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7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32篇
测绘学   71篇
大气科学   33篇
地球物理   98篇
地质学   123篇
海洋学   37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27篇
自然地理   486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68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ABSTRACT. Declining populations, aging inhabitants and infrastructure, limited economic opportunities, and under‐ or unappreciated natural environments characterize a number of rural communities in the western United States. Faced with the challenges of providing for their residents, some of these communities have chosen to permit undesirable land‐use activities, including the disposal of hazardous or nuclear waste. Central to the development of such sites is how a place is perceived and portrayed. Our purpose in this article is to examine how a dominant perception and portrayal of one such place—Tooele County, Utah—was created and used to facilitate the development of hazardous‐waste‐disposal sites. We use the geographical concept of “place” to illustrate how meanings and values are attached to a region in order to justify its becoming what it is and how such views persist.  相似文献   
132.
新文化地理学视角下的国外宗教地理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文化全球化大背景下,宗教地理研究具有越来越重要的现实意义。国外宗教地理学研究在新文化地理学思潮的影响下,促生出许多新的议题和研究方向。本文依循于人文地理学中地方、景观、现代性和尺度这4 个重要概念,梳理了国外近10 年宗教地理学研究的新进展。发现其研究议题主要集中于日益重视对“非正式神圣”场所的探讨;基于人本主义研究范式下的神圣地依恋研究;随着跨国主义兴起的宗教移民身份和认同研究;宗教文化景观所暗含的政治和象征性意义的解读;宗教的多尺度分析,以及神圣与世俗间的互动分析等等。在总结国外宗教地理研究的新态势的基础上,对宗教的定义、宗教地理学与宗教性地理学的辩证关系、宗教地理学的研究趋势等进行了探讨和反思,以期为中国包括民间信仰在内的广义宗教地理的本土研究提供新的借鉴。  相似文献   
133.
As an alternative to the commonly used univariate flood frequency analysis, copula frequency analysis can be used. In this study, 58 flood events at the Litija gauging station on the Sava River in Slovenia were analysed, selected based on annual maximum discharge values. Corresponding hydrograph volumes and durations were considered. Different bivariate copulas from three families were applied and compared using different statistical, graphical and upper tail dependence tests. The parameters of the copulas were estimated using the method of moments with the inversion of Kendall's tau. The Gumbel–Hougaard copula was selected as the most appropriate for the pair of peak discharge and hydrograph volume (Q‐V). The same copula was also selected for the pair hydrograph volume and duration (V‐D), and the Student‐t copula was selected for the pair of peak discharge and hydrograph duration (Q‐D). The differences among most of the applied copulas were not significant. Different primary, secondary and conditional return periods were calculated and compared, and some relationships among them were obtained. Copyright © 2014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34.
基于速率与状态依赖性摩擦本构关系理论框架,在热水条件下研究了角闪石断层泥的摩擦滑动性质并与闪长岩的另一种主要矿物斜长石的摩擦滑动性质进行了对比.摩擦实验是在三轴实验系统上完成,有效正应力200 MPa,孔隙压力30 MPa,并将加载速率在1.22 μm/s和 0.122 μm/s之间实施了切换.结果表明角闪石的摩擦系数均值为0.70±0.01,随着温度增加没有系统性的变化,整体低于斜长石的摩擦系数(0.75±0.01);计算与实验表明,角闪石和斜长石的摩擦系数的体积分数加权平均值与闪长岩的摩擦系数基本一致;角闪石在实验温度范围内(100~614 ℃)显示速率强化(a-b>0),与斜长石在整个温度范围内的速率弱化(a-b<0)正好相反;角闪石的速率依赖性在整个实验温度范围内无系统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5.
大城市健身消费与地方建构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林耿  沈建萍 《地理学报》2011,66(10):1321-1331
随着全球消费社会的到来,消费如何重塑人地关系日渐成为人文地理学研究的选题, 西方学界自20 世纪90 年代即开启了消费实践与地理学的全面联结。这种学术观照自然而然地延展到消费关系中折射出来的地理想象、地方认同和空间生产等主题之中。作为城市化衍生的生活方式,健身消费成为身体地理、空间想象和地方建构等研究交汇的重要议题。研究援引建构取向的地方理论以及行动者网络理论,分析行动者对“健身”的转译过程,指出行动者的消费关系社会性地建构了一个地理想象的“健康天堂”,健身的消费想象,与话语权力的凝视和影响是高度相关的。地理空间生产一种功能性消费关系和节点型人地关系,后者将本土消费关系想象式地嵌入到全球消费文化脉络之中,将人地关系从本土联结和延伸到全球。 通过身体实践的方式,行动者网络下的健身消费关系将微区位建构为多层次的地方。地方是一个现实与虚拟、本土与全球交互的关键节点,一种多向度的节点型人地关系可以在地理微区位中得到体现。  相似文献   
136.
新疆自然地名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语种(言)、自然地名通名的自然属性、时段、自然地名专名渊源等四个方面对选取的新疆1120个重要自然地名进行分类,在分类统计的基础上,运用地名语言分析学和地理学相关原理方法分析得出新疆自然地名特征。研究发现:以山体类和水体类自然地名为主,分别占总数的40.5%、35.3%,尤其以山脉(272条)和河流(214条)类自然地名最多,分别占总数的24.3%、19.1%。通名名称的数量及其出现的早晚与人们关注程度以及自然学科研究发展是密切相关的。各民族的聚居及迁徙使新疆自然地名具有浓厚的民族性。自然地名存在10种以上民族语地名以及其他古语和合璧语地名分布的独特现象,各民族对自然地名专名和通名称谓不尽相同。在新疆的自然地名中存在着大量地名通名的叠加,如"塔格山"、"郭勒河"、"库木沙漠"、"布拉克泉"等。民族语地名的空间分布和当地居民的民族成分存在很大的相关性。维吾尔语自然地名的53.6%都分布在和田和喀什地区;哈萨克语自然地名的73.2%分布在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直辖市县、阿勒泰地区和哈密地区;蒙古语自然地名的64.3%分布在阿勒泰、博尔塔拉、巴音郭楞和伊犁等地、州。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有96%的自然地名是蒙古语地名,克孜勒苏自治州的柯尔克孜语地名占到柯尔克孜语总地名的81.6%。自然地名形成和发展具有历史演替性(历史阶段性),保存至今的古语地名仅占2.9%,语源较为复杂并且一些古老的地名在使用过程中已被取代或消失;近现代地名数量最大,并且语种明显易于区别。自然地名专名类型复杂多样,共计13类,从多个方面反映出新疆的资源概况、环境以及人们的心理状态、意识形态以及人们的生活或生产方式等,其中以地物、形态、地名以及颜色类居多;在颜色类中又以黑色、白色最多。文章对新疆现存自然地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发现民族语言的差别造成了新疆自然地名存在多地同名、一地多名和地名的转音现象;此外,自然地名实体之间也存在着等级从属关系。  相似文献   
137.
目的:分析酒依赖致慢性酒精中毒性脑病(CAE)的临床及CT/MRI影像表现特征,探讨CT/MRI在该病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资料完整CAE患者的临床及CT/MRI影像学资料,总结其影像学表现特征。结果:CAE临床表现主要为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损害(尤为中枢神经系统)和精神障碍,其颅脑损害CT/MRI主要表现为:脑萎缩27例;脑梗塞7例;白质脱髓鞘18例;韦尼克脑病3例;胼胝体变性1例;多病变并存24例。结论:①CAE的病理机制为饮酒导致的脑血管损害和营养代谢障碍,以及脑组织缺血缺氧、神经纤维脱髓鞘改变;②CAE影像学表现有其特征性,尤以小脑蚓部萎缩以及韦尼克脑病、胼胝体变性更具特征性,CT/MRI检查对了解脑损害的性质、范围及程度有重要意义,可为临床诊断、治疗及评估预后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8.
Adequately analyzing and modeling the extreme rainfall events is of great importance because of the effects that their magnitude and frequency can have on human life, agricultural productivity and economic aspects, among others. A single extreme event may affect several locations, and their spatial dependence has to be appropriately taken into account. Classical geostatistics is a well-developed field for dealing with location referenced data, but it is largely based on Gaussian processes and distributions, that are not appropriate for extremes. In this paper, an exploratory study of the annual maximum of monthly precipitation recorded in the northern area of Portugal from 1941 to 2006 at 32 locations is performed. The aim of this paper is to apply max-stable processes, a natural extension of multivariate extremes to the spatial set-up, to briefly describe the models considered and to estimate the required parameters to simulate prediction maps.  相似文献   
139.
文化生态学视角下的南海诸岛地名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静  张争胜  陈冠琦  南文龙 《热带地理》2016,36(6):1045-1056
地名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正日益受到学术界的高度关注。南海诸岛及其附近海域是中国政治敏感地带,多国为主权归属问题摩擦不断,研究其地名文化历史演变问题可为维护中国领土主权提供有力证据。基于南海诸岛地名命名、变更和演变等资料,采用文本分析方法,分析《更路簿》和不同时期公布的南海诸岛命名资料,并利用 GIS 将地名的演变情况进行地理可视化表达,同时对南海诸岛及其附近海域的开发者--渔民和老船长等进行深入访谈。研究发现:南海诸岛的土地名主要依据岛礁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而命名,地名的更替、消亡与社会文化环境紧密相关;1935 年公布的地名以音译英文地名为主,1947 年更名以去外国化、美化、纪念地名为主,1983 年对 1947 年所公布的标准地名更改很少,在这 118 个地名中,增加了前几次未公布地名 39 个,这些地名几乎都沿用渔民命名的土地名。  相似文献   
140.
刘博  朱竑 《热带地理》2016,36(2):174-180
全球化使品牌与地方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西方国家的快时尚品牌实行全球同价、全球同款和标准化的经营模式,被认为具有消极的品牌形象,然而却在异源文化背景的中国实现品牌升级。以ZARA为例,从时间和空间2个维度出发,描述其品牌空间发展史,分析品牌源地、空间发展、店铺选址等参与快时尚品牌的文化生产过程。结论如下:1)快时尚品牌与全球时尚城市建立积极联系,将全球时尚城市想象写入品牌发展史中,品牌空间发展史比品牌源地对品牌形象的影响更大;2)ZARA与全球时尚城市互动成功塑造全球时尚品牌形象,“全球”品牌头衔对于中国本土向往全球化的消费者来说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对于其跨国升级有积极影响;3)ZARA在中国大陆的品牌空间发展依然延续“下沉式”模式,利用上海、北京、深圳、广州等地在全国时尚产业中的引领地位影响二级城市消费者的品牌选择,实现其跨国品牌升级;4)专卖店选址于高端消费街区,在跨国过程中重新定位于中高端消费群体,使得ZARA实现跨国品牌升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