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4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15篇
测绘学   70篇
大气科学   13篇
地球物理   20篇
地质学   82篇
海洋学   40篇
综合类   24篇
自然地理   43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盛科荣  张红霞  赵超越 《地理研究》2019,38(5):1030-1044
城市网络关联格局影响因素的测度及其作用机理的解析是建立城市网络理论模型的关键环节。基于2017年中国电子信息100强企业网络视角构建城市网络,采用指数随机图模型定量测度了中国城市网络的影响因素,解析了城市网络生长发育的微观过程,并探索性的提出了理解中国城市网络发育机理的概念框架。研究发现:偏好依附效应和接收者(GDP)效应构成了中国城市网络中心性格局的微观基础,中国城市网络生长发育表现为择优选择的地理过程;互惠性链接深刻影响着城市间的关系格局,网络闭合机制逐步成为城市间链接关系的重要影响因素;空间距离对基于电子信息企业网络的城市网络约束作用并不明显,城市网络表现出在“流动空间”中生长发育的特征。  相似文献   
32.
陆林  邓洪波 《地理科学》2019,39(1):12-21
系统梳理了节点-场所模型及其应用的相关研究成果,发现已有研究主要集中在利用模型分析枢纽地区节点与场所发展特点、探究枢纽地区类型特点、预测枢纽地区发展潜力等方面。基于高速交通网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提出未来节点-场所模型应用研究的重点方向:开展不同类型交通枢纽地区节点功能和场所功能的协同作用研究,探索旅游地空间节点功能和场所功能的平衡发展路径,探究不同要素流网络中节点城市的节点和场所协同发展,揭示节点-场所模型视域下地域空间演化的特征与规律,构建跨学科多元化的研究方法体系。通过加强节点-场所模型的应用研究,有利于优化地域空间结构,提升地域空间功能,丰富地域空间发展的理论研究,对制定地域空间发展规划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33.
Local place names are frequently used by residents living in a geographic region. Such place names may not be recorded in existing gazetteers, due to their vernacular nature, relative insignificance to a gazetteer covering a large area (e.g. the entire world), recent establishment (e.g. the name of a newly-opened shopping center) or other reasons. While not always recorded, local place names play important roles in many applications, from supporting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urban planning to locating victims in disaster response. In this paper, we propose a computational framework for harvesting local place names from geotagged housing advertisements. We make use of those advertisements posted on local-oriented websites, such as Craigslist, where local place names are often mentioned. The proposed framework consists of two stages: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NLP) and geospatial clustering. The NLP stage examines the textual content of housing advertisements and extracts place name candidates. The geospatial stage focuses on the coordinates associated with the extracted place name candidates and performs multiscale geospatial clustering to filter out the non-place names. We evaluate our framework by comparing its performance with those of six baselines. We also compare our result with four existing gazetteers to demonstrate the not-yet-recorded local place names discovered by our framework.  相似文献   
34.
浮游藻类对溶解态氮的吸收同化是湖泊氮生物循环和水体富营养化发生机制探讨的关键环节。本文通过~(15)N稳定同位素添加实验以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海链藻(Thalassiosira sp.)、卡德藻(Tetraselmis sp.)、剧毒卡尔藻(Karlodinium veneficum)以及盐水隐藻(Rhodomonas salina)为研究对象,从浮游藻类氮素吸收时间、营养盐基质以及藻种差异三个方面研究五种藻类对铵氮(NH_4~+-N)、硝氮(NO_3~--N)、尿素氮(Urea-N)三种形态氮的吸收特征。研究发现:(1)浮游藻类对三种形态氮的吸收均在1h时吸收速率最高,其氮素吸收过程为快速吸收。(2)浮游藻类优先吸收还原态氮,其中NH_4~+-N吸收速率最高,当培养周期为1d和4d时浮游藻类对NH_4~+-N吸收速率的均值分别为4.05和4.15μmol/(L·h);浮游藻类对Urea-N吸收相对偏好系数为25.18—713.42,表现出对小分子溶解态有机氮的特定偏好性。(3)不同藻种对氮素吸收具有不同特征,其中,剧毒卡尔藻对三种形态氮的吸收速率均为最高,而铜绿微囊藻的吸收速率均为最低;不同藻种不同培养时间氮素吸收速率差异与浮游藻类生长周期等特性有关。不同浮游藻类对不同形态氮素表现出吸收特异性,对水体氮负荷和浮游藻类水华优势种形成将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5.
吴蓉  黄旭  刘晔  李志刚  刘于琪 《地理科学》2019,39(5):734-741
基于2015年广州市1 273份居民问卷调查和半结构性访谈数据,结合逐步LPM回归和中介效应模型,探讨地方依恋和社区参与两者关系中存在的中介效应及其传导机制,并系统对比本地居民与外来移民之间的差异。研究发现:社区居民的地方依恋能够直接提升其社区参与期望;社区参与行为作为一个中介变量,在地方依恋对社区参与期望的影响中发挥中介效应;对比本地居民,外来移民的社区参与行为和期望程度相对较低;外来移民的社区参与行为对其社区参与期望影响的中介效应相对较弱。揭示了中国城市居民社区参与中存在户籍制度壁垒,需要进一步通过社区公共服务均等化措施,提升居民尤其是外来移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相似文献   
36.
牛汝辰 《测绘科学》2019,44(6):256-262
通过最早出现文献记载的“中国”“中华”“华夏”名称及其文献释读和各种含义的考证,探索蕴含几千年文明化石底蕴的国名、族名--“中国”“中华”“华夏”名称的由来和含义,进而更全面地解读中国文化的脉络和内涵。认为夏部族原是古老的黄帝族的后裔,到了鲧和禹的时期,在今嵩山地区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强大的部族。夏有大而美好之意。认为“中国”有地理的中国之意,指“中央”“京师”“国中”“中原”;“中国”有民族的“中国”“华夏”之意;“中国”有文化的“中国”和“华夏”之意:即核心、权威、正统之意,具有睿智、高贵之意,具有中庸、适宜之意,具有光华、礼仪、文化、文明之意;“中国”有国号的“中国”之意,即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成立,简称“中国”,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便成为人民当家做主新国家的名称。  相似文献   
37.
本文尝试通过模拟出租车的路径选择探索乘车软件推广对出租车寻客路径偏好造成的影响。基于出租车的历史寻客轨迹,提取起终点对之间的出租车寻客路径集,选取路径的行程距离、历史乘客数目、历史载客行程距离等六个指标,对出租车的寻客路径选择行为进行多项Logit模型建模。通过分析模型的系数大小,得到各因子对出租车寻客路径选择的影响以及出租车在起终点对间寻客的偏好因子;通过统计出租车在各行政区内或跨行政区寻客时以各因子为偏好因子的起终点对数目,得到偏好因子的空间分布差异;此外,通过对比乘车软件推广前后的建模结果,得到出租车寻客路径选择偏好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38.
基于场所依赖的旅游地景观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地景观设计中,遵从自然、因地制宜、源于文化、考虑市场、适度设计、注重社区、人性设计等理念已深入人心。但事实上将这些理念付诸实践后,并没有很好地提高游客的回头率和忠诚度。因此,应将场所依赖理论作为一种新理念引入旅游地景观设计,从指导思想、前期调查、景观设计到整体评估全程运用该理论,以提高游客的重游率和忠诚度。  相似文献   
39.
地名词典查询是地名校正、地名匹配等地名服务应用的重要基础,但是地名数量的快速增长使得词典查询性能面临严峻挑战。针对大规模数据环境中传统词典查询方法准确率不高且效率较低等问题,提出了一种顾及字符特征的中文地名词典查询方法(CGQM)。首先,查询具有相同字符特征的地名形成候选地名集合,同时构建单字索引提升查询效率;其次,依据字符数量特征比较查询地名与候选地名的差异,进一步过滤候选地名集合;最后,基于字符位置特征优化查询结果排序策略,使得结果排序更为合理。实验以全国地名词典为例,构建5组测试集进行CGQM方法与Lucene检索方法的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CGQM方法对于增强地名词典查询功能、提升查询效率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40.
Patellid limpets are key species on rocky shores, structuring intertidal assemblages through their grazing. Their role as prey for fish is, however, often overlooked in studies of intertidal ecosystem functioning. The shanny Lipophrys pholis is a common predator of limpets on rocky shores in Northern Europe and, in this study, we examin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ts predation on limpets based on prey size. The limpet size range that adult L. pholis (10–12.5 cm) can eat was examined in the laboratory using Patella depressa in 0.2 cm classes, varying between 0.5 cm and 3.0 cm in maximum shell length. There was a limpet size refuge above 1.8 cm, while all smaller sizes were readily consumed by the shanny. The predator attacking behaviour was also examined and found to vary with prey size. Limpets up to 0.8 cm were crushed by the jaw‐constricting force and eaten whole, whereas larger prey were prised from the substratum and the body subsequently separated from the shell. To examine whether there was a L. pholis preference for P. depressa size, a two‐stage laboratory experiment was done using two size classes defined as small (0.7–0.8 cm maximum shell length) and large (1.5–1.6 cm maximum shell length). In the first stage, the predator was given each limpet size class separately. In the second stage, the fish was given a choice between the two classes. Lipophrys pholis was shown to have a preference for the large size class (1.5–1.6 cm). The average number of limpets consumed by the shanny was examined for the duration of one high‐tide typical of the central region of Portugal (≈ 4 h). On average, approximately five limpets (up to an eight limpet maximum) were consumed. The present study shows that L. pholis has a feeding preference based on limpet size, which suggests that the limpet population structure and intra‐ and inter‐specific interactions may be influenced by the shanny pred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