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249篇
  免费   5258篇
  国内免费   8037篇
测绘学   4460篇
大气科学   4764篇
地球物理   7064篇
地质学   15030篇
海洋学   4505篇
天文学   1679篇
综合类   2174篇
自然地理   3868篇
  2024年   112篇
  2023年   356篇
  2022年   959篇
  2021年   1144篇
  2020年   1330篇
  2019年   1613篇
  2018年   1304篇
  2017年   1499篇
  2016年   1565篇
  2015年   1764篇
  2014年   1890篇
  2013年   2059篇
  2012年   1951篇
  2011年   2070篇
  2010年   1642篇
  2009年   2007篇
  2008年   2023篇
  2007年   2152篇
  2006年   2117篇
  2005年   1784篇
  2004年   1663篇
  2003年   1400篇
  2002年   1281篇
  2001年   1121篇
  2000年   1032篇
  1999年   940篇
  1998年   868篇
  1997年   692篇
  1996年   606篇
  1995年   546篇
  1994年   500篇
  1993年   389篇
  1992年   266篇
  1991年   213篇
  1990年   155篇
  1989年   125篇
  1988年   115篇
  1987年   77篇
  1986年   39篇
  1985年   52篇
  1984年   35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9篇
  1978年   11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3篇
  1954年   1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991.
中国大陆岩石圈的化学元素丰度   总被引:32,自引:3,他引:32  
中国大陆岩石圈模型的面积960万km^2,平均厚度110km,体积10.6亿km^3,岩石平均密度3.064g/cm^3、总质量3.245×10^18t。在中国大陆地壳元素丰度的基础上,作者首次求出中国大陆岩石圈的元素丰度值。其质量丰度,厚子丰度和相对丰度列于表1。此外还按10类(78种)元素分别讨论中国大陆岩石圈的主要化学特征。  相似文献   
992.
根据矿床的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异常特征,磁异常与金矿体的关系,地球化学异常及其垂向分带规律,归纳出矿床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找矿模式和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993.
岩石弹脆性分维损伤本构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赵永红 《地质科学》1997,32(4):487-494
本文定义岩石构元中破裂面的分维值为各向同性损伤变量,而各个方向上裂纹面的累加量定义为各向异性损伤变量,并根据裂纹发育特征提出了损伤变量演化方程,从而建立起岩石脆性变形破坏过程的分维损伤本构模型。最后,利用该模型对大理岩单轴压缩应力应变曲线进行了模拟,结果说明本文提出的模型是较为合理的。  相似文献   
994.
郝瑞霞  关广岳 《地质论评》1997,43(2):167-172
通过对碳酸锰氧化实验的结果分析和讨论,建立了一种适合于锰氧化过程的非平衡热力学模型,并利用此模型对硫酸锰氧化过程作了热力学可行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碳酸锰氧化过程是矿物组合的变化过程,也是锰自身价态的转为过程,整个过程既存在平衡状态,又存在非平衡状态,是一个不可逆的,多相的复杂反应。  相似文献   
995.
杨忠芳  陈岳龙 《地质论评》1997,43(6):593-600
为探讨粒度分选沉积作用对沉积物化学成分配分的影响,对比研究了五台群中石英岩、长石石英岩、粉砂岩和粘土岩等不同粒度沉积岩的化学成分特征,结果表明:不同粒度沉积岩的主元素及微量元素均具有较大的变化范围,SiO_2与Al_2O_3及TFe_2O_3之间呈线性负相关关系,这种负相关关系还表现在SiO_2与REE,Rb,Sr之间,这种特征可以用石英的稀释作用进行解释;铁族元素Cr,Ni,Co和REE,Rb,Sr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与Al_2O_3呈正相关关系,表明这些元素易在富铝的粘土岩中聚积。不同粒度成分沉积岩的稀土  相似文献   
996.
Tectonic Evolution of the Himalayan Collision Belt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tectonic divisions of the Himalayan collision belt anddeals with the tectonic evolution of the collision belt in the context of crustal accretion in thefront of the collision belt, deep diapirism and thermal-uplift extension and deep material flow-ing of the lithosphere-backflowing. Finally it proposes a model of the tectonic evolution-progressive intracontinental deformation model-of the Himalayan belt.  相似文献   
997.
The Changkeng gold-silver deposits consist of a sediment-hosted, disseminated gold deposit and a replacement-type silver deposit. The mineralizations of gold and silver are zoned and closely related to the silicification of carbonate and clastic rocks, so that siliceous ores dominate in the deposit. The mineralizing temperature ranges mainly from 300 to 170℃, and K+, Na+, Ca2+, Mg2+, and Cl- are the major ions in the ore-forming fluid. Calculations of distribution of metal complexes show that gold is mainly transported by hydrosulphide complexes, but chloride complexes of silver, iron, lead, and zinc, which are transformed into hydroxyl and hydrosulphide complexes under neutral to weak-alkaline circumstances in the late stage, predominate in the ore-forming solutions. Water-rock interaction is confirmed to be the effective mechanism for the formation of silver ores by computer modelling of reaction of hydrothermal solution with carbonate rocks. The solubility analyses demonstrate that the precipitation  相似文献   
998.
陕南勉宁略地区铜厂铜矿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陕南铜厂铜矿的地球化学研究,笔者认为铜矿矿区对应的大地构造环境应为岛弧及其活动大陆边缘,细碧岩的原岩为钙碱性大陆系列,随着海西早期闪长岩的侵入,带来了汽液,热动力和部分成矿物质,形成富含有Cl,Na和K岩浆热液与天水的混合热液,在这种混合热液的作用下,使地层-晚元古代郭家沟组细碧岩和海西早期闪长岩中Cu等成矿物质活化,并以Cl等络合物形式搬运,在闪长岩体内接触带的构造片理化中富集成矿,本矿床  相似文献   
999.
对矿床微量元素的研究表明,矿区双桥山群地层和英安斑岩中,主要成矿元素Cu,Au,Pb,Zn等丰度很高,具有明显的富集,可以为矿床的形成提供足够的矿质来源,矿床的铜金矿化与铅锌矿化系不同的成矿阶段形成的,并存在矿化发带现象,在矿体中不同类型矿化生的微量元素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可以作为相应矿体的近矿指示元素。  相似文献   
1000.
成都粘土裂隙成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成都粘土中裂隙特征与地质环境条件的分析,提出成都粘土中途中眩要裂隙类型的成因模式,上升剥蚀引起的垂向卸荷作用产生波状水平裂隙,冲沟切割引起的侧向卸荷作用,产生平行斜列隙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