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6篇
  免费   192篇
  国内免费   463篇
测绘学   33篇
大气科学   459篇
地球物理   191篇
地质学   177篇
海洋学   544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108篇
自然地理   215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56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63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73篇
  2014年   75篇
  2013年   110篇
  2012年   75篇
  2011年   85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77篇
  2008年   72篇
  2007年   75篇
  2006年   77篇
  2005年   74篇
  2004年   57篇
  2003年   62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瓦里关山与观风山近地面空气7Be浓度季节性变化对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7Be广泛应用于大气物质传输、表土季节性迁移和微粒混合作用的示踪。它在不同地域空气中的浓度分布构成了多领域研究的基础。7Be在对流层空气中的浓度随地表海拔高度而增加。基于瓦里关山和观风山的位置差异和海拔高差,对比观测其近地面空气7Be浓度变化不仅有益于区域尺度的大气和地表环境过程的示踪,而且对全球尺度的研究也将具重要意义。2002-10-09~2004-01-21,利用美国环境测量实验室的低水平核素表层大气采样系统在瓦里关山和观风山同步连续进行每周1个大气气溶胶样品的采集工作。7Be的比活度系用多道能谱仪进行γ谱测定,测量误差小于6%。中美两实验室对逐周样品测量结果表明两实验室的数据具有很好的可比性。两个站点7Be浓度逐周变化趋势总体相似,具有2~6周的短周期波动,波峰与波谷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其高值或低值波动延迟或超前的差异与区域尺度的天气过程传播一致。瓦里关山和观风山7Be的年均浓度分别为(14.7±1.5)mBq/m3和(4.1±0.9)mBq/m3,前者约为后者的3.6倍。近地面空气7Be浓度与同期降水量的比较表明,在周时间尺度上,两者呈现出较好的预期负相关变化;而在月平均尺度上,两地7Be浓度变化比较稳定。位于内陆地区的瓦里关山受低海拔气团上升的影响较小,其空气中7Be浓度变化较真实地反映了中纬度、高海拔地区的背景水平。观风山地区虽然受到低纬度海洋性上升气团的影响,但7Be浓度变化仍然显示出低纬度、较高海拔地区的预期水平。  相似文献   
992.
A correction method suitable for Dynamical Seasonal Prediction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Based on the hindcast results of summer rainfall anomalies over China for the period 1981–2000 by the Dynamical Climate Prediction System (IAP-DCP) developed by the Institute of Atmospheric Physics, a correction method that can account for the dependence of model’s systematic biases on SST anomalies is proposed. It is shown that this correction method can improve the hindcast skill of the IAP-DCP for summer rainfall anomalies over China, especially in western China and southeast China, which may imply its potential application to real-time seasonal prediction.  相似文献   
993.
采用样方法对龙须岛浪蚀花岗岩潮间带进行了2年的生态学调查。龙须岛浪蚀花岗岩潮间带大型底栖藻类群落的种类组成存在着明显的季节变化 ,群落中最高和较高的藻类物种数量出现在4~8月 ,而最低值出现在10月份。在所有季节中红藻类群种类最为丰富 ,其次是褐藻 ,绿藻最少。群落中生物量的季节变化序列如下 :8月>10月>6月>12月>4月>2月。群落的生物量和各藻类类群的生物量的季节变化与龙须岛潮间带的海水温度变化相吻合 ,只有红藻类群的生物量在8月份略有下降。群落中大型底栖藻类的区系成分和优势种群存在着显著的季节波动或更替。总体来看 ,龙须岛浪蚀花岗岩潮间带大型底栖藻类群落的区系成分以暖温带成分为主 ,其次为冷水性成分、暖水性成分、温带成分和亚寒带成分。大型底栖藻类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指数季节变化序列依次为 :4月>6月>8月>2月>12月>10月 ,物种多样性为 :4月>6月>8月>2月>10月>12月 ,均匀度指数为 :4月>10月>2月>6月>8月>12月。龙须岛浪蚀花岗岩潮间带大型底栖藻类群落的季节变化可划分为3个季相 :“肠浒苔、珊瑚藻、石莼为优势种的冬、春季藻类群丛”、“鼠尾藻、石莼、珊瑚藻为优势种的夏季藻类群丛”和“石莼、叉枝藻、鼠尾藻为优势种的秋季藻类群丛”。潮间带海水的温度的季节变化是导致  相似文献   
994.
珠江虎门潮汐水道水体中多环芳烃的分布及季节变化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采用GF/F玻璃滤膜对珠江虎门潮汐水道6个表层水样进行过滤分离出多环芳烃的颗粒相和溶解相,并根据美国EPA标准对多环芳烃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显示,洪、枯季水体中16种优先控制多环芳烃总量分别是223~614,6 559~20 031 ng/dm3;洪、枯季多环芳烃总量分别为786~2 098,11 360~34 338 ng/dm3;广州前航道的污染较狮子洋严重.珠江虎门潮汐水道水体中多环芳烃的含量、分布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枯季多环芳烃的浓度高于洪季1个数量级以上,且二环多环芳烃的含量占95%以上,主要呈溶解相形式出现;洪季高环多环芳烃的含量明显升高,主要呈颗粒相形式输运.  相似文献   
995.
季节变化和个体大小对河蚬积累重金属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孙平跃  王斌 《海洋通报》2004,23(2):19-24
以长江河口湿地生态系统一种习见的大型底栖动物河蚬Corbicula fluminea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季节变化和个体大小对河蚬积累Zn,Cu,Pb,Cd和Cr的影响。结果表明。季节变化对河蚬积累重金属没柯显著的影响,春季和秋季河蚬体内的重金属含量较为接近。河蚬体内Cu的积累量在不同大小个体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大个体体内的Cu含量明显高于小个体,但Zn,Cd,Cr和Pb的含量在不同大小个体间的差异不显著。总体上看,季节变化和个体大小对河蚬积累重金属的影响均不是很显著。  相似文献   
996.
台湾海峡地理位置独特,西侧海域海湾 岛屿系统普遍发育,显著影响了海域流场分布。同时,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快速发展对区域海洋动力环境背景场及其变化的精细认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福建莆田南日岛西侧南日水道是连通兴化湾与平海湾的主要水道,是区域海洋动力环境的“咽喉”所在,在区域海洋环境保护与科学开发利用中居于至关重要的位置。为了全面认识台湾海峡西侧海湾 岛屿系统影响下区域海洋动力环境背景场的年季变化,本研究利用布放在南日水道的座底观测系统获得的周年海流资料,结合同期气象风场资料,通过数据统计分析、调和分析、滤波处理和小波变化等手段,研究了南日水道内海流的季节变化规律和驱动余流的动力要素,初步探讨了热带气旋等对海洋动力演化过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研究海域潮流为不正规半日浅海潮流,并具有明显的半月周期,涨潮流大于落潮流,涨潮流主方向为 WNW 向,落潮流主方向为 SE—ESE向。旋转谱结果表明,研究海域以半日潮为主,逆时针能量强于顺时针,惯性周期无明显的谱峰。潮流强度的季节变化特征为冬季最强,秋季、春季次之,夏季最弱。夏、秋季的余流流速较其他季节明显偏大,表层余流有明显的季节特征,底层余流全年为北向流。观测点余流主要由风引起,二者有很好的相关性,但频率统计结果显示二者方向不一致,表明余流在地形的作用下发生了转向,其中潮致余流对表层余流贡献较小。小波能量图表明,双台风(热带气旋)期间风和余流均存在1 d及6 d左右的周期信号,二者密切相关。本研究成果对于区域海洋环保以及海域科学开发与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97.
Variations of annual and semiannual oscillations in rotation parameters have been investigated on the basis of length-f-ay(LOD) as well as atmospheric-ngular-omemtum (AAM) series. These oscillations were determined using band-ass filters. In order to show the character of variations of seaasonal oscillations, amplitudes, phases and periods were computed by a least-quares adjustment with the method of modified harmonic analysis at quarterly intervals. In addition, the seasonal imbalances in LOD and AAM budgets were determined and analysed in a similar way. These discrepancies were corrected for tidally excited effects. The non-tmospheric oscillations without the annual tide effect Sa and the semiannual tide effect Ssa have variable amplitudes between 0.02 and 0.10 msec.  相似文献   
998.
基于GPS技术的高原与平原地区可降水量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为了更深入地分析高原及平原地区多变的降水气候,利用2004年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GPS数据及高原和平原地区的大气压等资料,整体地分析了两类地区上空可降水量的变化及其差异。结果表明,高原地区和平原地区的可降水量有明显的地区性及季节性变化。  相似文献   
999.
普洱地震前电离层电子密度扰动变化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挑选普洱地震前邻近地震震中的3条轨道的电子密度(Ne)数据,分析其1年内的所有重访轨道,并提取了这次地震前的Ne前兆异常. 结果表明:① 夜间电离层Ne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4个季节呈现了各自不同的变化形态;② Ne的主要变化形态有3种,即单峰、马鞍和平缓状,这些形态在各个季节都可能出现,但每个季节有相对集中的形态;③ Ne空间图象在震前30天内在震中区附近形成高值,异常信息在空间和时间上都与地震分布有很好的相关性,反映空间出现的异常信息确与本次地震有关;④ Ne重访轨道曲线形态有一定的相似性,可以为识别判定地震异常提供背景信息.   相似文献   
1000.
长春地区季冻土基本性质对水分迁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长春-四平线(一号样)、长春-松原线(二号样)以及长春-吉林北线(三号样)3段公路土样为研究对象,从微观结构出发,结合物理化学试验和力学试验,评价了长春地区季冻土的性质对水分迁移的影响,为长春地区季冻土的水分迁移研究、道路冻胀翻浆的防治等提供试验依据。从试验得出,长春地区季节冻土孔隙直径大部分分布在<5 μm区间,有利于水分迁移;土样矿物质含量较高,阳离子交换量比较大,粘粒含量较高,颗粒形状也较规则,水化比表面积较高,有利于水化膜形成;外载荷会对水分迁移程度产生影响,整体上三号样水分迁移量最大,一号样次之,二号样最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