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4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44篇
测绘学   58篇
大气科学   129篇
地球物理   66篇
地质学   140篇
海洋学   15篇
天文学   8篇
综合类   43篇
自然地理   500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90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58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61.
信息农业的支撑基础与发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信息农业的概念和特点 ,分析发展信息农业的支撑条件 ,提出发展信息农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862.
可持续农业是地域性较强的问题,若离开区域讨论可持续农业,并不符合持续农业发展人地系统结构优势的基本要求。文章对可持续农业的地域性和地域体系的等级结构进行了初步研究,认为可持续农业须立足一定的地域,构建良性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家业协调系统。将可持续农业地域体系划分为四类:自然地域类(N类型),行政地域类(P类型),经济区域类(E类型)及全球和区域组织类(G类型)。  相似文献   
863.
人类土地利用的主要生态后果及其缓解对策   总被引:44,自引:13,他引:31  
赵文智  程国栋 《中国沙漠》2000,20(4):369-374
通过对土地利用尤其是以集约农业为主的土地利用已经产生的陆地生态系统生物侵入、生物多样性损失及碳循环、氮循环和水循环改变等生态后果的综述。主要论述了物种特性及其组成的改变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及不同特性物种组成对土地利用带来的负面环境效应响应的特点。提出了在建立可持续土地利用的框架体系下,发展精确农业为特色的可持续农业和恢复重建退化生态系统等对策来调控不合理土地利用的负面环境效应。  相似文献   
864.
通过实施"九五"农业开发项目,对延津沙地农业可持续开发技术进行了研究。综合应用风沙化土地环境治理技术,建立了沙地防护体系,控制了风沙危害;引进适宜沙地栽培的果树、经济植物品种,进行组装配套,实现了沙地果园的高产优质高效开发;探索了草食畜的发展模式及饲养管理技术,以及沙地农业集约化经营管理模式,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从理论和实践上探讨了农业知识系统的结构、功能及效果,表明延津试验站在促进农民致富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65.
高前兆  刘发民 《中国沙漠》2000,20(Z2):107-113
豫北延津沙地,原为半湿润区黄河故道的风沙化土地,属半湿润区旱地季节性荒漠生态系统,在强度的人类活动和干旱气候波动下,极易发生沙漠化。通过1988年以来进行的中低产田的综合开发治理,采用建设以井灌沟排的水利系统,提供了沙地有效水分;建立完善沙岗林地和林带防护系统,控制了区域风蚀沙化;实施沙地土壤的培肥系统,稳定增加沙土的有机质和矿物营养元素。还通过建设成片的果园经济林子系统,沙地农业种植子系统和草食畜牧业养殖子系统,以果、农、林地之比为3:4:3的结构,建立了110 hm2的沙地农业科技开发试验示范区,初步取得了治理开发黄河故道沙荒地的经验;通过12年的建设,已初步建立起沙地林果业生产系统,特色农业种植生产系统和草食畜牧业生产系统;从而构成了一个沙地农业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866.
吴树兰 《中国沙漠》2000,20(Z2):187-190
河南省通过10年的农业综合开发实践,使试验示范区的建设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主要开发措施有:在项目区建立健全了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多渠道、多层次筹措开发资金,引入竞争激励机制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建立高标准试验示范园区,这样充分发挥了农业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作用。  相似文献   
867.
世纪之交湖南外向型农业发展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守红 《热带地理》2000,20(4):278-281,304
湖南是我国农业大省,农业生产基础好,地理位置适中,交通便利,发展外向型农业具有较大的优势和潜力。文中首先讨论了湖南外向型农业发展面临的国际国内经济环境,并对本省外向型农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外向型农业发展战略思想和目标进行探讨,提出加快外向型农业发展的战略情况。  相似文献   
868.
黄土高原安塞县生态退耕情景及农业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徐勇  张同升  杨勤科 《地理学报》2006,61(4):369-377
退耕还林是目前黄土高原恢复生态环境和控制水土流失的主要政策。为搞清政策驱动下黄土高原生态退耕的基本情景,以安塞县为例,利用2000年土地利用图和地形坡度图,以地形坡度15o、20o和25o为退耕界限,借助GIS空间分析技术,模拟和分析了安塞县生态退耕的规模、空间分异特点及退耕补贴需求和对农业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安塞县合理的退耕坡度界限应在20o-25o之间,北部的镰刀湾、王家湾、化子坪、坪桥、郝树坪和南部的楼坪6乡镇可考虑退耕20o以上的坡地,其他8乡镇宜退耕25o以上坡地。  相似文献   
869.
地球表面时空多变要素的定量遥感项目综述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对“973”项目“地球表面时空多变要素的定量遥感理论及应用”的研究工作做了综述,介绍了项目研究的科学背景、总体科学思路、研究内容和科学目标。项目经过5年的努力,在尺度效应和尺度转换理论、基于先验知识的定量遥感反演理论、同步观测和模拟试验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成功实现了遥感模型与农学、生态学等应用模型的链接,并在精准农业、西北草场生态建设中进行了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870.
‘Green Revolution’ was adopted as National Agricultural Policy by the Government of India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for food grain self-sufficiency. Improved seeds, fertilizers and irrigation were provided a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T) inputs to the soil resource base of the country. Land use changes in order to increase the area of land under cultivation have resulted in sectoral imbalances. The introduction of irrigation, fertilizers and new seed varieties using the district as a unit of agricultural input and management, without consideration of moisture and pedogenetic requirements at the micro-level, have resulted in ecological imbalances and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 in some parts of the district. Intensive irrigation has resulted in water mining in some blocks, and over a period of years the upper aquifer has been lost and in parts of the Aligarh district water-logging and salinity development has taken place.This paper presents the concept of spatial information systems for sustainable agriculture to eliminate the overdose effect of S&T inputs in a land system such as the fragile ecosystem at the semi-arid border in India.The present study has attempted to integrate the natural resource endowments of lithology, soil, ground-water and geomorphology into terrain mapping units (TMUs). The geological, geomorphological and soil maps were generated using remotely sensed data. For ground-water, well logging was carried out and secondary data regarding depth to water-table were collated. The spatial modelling for depth to water-table was carried out using SURFER software. The files on geology, geomorphology, soil and depth to water-table were digitized and integrated to generate an illuminated model characterized by areas of homogeneity in terms of geology, geomorphology, soil and ground-water conditions to map the TMUs. Intergraph's Modular GIS Environment (MGE) software was used to integrate the multiple data base.For sustainable agriculture the natural boundaries represented by TMUs will be more appropriate as spatial units for the application of agricultural inputs and management practices for the land system, rather than villages, blocks and districts which have cultural boundaries. The methodology proposed will be useful for all ecosystems in semi-arid and arid reg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