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3篇
  免费   84篇
  国内免费   175篇
测绘学   21篇
大气科学   149篇
地球物理   67篇
地质学   245篇
海洋学   96篇
综合类   32篇
自然地理   4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91.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依南2气藏成藏期次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依南2构造位于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克-依构造带东段的依奇克里克背斜南部。通过天然气甲烷碳同位素、储集层有机包裹体均一温度、K-Ar同位素等方面的研究及其与天然气藏成藏过程关系的研究,确定了依南2侏罗系气藏的形成期次和过程,建立了气藏的成藏模式。依南2气藏的形成是一个连续过程,天然气藏的形成经历了早期有机包裹体形成和后期气藏形成两个阶段。天然气注入开始于吉迪克末期-康村期,该阶段是包裹体形成的主要时期。康村中期以后可能是气藏形成的主要时期。气源岩天然气进入储集层的排烃方式是直接排气,进入储集层形成气藏。天然气运移距离短,散失少;并有良好的煤系泥岩作为盖层,保存条件好;因而形成了依南2侏罗系气藏,原生气藏的主要控制因素是储集层的物性。  相似文献   
592.
鄂尔多斯盆地晚古生代沉积体系演化与煤成气藏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笔者在研究鄂尔多斯盆地晚古生代沉积体系的基础上,对晚古生代生烃源岩、储集层、盖层形成与展布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沉积体系对煤成气藏的控制作用;并认为盆地内部晚古生代煤成气藏是地层封闭的岩性气藏,储集体的分布主要受河流-三角洲沉积体系的控制,特别是山2期和盒9期的河流-三角洲沉积体系的控制,它们是盆内晚古生代煤成气藏的主力气层。  相似文献   
593.
Prediction of oil or gas pool sizes when discovery record is available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The Upper Devonian Bashaw reef play of the Western Canada Basin was used to demonstrate: (1) estimation of pool size distribution by means of a discovery model, (2) the usefulness of a feedback mechanism in petroleum resources evaluations, and (3) enhancement of reliability by reducing uncertainty associated with estimates. The feedback mechanism presented herein allows us to challenge geological interpretations. For example, given the second largest pool size, the largest pool size can be estimated, and vice versa. In evaluations of petroleum resources, the uncertainty inherited from superpopulations is inevitably associated with the estimates. This type of uncertainty can be reduced to a certain extent if additional information is included in the estimation procedures and, consequently, the reliability of the estimates is enhanced. The additional information used may, for example, be the geological interpretation of a particular play. To achieve maximum effectiveness, resource evaluation methods should possess these types of flexibility. This study also estimated, with a 90% probability, that the remaining potential in the Bashaw reef play ranges from 32 to 50 millions of cubic meters (200 to 300 MM bbl) of oil in place.  相似文献   
594.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FY 4A气象卫星红外云图以及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分析了2019年5月17日夜间发生在京津冀中部伴有强冰雹、短时强降水和短时大风的强对流天气过程。利用VDRAS资料与国家自动站资料进一步揭示对流风暴形成的环境条件以及后向传播的机制。结果表明:在有利于强对流发生发展的大尺度环流背景场下,京津冀中部的对流系统迅速发展。前期京津一带的强对流天气形成较强的东北风冷池出流,与渤海湾的东南气流交汇,在廊坊北京交界一带形成了向南移动的地面辐合线,并触发了对流。由于新生风暴单体与成熟风暴之间的正反馈作用,使得在廊坊北部形成东西向带状风暴系统,造成对流风暴不断向西传播。向西传播的风暴与西北东南向的平流共同作用,最终导致风暴运动方向为西南方向,成为典型的后向传播风暴。  相似文献   
595.
朱乾根,胡江林EffectsonAsianMonsoonofGiganticQinghai-XizangPlateauandWesternPacificWarmPool¥ZhuQiangenandHuJianglin(NanjingInstitute...  相似文献   
596.
李椿  郝书翰 《地球科学》1995,20(6):714-718
利用钻井、地质和地震等资料、通过构造发育史研究,认为本区构造特征为在东倾的斜坡背景上,东西分带,南北分区的区域构造格局;断层呈“S”形展布,同生小构造发育,自西向东可分为4个不同类型的圈闭带,结合本区已证实的含油层位,预测了相应油气藏的分布。  相似文献   
597.
利用1979~1995年的NOAA/NCAR高空再分析格点资料, 及同期北京夏季相当暴雨日数, 冬季和春季太平洋海面温度资料、进行北京夏季旱涝对比和相关分析, 结果表明:北京夏季旱涝的平均大气环流形势有明显差异, 且夏季涝年的平均大气环流距平场和夏季相当暴雨日数与大气环流的相关场都具有暴雨过程平均环流的主要特征; 北京夏季相当暴雨日数和大气环流场都与赤道西太平洋 (暖池) 的春季SST存在显著的遥相关, 春季暖池SST的异常变化是北京夏季旱涝预测的一个强信号。  相似文献   
598.
黄荣辉  孙凤英 《大气科学》1994,18(2):141-151
本文利用1978-1989年热带西太平洋暖池的表层与次表?层海温、高云量与降水等观测资料分析了热带西太平洋暖池的热状态及其上空的对流活动对东亚夏季气候异常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热带西太平洋暖池的热状态及其上空的对流活动对东亚夏季气候异常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当热带西太平洋暖池增暖时,从菲律宾周围经南海到中印半岛上空的对流活动将增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位置偏北,我国江淮流域夏季降水偏少;反之,则菲律宾周围的对流活动减弱,副热带高压偏南,江淮流域的降水偏多,黄河流域的降水偏少,易发生干旱。观测事实还表明,当热带西太平洋暖池上空的对流增强后,从东南亚、经东亚到北美西海岸上空大气环流的异常呈现出一个遥相关型—东亚太平洋型。  相似文献   
599.
黄荣辉  孙凤英 《大气科学》1994,18(4):456-465
本文通过1978—1989年热带西太平洋暖池上空的OLR资料、500 hPa高度场和降水的逐旬资料分析了热带西太平洋暖池上空对流活动对东亚夏季风季节内变化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在菲律宾周围对流活动强的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在初夏向北突跳明显,即6月突跳明显,并且往往有两次向北突跳,这使得东亚夏季风降水雨带向北突跳明显,因此,雨带不可能在江淮流域维持;相反,在菲律宾周围对流活动弱的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在初夏向北突跳不明显,即6月突跳不明显,它长期在江南上空维持,这样,东亚夏季风降水雨带往往在长江中、下  相似文献   
600.
中国碳酸盐岩油气藏探明储量分布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我国1465个碳酸盐岩油气藏(或储量计算单元)探明储量的统计分析研究,提出了"生储组合分类法",并把这些碳酸盐岩油气藏类型划分为湖相型、海生海储型、新生古储型和新生新储型四类。石油地质储量以海生海储型和新生古储型为主,分别占碳酸盐岩油气藏石油总储量的40.11%和37.12%;天然气地质储量则以海生海储型独占绝对优势,占碳酸盐岩油气藏天然气总储量的93.28%。从油公司、盆地、层系、埋深以及油品等多角度进行了探明储量分布特征的研究,揭示了各种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