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56篇
  免费   1211篇
  国内免费   1209篇
测绘学   2856篇
大气科学   1275篇
地球物理   1296篇
地质学   2515篇
海洋学   970篇
天文学   35篇
综合类   1144篇
自然地理   5885篇
  2024年   46篇
  2023年   128篇
  2022年   612篇
  2021年   689篇
  2020年   649篇
  2019年   658篇
  2018年   561篇
  2017年   724篇
  2016年   687篇
  2015年   718篇
  2014年   744篇
  2013年   1063篇
  2012年   829篇
  2011年   856篇
  2010年   602篇
  2009年   671篇
  2008年   626篇
  2007年   729篇
  2006年   701篇
  2005年   591篇
  2004年   583篇
  2003年   412篇
  2002年   372篇
  2001年   265篇
  2000年   249篇
  1999年   209篇
  1998年   161篇
  1997年   141篇
  1996年   120篇
  1995年   94篇
  1994年   101篇
  1993年   70篇
  1992年   87篇
  1991年   42篇
  1990年   40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21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2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991.
1961—2005年河西走廊东部极端气温事件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961—2005年河西走廊东部五站的逐日气温资料,通过百分位法定义了不同台站的逐日极端高、低温阈值,研究了河西走廊东部近45a来极端气温事件变化的空间分布以及时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空间分布上,河西走廊东部极端最高气温总阈值民勤出现了暖中心,乌鞘岭出现了冷中心;极端最低气温总阈值暖中心出现在武威,冷中心出现在乌鞘岭;极端最高、低气温空间分布与其对应阈值的空间分布类似;河西走廊东部极端低温频数南北部都呈现减少趋势,而极端高温频数在南部古浪和北部靠近沙漠区的民勤呈现减少趋势,其它地区为增加趋势.时间变化上,河西走廊东部极端最高、低气温总体都呈增温趋势,增温幅度极端最低气温比极端最高气温明显;极端最高气温频数总体呈略增加趋势,极端最低气温频数呈明显的减少趋势;极端最高、低气温和极端最高、低气温频数都是6~7a和9~10a周期反映明显;极端最高、低气温增温以及极端高温频数增加和极端低温频数减少都发生了突变现象.  相似文献   
992.
柳林铀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区远景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柳林铀矿床位于华北地台与扬子地台的接合部位,大地构造上归属于秦岭褶皱系的桐柏-大别褶皱带。区内燕山期岩浆活动强烈,地质构造复杂,多数断裂具有多期次活动的特点,区域构造线方向呈北西西-南东东向展布。区内主要出露燕山期花岗岩,其北部出露上元古界苏家河群及信阳群,为一套变质岩系。通过勘查,柳林铀矿床受构造控制,为小型矿床规模。笔者在总结其地质特征、成矿规律的基础上,对矿床成因进行了探讨,并对矿区远景进行评价。矿区的1号断裂带、6号细晶岩脉是主要矿带,通过进一步勘查有望使矿床储量达到中型规模。  相似文献   
993.
依靠大量的岩心观察、测井、地震和分析化验资料,对东濮凹陷北部古近系沙三中段沉积体系类型、分布规律和充填模式进行了研究。认为沙三中段主要为湖相背景下各类三角洲前缘沉积,如扇三角洲前缘、辫状三角洲前缘和正常三角洲前缘。在沉积体系研究的基础上,分析研究区北区、中区、南区3个不同区带沉积充填特征,并建立了整个凹陷北部沉积相平面分布模式。  相似文献   
994.
纳日贡玛含矿斑岩体形成机制及其成矿模式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系统研究纳日贡玛含矿斑岩体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深入剖析了含矿斑岩体的形成机制及其成矿模式。研究结果表明,纳日贡玛含矿斑岩体与藏东玉龙含矿斑岩体同属一个成矿带,是喜玛拉雅运动第一幕(40~35Ma)的产物。斑岩体主体部分是黑云母二长花岗斑岩,少部分为花岗闪长斑岩,围岩为中二叠世尕笛考组(P2gd)的玄武岩。含矿斑岩为同源岩浆经长期演化、多期侵位而形成的复式岩体,它们多沿区域性断裂呈串珠状断续分布。斑岩体的内外接触带以及各种裂隙是主要矿体的产出部位。岩体侵入后,由于热重力扩散作用和Cu、Mo元素化学性质的差异,导致成矿元素在空间分布上具有分带性,并且显示出下部富钼、上部富铜的分布特征。研究结果对于深入认识该区的成矿地质条件、成矿规律和指导下一步勘探均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95.
岩浆侵入的流体流动模拟表明.侵入体上方是流体聚焦流动的位置,流体通量远大于旁侧围岩,流体在此产生沸腾作用.随温度降低,侵入体上方渗透率逐渐增大,最大渗透率出现在侵入体的顶部.含水岩浆侵位后在其顶上带发生二次沸腾和减压过程,释放出的巨大机械能远大于围岩的抗张强度,足以引起围岩发生脆性破坏.岩浆岩顶上带的水饱和外壳及其围岩发生破裂形成陡倾裂隙和水力破裂.直立长椭球状岩浆体的侵入会在岩浆岩顶上带产生放射状和同心圆状裂隙,同时产生爆破角砾岩筒.因此侵入体顶上带的岩钟、岩枝、岩脉,放射状、同心圆状裂隙和角砾岩筒均为构造弱化带,是热液矿脉密集发育的部位.矿床地质学研究已充分证明.岩浆岩顶上带确是容纳与中酸性岩浆有关的热液矿床的最佳部位.在开展深部成矿预测和找矿的过程中,探寻隐伏岩体项上带和/或岩钟.是寻找深部与花岗岩类有关的多金属矿床的捷径.  相似文献   
996.
运用煤田构造与控煤构造研究方法,从浑江煤田地质构造展布的平面差异性分析入手,揭示了本区地质构造展布的分区、分带特征,指出南北方向上分为三带,东西向分为两区,不同的区带内赋煤规律有显著差异。受到SE—NW向的挤压,浑江地区发育SW—NE向的断裂及褶皱,成为控制煤系赋存形态的主要因素。浑江煤田西区因中生代以来构造活动较强烈,断裂较发育,对煤系的后期改造破坏较强烈;而东部煤系赋存于向斜构造内,受断裂破坏较小,但保存面积少于西部。  相似文献   
997.
论新时期地质资料档案管理服务模式的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社会知识经济、信息管理高速发展的新时期,地质资料档案管理工作的内容与模式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本文将从地质资料档案管理特点、创新服务模式的必然性、实现创新的具体措施等几个方面阐述新时期地质资料档案管理服务模式,充分发挥地质资料档案对社会经济建设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8.
Submesoscale processes in marginal seas usually have complex generating mechanisms, highly dependent on the local background flow and forcing. This numerical study investigates the spatial and seasonal differences of submesoscale activities in the upper ocean of the South China Sea (SCS) and the different dynamical regimes for sub-regions. The spatial and seasonal variations of vertical vorticity, horizontal convergence, lateral buoyancy gradient, and strain rate are analyzed to compare the submesoscale phenomenon within four sub-regions, the northern region near the Luzon Strait (R1), the middle ocean basin (R2), the western SCS (R3), and the southern SCS (R4).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SCS submesoscale processes are highly heterogeneous in space, with different seasonalities in each sub-region. The submesoscale activities in the northern sub-regions (R1, R2) are active in winter but weak in summer, while there appears an almost seasonal anti-phase in the western region (R3) compared to R1 and R2. Interestingly, no clear seasonality of submesoscale features is shown in the southern region (R4). Further analysis of Ertel potential vorticity reveals different generating mechanisms of submesoscale processes in different sub-regions. Correlation analyses also show the vertical extent of vertical velocity and the role of monsoon in generating submesoscale activities in the upper ocean of sub-regions. All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sub-regions have different regimes for submesoscale processes, e.g., Kuroshio intrusion (R1), monsoon modulation (R2), frontal effects (R3), topography wakes (R4).  相似文献   
999.
随着海洋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协调海洋经济发展与海洋生态保护已成为学术界的研究热点。本文使用C2NLS方法对2003—2016年中国沿海11省区市海洋生态效率进行测度,使用SDE方法对海洋生态效率的时空演进特征进行分析,最后对影响海洋生态效率的因素进行实证探索。结果表明:①海洋生态效率整体呈上升趋势,但地区差距并未显著缩小,海洋生态效率的地区分布出现极化趋势。②海洋生态效率重心表现出西南向移动特征,东北—西南向的空间格局更加明显。③环境规制、海洋科技和对外开放可以有效提高海洋生态效率水平;产业结构效应不显著,可能是由于高污染行业同时具有高产出与高排放的特征导致;区位因素效应不显著;海洋生态效率与地区发展水平之间没有明显的二次型关系,与中国海洋经济整体发展仍处于“倒U”型曲线的上升通道情况相符,部分印证了“环境的库兹涅茨”曲线理论。  相似文献   
1000.
近年来,海洋生态系统生态修复成效评估研究日益受到关注。本文梳理了国内外在红树林、珊瑚礁、海草床、盐沼湿地等四类典型海洋生态系统生态修复成效评估指标和评估方法方面的研究进展。结果表明,典型海洋生态系统在进行生态修复成效评估时,基于修复目标和修复方法,评估指标选取虽各有侧重,但主要包括生物和生境状况两个方面。多数生态修复项目的监测、评估都是在短期内进行的,缺乏长期、连续性监测,社会和经济相关指标的研究还相对较为缺乏。成效评估方法目前没有比较清晰、全面的分类。实际应用的评估方法较为单一,对海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揭示不够全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