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35篇
  免费   745篇
  国内免费   957篇
测绘学   296篇
大气科学   304篇
地球物理   1730篇
地质学   2285篇
海洋学   200篇
天文学   25篇
综合类   203篇
自然地理   294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127篇
  2021年   161篇
  2020年   140篇
  2019年   180篇
  2018年   167篇
  2017年   135篇
  2016年   180篇
  2015年   229篇
  2014年   250篇
  2013年   242篇
  2012年   241篇
  2011年   245篇
  2010年   229篇
  2009年   280篇
  2008年   238篇
  2007年   278篇
  2006年   268篇
  2005年   237篇
  2004年   250篇
  2003年   193篇
  2002年   169篇
  2001年   123篇
  2000年   118篇
  1999年   107篇
  1998年   76篇
  1997年   89篇
  1996年   75篇
  1995年   49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42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3年   2篇
  197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981.
青藏高原冻土区活动层厚度分布模拟   总被引:16,自引:10,他引:6  
活动层夏季融化、冬季冻结的近地表土(岩)层,是冻土地区热力动态最活跃的岩层,在冻土研究中有着重要意义.根据青藏高原地区80个气象观测台站1991-2000年的地面温度观测资料结合数字高程模型,计算出青藏高原冻土区的地面冻结指数和地面融化指数,然后应用斯蒂芬公式分别得到多年冻土区的季节融化深度和季节冻土区的季节冻结深度.  相似文献   
982.
达坂山公路隧道冻土工程问题和工程防治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国玉 《冰川冻土》2006,28(6):833-837
达坂山公路隧道位于高海拔寒冷地区,自然条件非常独特(高寒、低氧、多雨雪、冬季较长等),地质条件又很复杂,这些不利因素为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带来了许多新问题,最为突出的是:工程的冻害及水害的防治;隧道的开挖、贯通和营运,改变了原有的温度场、应力场和地下水的迳流排泄途径;传统施工方法受到挑战等.隧道工程的冻害及水害的防治是关系到隧道能否正常营运的关键.为了克服和解决以上问题,经过反复研究和论证,采取了必要的的工程措施和先进的施工方法,确保了该隧道的顺利竣工和正常营运,为建设同类隧道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983.
广州某地铁人工冻结法施工热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广州某地铁采用人工冻结法施工为例,考虑相变和衬砌水泥水化热的生成,根据带相变瞬态温度场的热量控制微分方程,采用伽辽金法推导出的有限元计算公式计算分析了此地铁人工冻结施工过程中的温度场分布规律.并根据温度场的分布特点,确定了开挖时的人工冻结壁厚度.最后,对冻结壁和其周围土体分别应用不同的力学本构模型进行施工过程的力学模拟.结果表明,采用人工冻结法作为一种辅助的施工方法,不但能满足施工过程中结构的强度要求,而且能满足环境沉降量的要求.  相似文献   
984.
青藏铁路清水河段片石护坡路堤温度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通过对青藏铁路清水河试验段片石护坡、无片石护坡的冻土路堤和地基的温度进行的全面监测,对比分析了路堤体内及基底的地温、积温及温度场中最大融化深度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采用片石护坡措施的试验路堤,与对比段(普通路堤)相比,降温效果明显。负积温量值大于对比段,最大融化深度抬升幅度较大。因此,片石护坡能够有效发挥降低地温、保护多年冻土的作用,并有利于坡面防护,是一种施作方便,既能用于新建,又能用于补强的多年冻土主动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985.
石窟围岩地震变形破坏机制的数值模拟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石窟文物的特点,阐述了影响石窟围岩变形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和动力有限元分析方法。以敦煌莫高窟的2个典型工段为实例,通过对不同峰值加速度、频谱、持续时间的动荷载作用下石窟围岩位移场、应力场分布特征的数值模拟计算,揭示了岩土体及其附属构筑物在地震作用下的动态响应和变化规律,指出了窟体防护加固的重点部位。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地震动峰值加速度(PGA)、反应谱特征周期和地震动持续时间的增大,洞窟的位移和应力值明显增大,应力集中区的范围扩大,围岩损伤的可能性增加,稳定性降低。应力分布与洞窟数量、组合特性、几何形状和尺寸密切相关,并控制了石窟围岩的震害特征。其成果为石窟文物的科学保护和岩体抗震加固与减灾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986.
根据地裂缝改变层状地层的几何结构,破坏地层界面的连续性,引起地球物理场的变化等特征,应用三维地震勘探方法探查地裂缝。以长江三角洲WYGA地区三维地震勘探为例,论述了三维地震探查地裂缝数据采集方法、资料数字处理、资料解释等问题,结果显示,地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87.
兰州地区既有构筑物的天然地基通常是粉土层,由于地下水位上升,这种地基土饱和,导致承载力下降,出现地基不安全现象。针对这一特点,提出了既经济、实用且简便的低压注浆加固地基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988.
根据建筑物下部采煤巷道的断面尺寸、位置及埋深等地质条件,针对地面拟建建筑物的特点,分别应用二维及三维离散单元方法,对工程场地的地面变形进行了定量评价,得出了地面建筑物在巷道影响下的水平位移量及竖向位移量。结果分析认为,地下巷道的存在不会对上部建筑物造成威胁,仅会产生微小沉降变形。同时提出了一些工程安全措施,为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必要依据。   相似文献   
989.
用土工物理离心模型试验对超深重力式方块码头稳定性进行试验研究,试验选用码头顶面尺寸为9.5 m(方案1)与8.5 m(方案2)两种常规方案进行比较,得到码头运营期在水平位移、码头面沉降、地基土中孔隙水压力的最大值分别为42 mm、110 mm、190 kPa和82 mm、222 mm、320 kPa。 结果表明:码头稳定性的离心模型试验方法是有效的;方案2的水平位移与码头面沉降远远大于方案1,超出规范允许范围,而且其超静孔压消散较慢对工程稳定不利,因此,建议选用方案1作为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990.
竖向排水井地基工后沉降预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预测工后沉降是排水固结预压加固软土地基的关键问题之一。根据等应变竖向排水井地基固结理论,提出了沉降曲线的近似计算方法。通过实测沉降资料与近似理论曲线的拟合,获得竖向排水井地基的最终沉降量和平均固结度,从而预估其工后沉降量。将该方法分别应用于真空预压和堆载预压处理的竖井地基,进行工后沉降预测,结果表明该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