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6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48篇
测绘学   45篇
大气科学   45篇
地球物理   42篇
地质学   177篇
海洋学   6篇
综合类   45篇
自然地理   28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利用大容山自动观测站2004年8月~2006年7月气象观测资料和容县气象站1958~2006年7月测风资料,对大容山的风能资源各参数进行了详细计算和分析,并结合预选风电场的地形地貌、交通运输、联网条件、环境保护等状况对大容山风能资源开发利用进行了可行性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大容山年平均风速为7.2m/s,年平均风功率密度为390.8W/m^2,其风能资源丰富,且交通运输、联网、工程地质等条件较好,可选择在坡度较小的山头或山腰建设风电场,预选风电场可布置750kW的风机45台,总装机容量约为34MW.  相似文献   
42.
Sediment samples (213 sites) collected from the tectonic-active continental margin, offshore southwestern Taiwan were analyzed for grain sizes, organic carbon, nitrogen and carbon isotopic composition to obtain mass accumulation rate of terrestrial organic carbon and carbon budget to evaluate fate of terrestrial organic carbon from small mountainous rivers on the continental margin offshore southwestern Taiwan. Terrestrial organic carbon accumulation rates range from 0.29 to 45.6 g C m−2 yr−1 with a total accumulation budget of 0.063 Mt yr−1, which accounts for less than 13% of total river particulate organic carbon loads exported from the adjacent rivers, the Gaoping (a.k.a., Kaoping), Erhjen and Tsengwen rivers. This low burial efficiency of terrestrial organic carbon demonstrated that a majority of river-borne particles together with organic materials was moved away from the study area.For the river-borne particles from the Gaoping river, a pair of depocenters in the upper slope flanking the Gaoping submarine canyon are the locations where the maximum TCorg accumulation rate were observed which hold up to 45% (0.016 Mt yr−1) of the calculated accumulation found in the study region. On the other hand, the occurrence of higher-fraction terrestrial organic carbon in the upper and middle Gaoping submarine canyon suggests that a majority of particulate organic carbon of the Gaoping river was transported directly into the deep-sea basin through the Gaoping submarine canyon. Our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active margin with narrow shelf and slope is not an efficient sink for the large amount of terrigenous organic carbon supplied by the small rivers, but, a transient environment for these river derived particles.  相似文献   
43.
滇东南喀斯特山区生态系统服务时空格局及功能分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明晰生态系统服务时空格局,划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区,将有助于实现土地资源精细化管理。本文以滇东南喀斯特山区典型区域文山市为例,分析2000—2017年食物供给、产水量、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土壤保持、生境质量和旅游文化6项生态系统服务的时空格局及其分异特征;运用K-means聚类法识别生态系统服务簇,划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区,并提出差异化生态管控措施。结果表明:① 2000—2017年间,除生境质量服务下降外,文山市其他5项服务均呈上升趋势。② 空间分布上,文山市6项生态系统服务高值区集中分布在西部和南部,低值区集中分布在北部和中部;6项服务的冷热点区域空间分布有差异,但整体上具有重叠性。除旅游文化服务的热点和冷点区分布面积占比分别为2.56%和0以外,其他5项服务的冷热点区面积占比均在21%~32%;能够同时提供3项及以上高值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区域较少,85.50%的区域只能同时提供2项及以下高值服务功能。③ 根据服务簇聚类结果,文山市划分为生态保护区、生态过渡区、农业主产区和人类生产生活区4类功能区,针对各分区提出差异化生态管控建议。研究结果可为喀斯特山区城市资源利用和国土空间管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4.
汪德根  范子祺  赵美风 《地理研究》2022,41(5):1388-1406
城市群作为城镇化高级阶段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参与国际竞争的主要空间载体,良好的交通通达性是其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条件。以《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提出的城市群2h通达目标为研究视角,以长江经济带3个国家级城市群为研究对象,选取加权平均出行时间作为测度指标并引入场强和引力模型,对比分析3个城市群所有城市与中心城市两个层级2h出行交通圈格局特征。研究发现:① 3个城市群出行交通圈均表现为从中心向外围地区呈现出由低到高连续扩大的“圈层式”空间格局特征,且长三角和成渝城市群分别形成了“>”字型和“十”字型2h出行廊道,但长江中游城市群尚未形成2h出行廊道。② 城市群中心城市2h出行交通圈的空间分布受区位条件影响较大,越接近区域几何中心则2h出行交通圈覆盖范围越大,而影响腹地受中心城市综合规模的作用明显,3个城市群各中心城市2h出行交通圈和影响腹地的空间分异显著。③ 不同城市群中心城市2h出行交通圈衔接联系水平差异显著,表现出多元的圈层叠加的经济联系格局。④ 高密度高速公路路网在提高城市群中心城市2h出行交通圈衔接联系水平中发挥重要作用,按衔接联系模式特征可将各城市群总结为多中心网络型、多中心组团型与双中心轴辐型。  相似文献   
45.
王萍  杜德斌 《地理研究》2022,41(8):2076-2091
冰冻圈变化的自然过程影响着国家领土博弈地缘关系的建构。基于人地关系思想,以变化-影响-适应为主线建立气候变化影响下冰冻圈国家领土博弈的研究框架,分析自然因素对冰冻圈地缘结构的塑造和对冰冻圈国家身份-利益的建构,以及极地海权、陆权和其他地区领土博弈所形成的双多边地缘关系。研究结果:① 冰冻圈领土博弈地缘结构初步形成。理念层面,自然要素成为气候政治的力量之一,冰冻圈领土博弈体现出传统地缘逻辑;空间层面,气候变化释放极地、高山等新运筹空间,北极、南极成为大国博弈焦点;物质层面,极地海权和陆权利益是大国博弈的主要目标。② 冰冻圈国家身份-利益影响其冰冻圈地缘政治行为,其身份认同的客观基础之一是在冰冻圈分布结构的相对位置。③ 冰冻圈国家领土博弈地缘关系有“趋利”“避害”两类。“利”指为赢得极地海权、陆权,气候变化下西方大国和地区大国开始争夺南北极200海里外大陆架权属,加强极地实质性“硬、软存在”战略布局,美国和丹麦强化格陵兰岛北极战略支点作用;“害”指冰冻圈灾害引起的跨境气候移民等国家利益受损问题。  相似文献   
46.
Precipitation in the arid region of Northwest China (NWC) shows high spatial and temporal variability,in large part because of the region's complex topography and moisture conditions.However,rain gauges in the area are sparse,and most are located at altitudes below 2000 m,which limits our understanding of precipitation at higher altitudes.Interpolated precipitation products and satellite-based datasets with high spatiotemporal resolution can potentially be a substitute for rain gauge data.In this study,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proper-ties of precipitation in the arid region of NWC were analyzed using two gridded precipitation products:SURF_CLI_CHN_PRE_DAY_GRID_0.5 (CHN) and Tropical Rainfall Measuring Mission (TRMM) 3B43.The CHN and TRMM 3B43 data showed that in summer,precipitation was more concentrated in southern Xinjiang than in northern Xinjiang,and the opposite was true in winter.The largest difference in precipitation between mountainous areas and plains appeared in summer.High-elevation areas with high precipitation showed more stable annual precipitation.Different sub-regions showed distinctive precipitation distributions with elevation,and both datasets showed that the maximum precipitation zone appeared at high altitude.  相似文献   
47.
利用分布于全国范围内的125个气象探空测站点(每日8:00和20:00)的探空数据,应用数据库编程与GIS技术,对大气可降水量在全国的分布情况进行了分析,得到了2002年全年以及春夏秋冬4个季节(2001年12月和2002年1,2月作为冬季)的平均大气可降水量在全国的分布状况。对数据进行分析可知:在空间上,我国的大气可降水量总体呈东南多,西北及青藏高原地区少的分布状况。同时,由于地形组合状况的特殊性,导致四川盆地、天山北麓等地区的大气可降水量略高于其周围地区;在时间上,夏季的大气可降水量值较高,可达到62mm左右,冬季较少,而春秋季除局部地区外大气可降水量基本持平。  相似文献   
48.
资源外交寓于国际地缘政治的长期博弈之中。地缘政治是一国对外交往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立足于内线周边和外线外围的地缘关系分析,总结了中国资源外交地缘政治的总体态势和潜在风险,并试图提出我国资源外交的基本思路。在全球地缘政治格局中,中国的资源外交包括内线地带和外线地带两个层次:内线由接壤的邻国以及接近的近邻组成,是中国资源外交的战略依托地带;外线由涵盖美洲、欧洲、非洲和澳洲大陆的资源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组成,是中国资源外交的战略腾挪空间。在这两个层次上,我国的地缘风险主要来自其他大国的地缘战略遏制、“走出去”战略的地缘选择权旁落、资源通道和贸易路线受制于人。要突破这些地缘限制与束缚,我国的资源外交需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分清内线、外线战略方向的轻重缓急,以周边关系为首要、以大国关系为关键、以发展中国家关系为基础,积极拓展对外友好关系的发展空间,有序扩展资源合作领域,坚定维护国家资源权益。  相似文献   
49.
50.
张守连 《安徽地质》2007,17(3):213-215
铜管砼拱桥在皖南山区受到应用限制的主要因素是钢管加工困难,构件运输的自然环境条件差,大型预制构件不易到达桥位处,加之某些区域的环境因素影响,使钢管砼拱桥施工,养护和维修成为主要问题.文章主要叙述了钢管砼拱桥的几种施工方法,对各种施工方法的适用条件及技术要点进行了分析,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