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39篇
测绘学   4篇
地球物理   10篇
地质学   104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自然地理   1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1.
被动源面波勘探又称作微动勘探,以其野外采集布设灵活、抗干扰、环境适应性强等优点,在城市工程勘察中的应用效果越发明显。文章以某地城市道路交通施工前期的采空区勘探工作为例,开展了被动源面波法线性台阵在探测路基下方采空区的应用效果研究,采用Atlas节点地震仪布置线形台阵采集微动数据,利用SWAINS面波处理软件提取微动数据的频散曲线,进而反演地下介质视横波速度剖面。试验结果表明,线形台阵被动源面波法适合于城市道路复杂场地环境下的采空区探测,钻探验证率高。  相似文献   
82.
苏永华  罗正东  李翔 《岩土力学》2012,33(8):2259-2264
首先对山区半填半挖路基边坡稳定性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在总体上将其归纳为填料物理力学参数和填方区的几何参数;其次在深入研究边坡稳定影响因素敏感性分析方法的基础上,提出灰色关联分析特别适合于山区路基边坡稳定性这种复杂而且具有不确定性问题的分析和评价,并对传统灰色关联分析中的不足之处加以改进;然后结合均匀试验设计能使试验次数和计算工作量大大减少的优点,建立起基于改进灰色关联的山区路基边坡稳定性均匀试验分析方法;最后用该方法对某山区公路半填半挖路基边坡变形稳定性及强度稳定性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填方区填料的物理力学参数和几何参数对半填半挖路基变形均比较敏感,而对于强度稳定性填方区填料物理力学参数比其几何参数敏感,这可为预防和控制该类路基因强度不足失稳及填、挖结合面的差异沉降提供重要指导,为设计、施工及加固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83.
武广客运专线软岩填筑路基的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陈爱云  郭建湖 《岩土力学》2008,29(10):2882-2886
采用模型试验方法,对不同颗粒级配、不同含水量软岩路基在不同竖向准静荷载作用下的沉降和应力的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得出了一定的颗粒级配与含水量软岩填筑的路堤,通过压实可以满足路基设计规范技术要求,并通过两种填料级配和含水量情况下的填筑路堤进行较高荷载试验研究,分析了其变形破坏特征。研究成果可充分利用铁路沿线软岩资源、节省工程投资、少占耕地农田、保护环境,社会和经济同时受益。  相似文献   
84.
本文通过对支持向量机原理以及路基病害特征的讨论和分析,提出了基于支持向量机的探地雷达回波信号识别算法;利用所提出的算法对探地雷达实测数据进行处理,试验结果表明该算法的识别效果优于神经网络算法,并且该算法克服了神经网络的过学习和局部极小值的缺点,是一种适合路基病害识别的高效算法.  相似文献   
85.
卿启湘  王永和  赵明华  万智 《岩土力学》2008,29(5):1396-1402
运用D’Alembert原理和能量弱变分,建立了板式轨道-软岩路基系统半空间垂向耦合的动力计算模型,研究了高速铁路板式轨道-软岩路基系统的动态响应特征,获得了基床面上和软岩路堤面上各种动态响应值,将其作为确定基床厚度和基床表层厚度的前提依据,以指导无碴轨道路基结构的设计与施工。通过室内试验,对软岩及软岩填料的一般路用性能进行了研究,用其来判断软岩能否作为高速铁路无碴轨道基床以下部分填料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86.
加筋碎石垫层中双层土工格栅拉力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启军  谢强  卿三惠 《岩土力学》2007,28(4):799-802
通过现场试验,表明线路中心处加筋垫层中横向格栅拉力值最大,双层格栅中横向格栅拉力顶层较底层减少了 29.5 %;纵向格栅顶层比底层先发挥作用。铺轨加载增大了纵横两向格栅的拉力,但对路基变形没有影响。加筋垫层提高了复合地基中的桩土应力比。  相似文献   
87.
津唐港地区盐渍土路基病害分析及改性机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孙歆硕  乔兰  隋智力 《岩土力学》2007,28(9):1974-1977
盐渍土的三相构成已不同于一般意义的土,土中盐溶液与土颗粒中的易溶盐分之间存在着随外界条件(如温度、湿度、人为因素等)变化的动态平衡,致使盐渍土作为路基填料稍有处理不当就会出现路面翻浆、盐胀、溶蚀以及路基次生盐渍化等特殊的工程病害。针对津唐港地区盐渍土特点,通过大量试验,分析其组分特征和改性机制,确定土的性质,并针对盐渍土存在问题提出无机结合料的改性处理方案。结果表明,盐渍土经新型固化剂改性后,土体的CBR值显著提高且浸水稳定性有了明显改善,实现了土质改良目标。在此基础上,提出治理路基工程病害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8.
井浩  李捷  王海春 《中国沙漠》2013,33(4):1206-1210
在中国水文分区中,沙漠地区一般被划分为非产流区,在公路设计中仅设置少量桥涵来满足路基、路面的排水要求,而不考虑洪峰流量,对非产流区也不提供设计流量公式。然而,在青海省柴达木盆地几条沙漠公路的实际运营中,却发现路基水毁频繁,经济损失严重。针对这种特殊水文现象,我们从设计理念、路基填料、暴雨、植被覆盖度等几个方面分析了水毁原因,发现暴雨是引发水毁的主要外因。因此将2012年最新的青海省公路系统柴达木区流量公式与两种小流域暴雨流量公式进行计算比较,通过分析计算偏差,对柴达木区流量公式进行了适度修正,最终得到能满足公路测量设计要求的柴达木盆地沙漠公路设计流量公式。  相似文献   
89.
冻土物理力学特性与温度密切相关,气候变暖背景下冻土路基地温场的分布和演化规律不仅会影响到路基的静力稳定性,还会影响到其在地震、车辆等动力荷载作用下的响应特征与稳定性。为此,基于现场实测路基坡面温度,系统开展气候变暖背景下青藏高原典型(东西、南北、45°)走向条件下冻土路基地温场分布及演化规律的模拟研究。结果表明,阴阳坡侧浅层土体冻结指数差异较融化指数差异更为显著,东西走向下阴坡冻结指数约为阳坡的2倍,而融化指数约为阳坡的0.83。阴阳坡侧路基本体及活动层季节冻融过程存在明显不同步,东西走向条件下阴坡冻结期(融化期)可较阳坡侧长(短)约1个月。路基修筑后,阴坡一侧路基下部人为上限均有一定的抬升,而阳坡仅南北走向有抬升。此后,在气候变暖及沥青路面吸热效应下,路基人为上限不断下降,最大速率可达20cm/a,且逐步出现融化夹层,其中阳坡融化夹层厚度普遍大于阴坡,差值最大可达2.5m。路基本体季节冻融过程的不同步、人为上限埋深及冻土地温分布的不对称性应在未来青藏高原冻土路基静力、动力稳定性设计和研究中予以考虑。  相似文献   
90.
曹伟  陈继  张波  吴吉春  李静  盛煜 《冰川冻土》2015,37(6):1555-1562
为综合评价多年冻土区片石路基工程措施效果, 以青海柴木铁路为例, 通过分析筛选多年冻土区片石路基工程措施效果评价因子, 给出各评价指标的层次结构, 建立综合评价模型, 确定工程效果评价分级标准与评价因子权重, 采用模糊数学方法对柴木铁路多年冻土区片石路基工程措施效果进行评价, 评价结果显示: 柴木铁路多年冻土地区片石路基工程效果评价结果为较好状态的占86.1%, 处于一般状态的比例为7.5%, 处于较差状态的为6.4%, 没有处于良好状态的路段. 结合试验断面测温资料, 采用模糊方法的评价结果与野外实际观测结果基本相符, 说明此方法可运用于多年冻土区片石路基工程措施效果评价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