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2篇
  免费   77篇
  国内免费   47篇
测绘学   120篇
大气科学   13篇
地球物理   195篇
地质学   244篇
海洋学   36篇
天文学   22篇
综合类   27篇
自然地理   6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41.
城市地下管网是城市地下空间表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传统基于CPU的大规模地下管线实时建模再送入显卡进行绘制的模式,效率非常低,并且在管线精细建模时,绘制帧率往往达不到实时渲染的需求。对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GPU的三维地下管网实时构建与可视化策略,该策略以传统二维矢量管线为数据基础,对CPU端进行实时切块,把需要实时构建的管网的管径和管线节点坐标传入GPU,利用GPU提供的几何着色器完成顶点坐标的计算、管线顶点数据自动生成及管线三角网的自动构建。实验结果表明,该策略能够在保证管网拟合逼真度的基础上达到实时构建及多尺度的表达。  相似文献   
142.
梅艳国  王随继 《地理学报》2016,71(9):1509-1519
不同时段河道的侧向侵蚀/加积面积变化的定量研究可以揭示河道的变化特征。以黄河临河段213 km长的河段为研究对象,利用1977年以来19个时段基于遥感影像绘制的河道平面形态图的面积变化来估算其4个亚河段(S1、S2、S3和S4)在不同时段的河岸侧向侵蚀/加积面积以及全河段的河道平均萎缩速率。研究结果表明,黄河临河段左右河岸在37年间都表现为侧向净加积,其4个亚河段左岸的侧向累计加积面积分别为33.16 km2、49.59 km2、29.52 km2和30.85 km2,其中1995-2000年的加积面积分别占到其总加积面积的85.5%、51.2%、47.2%和104.6%;右岸的侧向累计加积面积分别为30.83 km2、8.74 km2、26.44 km2和18.76 km2,而1995-2000年的加积面积分别占到其总加积面积的57.2%、111.9%、65.7%和61.6%。该河段河道面积1977-2001年具有减小趋势,2001年之后河道表现为侧向侵蚀、加积的交替变化,1977-2014年间河道平均萎缩速率为6.16 km2/yr。该河段河道平面形态值最明显的变化也发生在1990s,与1995年相比,2000年的河道长度增加了5.8%,河道面积减少了39.4%,河道平均宽度减小了42.8%,弯曲系数增加了6.6%。黄河临河段河道形态剧烈变化及河道严重萎缩都发生在1990s,这主要是黄河上游刘家峡和龙羊峡水库联合运行导致汛期水沙量大量减小所致,4个亚河段的河岸冲淤变化还受到局部河岸物质结构、护岸工程及水动力差异的影响。随着2000年后河流综合管理措施的调整,黄河临河段河道的上述变化趋势明显弱化,河流健康程度有所好转。  相似文献   
143.
凸包计算是计算几何研究中的基本问题之一 ,在许多领域均有应用。本文对求解空间点集凸包的卷包裹算法的实现问题进行了讨论。提出了 2点优化措施 ,并解决了实现中可能出现的共面点及由此带来的退化问题。  相似文献   
144.
Modelling failure in geomaterials, concrete or other quasi‐brittle materials and proper accounting for size effect, geometry and boundary effects are still pending issues. Regularised failure models are capable of describing size effect on specimens with a specific geometry, but extrapolations to other geometries are rare, mostly because experimental data presenting size effect for different geometries and for the same material are lacking. Three‐point bending fracture tests of geometrically similar notched and unnotched specimens are presente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are compared with numerical simulations performed with an integral‐type non‐local model. Comparisons illustrate the shortcomings of this classical formulation, which fails to describe size effect over the investigated range of geometries and sizes. Finally, experimental results are also compared with the universal size effect law. Copyright © 2013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45.
汉留1号断层是苏北盆地高邮凹陷深凹带北侧边界断层。为了明确该断层输导通道的时间与空间分布特征,通过断层面几何形态、关键时期断层活动速率计算,阐释了汉留1号断层在两个油气主运移时期的输导能力,判识了输导通道的空间位置。研究表明,汉留1号断层在三垛组沉积期活动速率>25 m/Ma,断层开启具有输导能力,另一方面,汉留1号断层的断层面存在3个明显的凸面和2个凹面区域,因此,在该沉积期该断层在3个凸面区域发育3条输导通道。而在随后的盐城组至今的沉积期,断层活动强度减弱,活动速率<10 m/Ma,输导能力弱,垂向上主要起封闭作用。因此,空间上断层通道发育于断层面凸面位置;时间上,断层活动速率>25 m/Ma时通道开启,<10 m/Ma时通道关闭。就聚集而言,断层通道开启时油气沿断层向上运移聚集于上部滚动背斜圈闭中,闭合时聚集于下部断层圈闭中。  相似文献   
146.
建筑信息模型(BIM)与地理信息系统(GIS)集成,不仅使得精细化的三维模型得到极大重用,同时两者的数据集成和共享可实现从几何到物理和功能特性的多尺度综合表达,已经成为新一代数字城市三维建模的关键途径之一。本文选取典型的BIM模型数据格式(RVT),提出语义约束的RVT模型到City GML模型的转换方法,以BIM模型丰富的语义信息为约束实现几何简化及转换,同时实现了几何部件与语义信息的一一映射及语义输出,并以建筑模型、暖通、桥梁模型为例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47.
In this paper, we have investigated spatially homogeneous isotropic Friedmann cosmological model with bulk viscosity and zero-mass scalar field in Lyra manifold. The cosmological models are obtained with the help of the special law of variation for Hubble’s parameter proposed by Bermann (Nuovo Cimento 74B:182, 1983) and power law relation. Some 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model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48.
从航空重力看郯庐断裂系(渤海)及其围区构造几何学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以我国首次试验的渤海西、南部海陆结合带航空重力测量资料为依据, 探讨了郯庐断裂在渤海西、南部海域的空间展布及其围区的构造几何学特征。研究表明, (1)渤海南部和西部两个明显的NNE向 重力异常梯级带属于区域不同重力场的分界线, 分别是郯庐断裂带东支断裂(主干断裂)和西支断裂的反映; (2)郯庐主断裂东侧主要发育NE-NNE向重力异常梯级带, 西侧呈现NW向、NE-NNE向、近EW向重力异常梯级带相互交错的面貌, 反映了东、西两侧不同的断裂构造格局; (3)重力异常小区与异常梯级带的不同组合, 反映了拉张、压缩、扭动三类构造样式; (4)不同的重力异常区、亚区、小区, 反映了不同的沉积构造特征, 分别对应不同的构造单元。  相似文献   
149.
柴达木盆地北缘断裂构造分形特征与油气分布关系研究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5  
本文应用分形几何理论对柴达木盆地北缘断裂体系的分布进行了定量研究,在研究标定尺度范围内,该区断裂体系的平面分布具有良好的统计自相似性和分形特征,在双对数坐标系中,用最小二乘法进行直线拟合的相关系数平方(R2)均在0.97以上。该区4个已知油气田断裂构造的分维数D值均大于1.3,明显高于整个区域内4个反射层的断层分维数(平均D=1.218)。可以认为断裂构造的分维值大于1.3的部位是该区油气聚集分布的有利区。断裂体系分数维值越大的地区,有利于油气藏的分布,其单位面积内的油气地质储量越高。  相似文献   
150.
矿产资源定量预测方法综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国内近二十年来所发展的矿产定量预测方法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论述,主要包括矿床统计预测方法,灰色系统方法、模糊数学方法、分形几何方法、地质统计学方法、模式识别方法和地理信息系统等,并简述和评价了某些方法的基本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