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4篇
  免费   135篇
  国内免费   128篇
测绘学   39篇
大气科学   89篇
地球物理   167篇
地质学   696篇
海洋学   68篇
综合类   48篇
自然地理   16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61篇
  2010年   80篇
  2009年   93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83篇
  2006年   66篇
  2005年   57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69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61.
对泰青威天然气管道临朐段地质灾害发育特征进行调查研究发现,临朐段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为水毁灾害,具体可分为坡面水毁、河沟道水毁和台田地水毁。野外地质灾害实地调查临朐段管道沿线共发现地质灾害15处,其中坡面水毁点6处,河沟道水毁点4处,台田地水毁点5处。采用定性与半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对其进行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结果表明: 地质灾害风险等级较高的有1处,占6.66%; 风险等级中等的有4处,占26.67%; 风险等级较低的有10处,占66.67%。根据管道沿线地形地貌、地质灾害发育密度、风险等级等因素,划分地质灾害中易发区61 km,低易发区10 km,管道沿线以地质灾害中易发区为主。最后,针对不同类型、不同风险等级地质灾害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消减措施,为后期管道安全运营和风险整治决策提供了有效的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62.
适应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巴黎协定》下的重要谈判内容。2018年12月举行的第24次缔约方大会(COP24)就适应议题后续实施方案达成了共识,为全球气候治理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中国在未来全球气候治理中,如何借助新成果推动国内适应工作稳步发展,积极发挥中国作用,是新形势下亟需考虑的重要问题。基于此,本文梳理了适应议题的焦点问题、各集团和缔约方的立场观点,展望了2019—2025年适应相关议题主要工作安排,并对此提出了中国未来适应领域完成相关工作需要考虑的应对措施建议,包括:(1)深入分析国际信息报告体系与国内信息的联系,梳理国内适应工作亮点,为构建高质量报告奠定基础;(2)构建跨部门跨地区协作机制,加强信息搜集与完善,有效提高数据和信息统计功能;(3)强化气候变化适应技术、规范、标准等科学研究的作用,为制定政策规定时纳入相应技术要求、提高政策规定等需求提供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服务。  相似文献   
63.
在2009年3月对鳄鱼海岸线测量的基础上,利用ArcGIS软件分析比较了现有海岸线与厦门市集美区地形图(1988年版,图号:7-50-129甲-)中鳄鱼屿海岸线位置的变化.结果表明21a来,鳄鱼屿海岸最大侵蚀率为2.0 m/a,东南侧最大侵蚀宽度达42 m,侵蚀总面积达14 000 m2;其东北侧海岸侵蚀后退约35 m,侵蚀总面积达4 100 m2;其西北侧海岸最大侵蚀宽度达30 m,侵蚀面积达12 000 m2.文中就厦门市鳄鱼屿海岸侵蚀的成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工程防护、人工补沙、红树林修复以及加强海岛及其周边海域资源综合管理等方面的防护对策.这可为我国其他无居民海岛的海岸侵蚀防护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64.
本文通过对蓬安县三元水库大坝外坡裂缝产生的原因分析,进而运用岩、土力学的理论与方法反算推论出了裂缝的产生不是深层坝体土滑动引起的,而是局部浅层坝体土在水的诱发作用下作蠕滑-拉裂变形所产生的。在明确了大坝裂缝产生的原因后,提出了一系列相应整治工程措施,以达到彻底根治裂缝和稳固大坝的目的。  相似文献   
65.
The paper presents the evolution of the geographic environment imposed by sea-level changes in selected sites of the Aegean Sea region during the Upper Holocene. The changes are due, mainly, to paroxysmic phases of the actual neotectonic evolution and to differential—in time and space—block movements, and emerged or submerged coasts. The reconstitution of these coasts is presented and, in some cases, natural harbor morphology is revealed. The use and evolution of these sites is discussed. Other sites concern coastal or inland ancient settlements or constructions affected by submersion by the sea, by the rise of the groundwater table, or by uplift movements. A general discussion on engineering measures to be applied for protection of the antiquities affected by these geographic changes closes the presentation.  相似文献   
66.
内陆表海聚煤盆地的曾想到处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在华北石炭二叠纪内陆表海聚煤盆地,海侵的突发性和事件性,泥炭沼泽化的广泛性和等时性,是划分其层序内部构成单元的良好界面。研究表明,华北石炭二叠纪内陆表海聚煤盆地的层序结构为“二元结构型”,即“海侵-高位”,缺少低位体系域。海侵体系域由1~2个小层序构成,而高位体系域由小层序构成。体系域恰与小层序组对应,海侵小层序组表现为弱退积-加积型,而高位体系域则表现为弱进积-加积型。小层序为高精度的岩相古地理编图单位,它为解析层序格架和煤聚积规律提供了最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67.
姜葵  刘祖荫 《地震研究》1989,12(4):285-299
1988年11月6日,在云南省澜沧、耿马相继发生了7.6级、7.2级地震。这次地震前曾经作过准确的中长期预报。在1985年完成1986年出版的南北地震带未来十年地震危险性研究报告和预测图中,澜沧、耿马地区就是两个圈定的7级危险区中的一个。1986年该报告正式上报云南省人民政府。1987年起该区域为我省的地震危险性监视区。1988年除加强监视外,我们还加强了一系列大震对策措施的准备工作。1988年8月该区地震活动增强,我局派出的现场考察组向当地政府作了汇报,并指出该区仍存在着严重的地震危险性。与此同时,省局科技人员对该区作出了一系列不同程度的短期预报,并向当地打了招呼,当地政府采取了一定的措施。遗憾未能作出临震预报。大震发生后,我局昆明遥测台网仅7分钟定了位置和震级,并报告了国家地震局和省政府,及时为抗震救灾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震后2.5小时,现场监测队伍就出发了。在大震现场仅三天内就作出了地震趋势判断,也较好地作出了强余震的预报,有力地组织了地震考察及地震知识宣传。这一系列的大震对策工作极大地推动了现场的抗震救灾工作,减轻了震灾的继续发生及其带来的巨大的心理和社会影响。整个澜沧—耿马地震的预报、速报及大震对策工作在国内外都是一次较高水平的科学实践,得到了中央慰问团及  相似文献   
68.
鲁西煤田多级滑动构造系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吕朋菊  卜昌森 《地质论评》1995,41(6):503-508
鲁西石炭二叠纪与中奥陶世之间的假整合面为本区煤田的主滑面,它与煤系中若干次一级同共同组成多层次多级别的滑动构造系,本文主要分析该滑动构造系特征,形成的地质构造背景以及对煤矿生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9.
本文概述了地震系统文献资源的现状及其发展对策,内容包括地震文献资源概况、地震文献资源的调查分析、地震系统文献资源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地震文献资源建设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70.
张建江  杨胜元  裴永炜  赵国宣 《贵州地质》2007,24(4):298-301,305
通过"十五"期间贵州省人为因素引发的地质灾害及造成人员死亡和直接经济损失的统计分析,表明贵州省人为地质灾害十分严重。规范人类工程活动,保护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加强人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