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7篇
  免费   328篇
  国内免费   440篇
测绘学   119篇
大气科学   620篇
地球物理   459篇
地质学   437篇
海洋学   28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55篇
自然地理   330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80篇
  2020年   64篇
  2019年   83篇
  2018年   67篇
  2017年   76篇
  2016年   112篇
  2015年   97篇
  2014年   97篇
  2013年   148篇
  2012年   104篇
  2011年   82篇
  2010年   73篇
  2009年   80篇
  2008年   77篇
  2007年   106篇
  2006年   85篇
  2005年   79篇
  2004年   71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Precipitation is often the sole source of water replenishment in arid and semi‐arid areas and, thus, plays a pertinent role in sustaining desert ecosystems. Revegetation over 40 years using mainly Artemisia ordosica and Caragana korshinskii at Shapotou Desert Experimental Research Station near Lanzhou, China, has established a dwarf‐shrub and microbiotic soil crust cover on the stabilized sand dunes. The redistribution of infiltrated moisture through percolation, root extraction, and evapotranspiration pathways was investigated. Three sets of time‐domain reflectometry (TDR) probes were inserted horizontally at 5, 10, 15, 20, 30 and 40 cm depths below the ground surface in a soil pit. The three sets of TDR probes were installed in dwarf‐shrub sites of A. ordosica and C. korshinskii community with and without a microbiotic soil crust cover, and an additional set was placed in a bare sand dune area that had neither vegetation nor a microbiotic soil crust present. Volumetric soil moisture content was recorded at hourly intervals and used in the assessment of infiltration for the different surface covers. Infiltration varied greatly, from 7·5 cm to more than 45 cm, depending upon rainfall quantity and soil surface conditions. In the shrub community area without microbiotic soil crust cover, infiltration increased due to preferential flow associated with root tunnels. The microbiotic soil crust cover had a significant negative influence on the infiltration for small rainfall events (~10 mm), restricting the infiltration depth to less than 20 cm and increasing soil moisture content just beneath the soil profile of 10 cm, whereas it was not as strong or clear for larger rainfall events (~60 mm). For small rainfall events, the wetting front depth for the three kinds of surface cover was as follows: shrub community without microbiotic soil crust > bare area > shrub community with microbiotic soil crust. In contrast, for large rainfall events, infiltration was similar in shrub communities with and without microbiotic soil crust cover, but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measured in the bare area. Soil water extraction by roots associated with evapotranspiration restricted the wetting front penetration after 1 to 3 h of rainfall. Copyright © 2006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92.
西安地区黄土含水率变化特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徐芹选  赵景波 《现代地质》2002,16(4):435-438
通过对西安地区黄土剖面的野外观察、颗粒分析和含水率的测定 ,系统地研究了黄土层含水率的变化特点 ,初步认识到在同一黄土剖面上 ,黄土含水率从上到下呈波动变化 ,其峰值位于古土壤层内 ,而波谷处于黄土层内 ,并呈波动增加的趋势。在具有结核层的黄土层中 ,其含水率从上部到下部呈由大变小再变大的趋势 ,其峰值位于结核层之上 ,CaCO3 结核层具有隔水作用 ;在古土壤层中 ,从上向下 ,其含水率呈由小变大再变小的规律 ,其峰值出现在古土壤的中、下部位 ,即粘土化最强的部位。土壤质地是决定含水率大小的重要因素 ,在包气带中 ,黄土含水率的变化与粘土颗粒含量具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3.
首次采用区域数值预报模式与农业气象模型结合的技术途径, 构成一个气候模式-土壤水分模式-灌溉模式的系统模型。模型的数值天气预报部分采用大气过程与陆面过程耦合的区域气候模式; 农业气象模型采用适用于冬小麦区的土壤水分和灌溉管理预报模型。研究表明, 本模型较农业气象模型中一般用气候平均作为环境背景场的方法其预测能力有显著提高, 并提供覆盖整个小麦生长期的区域土壤水分定量预报和灌溉管理服务, 具有很好的使用和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94.
大气降水、土壤水分和干燥度指数是在经度方向上控制区域景观格局的主要因素。本文运用最新的调查统计资料,对东北农牧交错区降水、土壤潜在蒸散量、干燥度指数及农作物生长期间土壤水分盈亏量的时间分布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研究区内作物生长季期间土壤潜在蒸散量的空间分布规律和干燥度指数的时空变化情形。结合水分条件的空间分布,提出了5种土地利用区域组合类型。  相似文献   
95.
李国振 《干旱区地理》2001,24(2):189-192
根据阜康生态试验站试验小区1999-2000年冬小麦不同灌溉量控制试验,验证了冬小麦水分敏感期为拔节-灌浆期,探讨了该区冬小麦产量与灌水量之间的关系。提出了阜康地区冬小麦返青水应采用“小水”灌溉的方式。同时通过对小区冬小麦成熟期灌水过程不同深度土壤水分含量的动态观测分析,提出冬小麦在成熟期对灌溉水分的消耗利用集中在0-30cm土壤层内的观点。  相似文献   
96.
雅鲁藏布江流域地-气系统的水平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NCEP/NCAR1980-1989年10年逐日00UTC、12UTC再分析资料及青藏高原降水、径流资料,研究了青藏高原雅鲁藏布江流域的水平衡特征,估算了雅鲁藏布江流域的蒸发、土壤和地下水含量。结果表明:雅鲁藏布江流域夏季是水汽辐合区,降水大于蒸发;秋末到次年春季是水汽通量辐散区,蒸发大于降水。降水主要集中在6~9月。径流的年际变化趋势同降水相近,径流主要是由降水补给的,径流峰值滞后降水峰值一个月。雅鲁藏布江流域土壤及地下含水量从1~6月逐渐减少,7月以后开始增加,10月是土壤及地下水最丰富的时段。20世纪80年代中期和后期降水、蒸发、径流等呈增长趋势,这同ENSO事件有关。  相似文献   
97.
盐溶液法测定非饱和膨润土的水分特征曲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于高放废物的最终处置,深地质处置被国内外公认为最合适的方法,而膨润土也被认为是高放废物处置库缓冲回填材料的良好基质。鉴于膨润土各项性质研究的重要性。本文介绍了利用盐溶液法进行非饱和膨润土水分特征曲线的测定工作,发现盐溶液法适合测定吸力极高的非饱和土,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方法。  相似文献   
98.
本文通过对1996年1月青藏高原牧区大雪期间的水汽和热量收支的计算,分析了大雪期间对流活动的作用和贡献,并与其他地区夏季暴雨期间的能量平衡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二者都只有一个无辐散层和整层维持上升运动,不同的是降雪期间:1)视水汽汇气柱平均潜热加热率要小得多;2)视水汽汇和视热源的垂直分布差异较大;3)次网格尺度涡动垂直输送主要发生在对流层顶附近  相似文献   
99.
中子仪测定土壤湿度田间标定方法初探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康桂红 《气象》1996,22(10):42-43
《农业气象观测规范》规定:应用中子仪测定土壤湿度前必须进行田间标定,在实践中发现其标定方法时间局限性强,工作难度大,且存在客观误差,而采用分段标定时间,改变标定地点的方法,有效地解决了上述不足。  相似文献   
100.
甘肃省东部旱作区土壤水分变化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仇化民  邓振镛 《高原气象》1996,15(3):334-341
甘肃省东部旱作区的气候条件,降水补给作用及作物生长发育状况的特殊性,导致土壤水分具有独特的时空分布规律,麦田2m土层水分的周年变化呈一峰一谷型,可划分为旱季失墒消耗阶段和雨季蓄墒贮水阶段;其垂直变化呈“S”型,可划分为水分多变层、过渡层及稳定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