物的真白度或增白效果,但脱去沸石水的效果正好相反;由矿物粒度大小变化产生的颜色属于假色;通过降低粉体粒度大小所提高的白度属于假白度,由此增加的白度没有增白作用。另外,矿物粉体与使用介质之间的折射率大小差别越大,增白效果越明显。  相似文献   
998.
岩溶区桩基下溶洞顶板稳定性影响因素取值的不确定性及其样本数量的有限性,给桩基下溶洞顶板稳定性的评价带来了一定困难。根据现有研究成果,建立桩基下溶洞顶板抗冲切、抗剪切和抗弯力学简化模型,并从理论上推导相应的稳定性验算公式。在此基础上,结合区间分析理论和结构非概率可靠性度量方法,提出了基于区间非概率可靠性方法的桩基下溶洞顶板稳定性评价方法。该方法采用MATLAB中的INTLAB工具箱进行区间运算,并运用截断法消除运算过程中的区间扩展现象,最后通过比较溶洞顶板体系的非概率可靠性指标η与1的大小来判断桩基下溶洞顶板稳定性。以丹霞高速互通中D匝道2#桩基下溶洞为例,计算出该桩基下溶洞顶板体系的非概率可靠性指标η=7.95,该值大于1说明该桩基下溶洞顶板处于稳定状态,且评价结果与工程实际相符,表明了该方法的合理性与可行性。分别以3种功能函数为单位,研究当区间变量的变异系数C不同时(C从0.01递增至0.1),对应非概率可靠性指标η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随各区间变量变异系数C的增大,相应非概率可靠性指标呈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溶洞顶板厚度h的变异性对评价结果影响最大,其次为桩端阻力分担比T,桩顶反力F的影响相对最小。  相似文献   
999.
张宜 《探矿工程》2019,46(7):51-56
随着常规油气资源的不断开发,其存量资源越来越少。美国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开发成功,为页岩气勘探开发奠定了技术基础。储层改造技术是决定页岩气开发成败的两大关键技术之一。而页岩气储层的脆性指数是评价页岩气储层可改造(可压裂)的关键指标。本文对国内外的页岩气储层脆性评价方法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总结了岩石脆性的各种力学表征方法以及矿物成分对岩石脆性的影响,为我国页岩气储层脆性评价方法的研究提供了基础性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000.
姜伟  巩鑫  梁琼  袁睿  张世帆 《贵州地质》2019,36(3):274-279
荔波地层岩性以碳酸盐岩为主,且降雨量丰富,具有形成地质旅游资源优越的地理、地质及外部条件。荔波喀斯特地貌极其发育,地质景观旅游资源单体特别丰富。通过贵州省荔波县旅游资源大普查,对荔波县下属8乡镇旅游资源单体进行了全方面、全领域调查和研究,共新发现单体1 106个,其中入级单体856个,涵盖除康体养生旅游类的11个主类。优良级(三级及以上)资源单体共132个,占入级单体总量的15. 42%,主要为地文景观、建筑设施、水域风光、乡村旅游及生物景观等大类。其中地文景观及水域风光入级资源单体共计381个,占入级单体总量的44. 51%;优良级资源单体79个,占优良级单体总量的59. 85%。本文以大普查成果为基础,重点对荔波县地质景观资源单体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为后期旅游资源开发提供实事材料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