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9篇
  免费   232篇
  国内免费   103篇
测绘学   289篇
大气科学   135篇
地球物理   622篇
地质学   209篇
海洋学   48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20篇
自然地理   50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61篇
  2021年   67篇
  2020年   69篇
  2019年   83篇
  2018年   74篇
  2017年   71篇
  2016年   73篇
  2015年   87篇
  2014年   80篇
  2013年   120篇
  2012年   104篇
  2011年   94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76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102篇
  2006年   88篇
  2005年   89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遥感数据的遗传-超平面分割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传统的采用超平面作为判别边界的分割方法中,使用统计学的方法确定类判别界面,当区域间的统计值大于区域内的统计值时,就会出现类判决界面难于确定的问题。遗传算法的特点是进行全局优化搜索,利用这种算法优势可以解决传统算法难以解决的超平面空间定位问题,从而解决类判决界面的确定问题。通过EOS/MODIS图像数据的分割对该方法作了详细的介绍,其分类精度明显高于统计学分类方法。  相似文献   
22.
空间移动信息服务客户端实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LBS及其相关技术——定位技术、GIS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并从开发平台出发比较了当前的几种LBS解决方案。针对空间信息服务的内容和特点,从系统的关键性技术出发,分析了客户端解决方案的数据模型和功能模型,最后介绍了系统实现的情况。  相似文献   
23.
王亚 《测绘科学》2003,28(3):46-48,51
阐述了GIS网络分析中不确定性选址问题的基本模型及特性。从问题的定义可知其为NP完备类问题。推导了最优解在紧条件的下界算法,并结合广义Powell算法及遗传算法,提出了不确定性选址问题的混合遗传算法,实验证明,在最优解的品质和收敛速度上都达到了比较好的效果。同时,实验的结果从另一个角度证明,如果兼顾收敛速度和解的品质这两个指标,单纯的遗传算法未必比其他搜索算法更优越,采用一些局部搜索性能较好的算法结合遗传算法,可以从两方面改善求解效果。  相似文献   
24.
气象卫星遥感预警福建省森林火灾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NOAA卫星遥感资料,研究森林防火期内森林植被的干燥指数的变化,结合分析相应的森林火灾的资料,做出福建省森林火险等级空间分布,应用福建省地理信息系统,根据高火险等级的地理位置,预警该地可能发生森林火灾。  相似文献   
25.
城市化是国家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为了在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中能保证杭州市的大气环境质量,优化不同空间尺度的城市规划,协调城市发展与保护环境的关系,本文利用一个三维非静力区域边界层数值模式,对一些典型天气条件下杭州地区的风场和气温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模拟分析,并以此为依据,给出选取化工园区的位置的评估意见。模拟结果表明,化工园区的选址宜考虑在杭州市的西南方向。  相似文献   
26.
云南地区地震宏观异常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付虹  万登堡  张立 《地震研究》2003,26(3):209-216
经历史震例及近几年地震震前短临跟踪预报实践,对宏观异常进行深入剖析,认为:宏观异常内容和数量多少与震级有关;宏观异常不只是短临和临震异常信息。也有不少是中短期、短期异常信息;宏观异常分布在震中及附近地区;最早出现的宏观异常地点对未来地震震中有一定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27.
均数理论在确定未来震中位置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文祥 《华南地震》1997,17(4):55-61
应用MDCB方法确定未来的发展地点,主要是用多台MDCB型仪器测出的异常方位角进行交汇。如何确定哪个交汇点有可能发展是关键的问题。应用均数数学理论中对从偶数求解的逆向运算方法,可为地震短临预报研究提供一种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28.
1996年阿图什6.9级地震参数与宏观震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成荣 《内陆地震》1997,11(2):154-159
对通过计算机定位得到1996年3月19日阿图什6.9级地震基本参数的可靠性进行了分析与论证,并对该次地震微观震中与宏观震中差异较大的原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9.
影响上海市地价空间分布的区位因子分析   总被引:28,自引:5,他引:28  
杜德斌  徐建刚 《地理学报》1997,52(5):403-411
本文采用GIS技术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以土地批租地块为样本,分析上海市地价与城市区位因子的线性关系。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南京路,市中心和淮海路是影响上海市寺价空间差异的主要区位因子,外滩,次级商业中心和交通结节点对地价的影响很小,表明上海市地价的空间分布具有很高的向心性。  相似文献   
30.
Data recorded by the Italian Telemetered Seismic Network (ITSN) of the Istituto Nazionale di Geofisica (ING) have been widely used in recent years to image slab structures and to find evidence for active processes along the Italian Peninsula. However, the use of seismic data for geostructural purposes may be affected by the well-known trade-off between earthquake location and seismic-velocity parameters. Furthermore, the confidence ellipse predicted by standard procedures may be inadequate for the representation of the probable error of a computed localization. This paper evaluates the probable errors on the hypocentre determinations of the seismic events recorded by the ITSN, using a Monte Carlo method.
We compute synthetic arrival times using a 1-D velocity model appropriate as an average for the Italian area. The hypocentres used are all those recorded by the ITSN during the period January 1992 to March 1994 (1972 events). Station locations are those of the current ITSN configuration. The synthetic arrival times are perturbed with a Gaussian distribution of errors and input to ING's standard hypocentral location procedure, but using crustal velocities differing by 10 per cent from those used to generate them. Each simulation is repeated at least 30 times. Average absolute shifts of hypocentres are assessed in grid cells of linear dimension 33 km covering the whole Italian region.
For regions within the ITSN, shifts are typically 5–10 km in location and up to 20 km in depth. However, for offshore and coastal regions, they are much greater: 50 km or more in both location and depth (far exceeding the equivalent uncertainties quoted by ING bulletins). Possible consequences of this are highlighted by producing a cross-section of subcrustal hypocentres from the Adriatic to the Tyrrhenian Sea, where the large uncertainty in depth precludes any confident interpretation of dipping tectonic featur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