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9篇
  免费   201篇
  国内免费   332篇
测绘学   86篇
大气科学   751篇
地球物理   45篇
地质学   83篇
海洋学   63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28篇
自然地理   17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63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72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71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68篇
  2005年   69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5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大气臭氧与气溶胶垂直分布的高空气球探测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本文给出了1993年9月12日利用高空科学气球在河北省香河地区探测到的大气臭氧和气溶胶的垂直分布。结果发现:(1) 大气臭氧的数密度在整个对流层较低(~10[12]mol/cm3),并从地面到对流层顶略有下降;对流层顶以上开始快速增加,极值层高度在~24 km,其值为4.78×10[12]mol/cm3;臭氧分压有类似的分布特征,极值146×10[-4]Pa,位于同一高度;(2) 在平流层低层,臭氧分压有一个次极值62×10[-4]Pa,位于15~16 km;(3) 0~30 km大气气溶胶数密度呈现出三个峰值:143,8和1.1 个/cm[3],分别位于近地面、5 km和21 km;(4)气溶胶的数密度谱在对流层为双模态;在平流层,次峰消失。同时,我们还与其他观测结果作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52.
火山气溶胶的辐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汪宏七  赵高祥 《大气科学》1992,16(6):755-760
本文应用辐射传输计算研究了火山气溶胶,特别是大的火山爆发后短时期及火山周围地区内的火山气溶胶,对到达地面的向下的总的太阳辐射通量、行星反照率及大气加热率的可能影响.  相似文献   
53.
本文阐述平流层气溶胶的光学常数在不同温度下取值时,用Mie散射理论对不同浓度的平流层气溶胶红外波段的辐射特性进行的计算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卫星遥感中,由温度引起的平流层气溶胶光学常数的变化对某些红外波段的平流层气溶胶辐射特性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54.
Individual aerosol particles collected in the Negev desert in Israel during a summer and winter campaign in 1996–1997 were analys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with energy-dispersive X-ray analysis. Hierarchical cluster analysis was performed to interpret the data on the basis of particle diameter and composition. Eleven particle classes (groups) provided clues on sources and/or particle formation. The summer samples were enriched in sulphates and mineral dusts; the winter samples contained more sea salts, aged sea salts, and industrial particles. The fine size fraction below 1 m diameter was enriched in secondary particles and showed evidence of atmospheric processing. The secondary sulphate particles were mainly attributed to long-range transport. A regional conversion from calcite to calcium sulphate occurred during summer. Industrial particles originating from local pollution appeared during winter.  相似文献   
55.
Gas phase ozonolysis of -pinene was performedin a 570 l static reactor at 730 Torr and 296 K insynthetic air and the products were analysed by acombination of gas phase FTIR spectroscopy, HPLC andIC analyses of gas phase and aerosol samples,respectively. The reaction mechanism was investigatedby adding HCHO, HCOOH and H2O as Criegeeintermediate scavenger and cyclohexane as OH radicalscavenger. Main identified products (yields inparentheses) in the presence of cyclohexane as OHradical scavenger were HCHO (0.65 ± 0.04),nopinone (0.16 ± 0.04), 3-hydroxy-nopinone (0.15± 0.05), CO2 (0.20 ± 0.04), CO (0.030± 0.002), HCOOH (0.020 ± 0.002), the secondaryozonide of -pinene (0.16 ± 0.05), andcis-pinic acid (0.02 ± 0.01). The decompositionof the primary ozonide was found to yieldpredominantly the excited C9-Criegee intermediateand HCHO (0.84 ± 0.04) and to a minor extent theexcited CH2OO intermediate and nopinone (0.16± 0.04). Roughly 40% of the excitedC9-Criegee intermediate becomes stabilised andcould be shown to react with HCHO, HCOOH and H2O. The atmospherically important reaction of thestabilised C9-Criegee intermediate with H2Owas found to result in a nopinone increase of (0.35± 0.05) and in the formation of H2O2(0.24 ± 0.03). Based on the observed products,the unimolecular decomposition/isomerisationchannels of the C9-Criegee intermediate arediscussed in terms of the hydroperoxide and esterchannels. Subsequent reactions of the nopinonylradical, formed in the hydroperoxide channel, lead tomajor products like 3-hydroxy-nopinone but also tominor products like cis-pinic acid. A mechanismfor the formation of this dicarboxylic acid isproposed and its possible role in aerosol formationprocesse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56.
碱尘暴期间松嫩平原西部碱尘气溶胶的主要元素质量浓度排序为Na、Al、Fe、Ca、Mg、K、Ti、Ba、Zn,与当地盐碱化土壤的元素组成吻合,而与沙尘、城市气溶胶的元素组成有差别。风力对碱尘气溶胶元素组成有明显的影响,当风速在8.0~17.1 m/s时,元素组成的质量浓度排序为Na、Ca、Al、Fe、Mg、K、Ba、Ti、Zn。Na元素质量浓度的激增是碱尘暴元素组分的一大特征,明显富集元素为Na和B;相对于当地背景大气气溶胶的富集情况,Zn、Cu、Ba、B的富集因子值在碱尘暴期间明显降低;在各种天气情况下,B、Cu均具有较高的富集因子。碱尘中Ti元素的富集因子值均小于1,而Ca、Fe、K、Mg、Mn、Sr、V的富集因子值为1~4。两个采样点的Ca、Na、Al、Fe、Mg、Ti、Zn的富集因子近似,表明该区碱尘的主要元素具有特定的一致性;而B、Ba、Cu、V的富集因子相差较大,可以作为区分不同碱尘源的标志性元素。  相似文献   
57.
生物质燃烧颗粒物有机示踪化合物的测定和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使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2002年7月-2003年7月的北京市大气粗、细颗粒物样品中的左旋葡聚糖等糖类化合物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左旋葡聚糖主要存在于细颗粒中,可以作为示踪化合物来研究生物质燃烧现象。生物质燃烧对北京市大气颗粒物有较重要的贡献。对应于12%-40%的PM2.5有机碳和10%-33%的PM10有机碳。北京市在2002年10月和11月受到明显的生物质燃烧的影响,可能由于农田秸杆焚烧和秋季落叶焚烧。2003年5月7日颗粒物样品受到直线距离约为1000km以外的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大兴安岭林区森林大火烟雾的影响。生物质燃烧事件具有突发性,可以长距离传输;生物质作为农村生物燃料的使用其燃烧排放具有经常性和持久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58.
云模式中气溶胶物理过程参数化方案研究概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刘校辰  刘奇俊 《气象》2006,32(6):3-12
介绍了大气气溶胶的浓度、气溶胶的谱形等物理性质对云的微物理过程造成的影响以及目前云模式中常用到的一些气溶胶物理过程的体积水、分档等参数化方案,并评述了这些参数化方案各自的特点。提出了在设计气溶胶物理过程参数化方案时需要注意和有待解决的几个问题,建议在设计气溶胶-云相互作用的模式时,要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选择合适的参数化方案。  相似文献   
59.
河西走廊盛夏一次强沙尘暴天气综合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王锡稳  刘治国  黄玉霞  张铁军  程鹏 《气象》2006,32(7):102-109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NCEP/NCAR月平均再分析资料,对2003年7月20日甘肃河西走廊一次历史上少见的区域性夏季沙尘暴天气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高空小槽、切变线、热低压是引发夏季沙尘暴的主要天气系统。夏季沙尘暴发生过程中,各测站出现了气压跃升、风速猛增、气温下降、湿度增加等现象,但变化幅度小于春季。夏季沙尘暴云图特征表现为中小尺度云团,TBB≤-35℃的云团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沙尘暴天气的变化。诊断分析表明,沙尘暴爆发前散度场呈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状态,沙尘暴发生在最大垂直速度出现以后,同时水平螺旋度对夏季沙尘暴预报有较好的指示意义,螺旋度正值越大,沙尘暴越强。  相似文献   
60.
国内外气溶胶观测网络发展进展及相关科学计划   总被引:16,自引:6,他引:16  
气溶胶是气候变化研究中的一个极大的不确定性因素,国内外在此方面开展了大量的观测和科学研究。本文首先对当前全球两大气溶胶观测网络,世界气象组织(WMO)的全球大气观测计划(GAW)和气溶胶自动观测网(AERONET)的组织、规模、设备、数据和气溶胶网络的规范作了介绍,并对近年来国际上的重大气溶胶科学计划的目标、实验方法、步骤作了介绍,说明观测网络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对中国气溶胶观测网络的地位做了分析,并指出其在正在开展的中国气溶胶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