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9篇
  免费   112篇
  国内免费   163篇
测绘学   275篇
大气科学   51篇
地球物理   106篇
地质学   316篇
海洋学   134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199篇
自然地理   839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138篇
  2021年   147篇
  2020年   133篇
  2019年   127篇
  2018年   112篇
  2017年   119篇
  2016年   82篇
  2015年   73篇
  2014年   78篇
  2013年   100篇
  2012年   92篇
  2011年   69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72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We consider the mineralogical and geochemical features of the rocks of the Inagli dunite-clinopyroxenite-shonkinite massif with platinum-chromite and unique jewelry Cr-diopside mineralization, which is a reference object of concentric zonal complexes. The massif rocks, from dunites to pulaskites, including peridotites, clinopyroxenites, shonkinites, and melanocratic alkali syenites, form a single continuous comagmatic series. This is confirmed by a clear dependence of the compositions of olivine, pyroxene, phlogopites, and Cr-spinels on the MgO content of the rocks and on the behavior of trace elements in them. The similar compositions of pyroxenes and trace-element patterns of clinopyroxenite rocks and Cr-diopsidite veins indicate a genetic similarity of these rocks. The age and mineralogical and geochemical compositions of the rocks and the geologic and morphological features of the intrusion prove that the Inagli massif formed from high-K picritoid melts, which underwent gradual decompression solidification during the ascent and formed a cylindrical diapir-like body at the subsurface level in the Early Cretaceous. The new portions of differentiates supplied from the lower horizons of the magma column determined the complex composition of the massif: It has a concentric zonal structure cut by numerous radial-circular vein bodies of pegmatites and pure anchimonomineral rocks (Cr-diopsidites), in places, of jewelry quality.  相似文献   
992.
“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职责”是自然资源部组建后对时空大数据组织分类提出的新需求。本文在梳理总结国内大数据分类体系的演化特点和解析中国现行时空大数据分类体系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结合自然资源部对大数据分类的需求,通过历史继承、合并和添加,提出了一套既能服务于自然资源部“两统一”职责,又能服务于全社会的时空大数据分类体系。研究建立的时空大数据分类体系为3级分类,共6种类型,分为17个一级类型,68个二级类型,24个三级类型,该分类较之前最明显的变化是将自然资源数据单独分为一大类,该分类对于大数据的组织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3.
云贵高原属于典型季节性干旱生态脆弱区,其中因流水造成的水蚀荒漠化已成为限制该区域持续发展的重大生态环境问题之一。本文采用长时间序列Landsat卫星数据监测云贵高原核心区云贵两省近30年水蚀荒漠化的现状与时空变化,并分析该区域荒漠化关键影响因子的时空分异规律,提出一种多指标规则分类算法用于云贵高原水蚀荒漠化遥感监测,并选用植被面积、GDP及降水3个关键影响因子,采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分析该区域水蚀荒漠化影响因子的空间分异规律。试验结果表明:①云贵高原荒漠化的主要分布区为滇桂黔区、川滇交界地区、滇西边境区及蒙自地区。②近30年研究区水蚀荒漠化变化趋势可分为1989—2010年、2010—2013年及2013—2016年3个阶段,1989—2010年该区域的荒漠化呈现波动增长状态;2010—2013年荒漠化面积快速扩展;2013—2016年荒漠化快速扩展的趋势得到了有效遏制。③3个关键影响因子与水蚀荒漠化关系呈现数值大小不同、正负效应和因子组合效应的空间分布差异,局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气候变化加剧了其水蚀荒漠化。本文研究成果将为云贵高原水蚀荒漠化的精细化防控和治理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94.
东南极拉斯曼丘陵高级变质长英质岩石中铁钛氧化物的局部聚集与高级变质作用过程中的深熔作用有关,并非原岩富集这些组分。深熔作用造成惰性组分如铁钛氧化物滞留原地或略有聚集及活动性组分的迁移,而流体挥发组分优先聚集于熔体之中。当体系中水含量较低、处于不饱和状态时,深熔作用过程中形成局部"熔体",其结晶所成的浅色体不具低共结组分,没有熔体结晶结构,不是真正的熔体,可能是(准)熔体。较粗粒的浅色体或伟晶岩也是与深熔作用有关的产物,其形成早于花岗岩脉或岩体,而与花岗质岩浆分异无关。伴随(准)熔体的出现,体系中组分的萃取、分异效果较为明显,即可造成组分分异,形成截然不同的异地、二相分异结构,分别形成固相残留物(组成可以不固定)和(准)熔体相。固相残留体中富铝、铁组分,形成矽线石和铁钛氧化物团块,其中少或无挥发分;与此对应,短距离迁移浅色体中往往贫铁钛组分,可见石榴子石、偶见铁钛氧化物矿物。这种挥发分不饱和状态下的深熔作用基本属于封闭体系,整体失水不显著,高级变质岩中的一些特征矿物如矽线石、石榴子石、堇青石、尖晶石的形成也与这种分异作用有关,但组分迁移范围有限,并可保存组分分异各阶段的产物。拉斯曼丘陵长英质岩系中大量铁钛氧化物和矽线石类矿物组合的形成,反映了临界状态下的局部或差异抬升,变形作用的非均匀性及相伴随的组分分异作用,很可能相当于早期格林维尔期构造的泛非期再活动。   相似文献   
995.
This paper presents a new method to estimate the height of the atmospheric boundary layer(ABL) by using COSMIC radio occultation bending angle(BA) data. Using the numerical differentiation method combined with the regularization technique, the first derivative of BA profiles is retrieved, and the height at which the first derivative of BA has the global minimum is defined to be the ABL height. To reflect the reliability of estimated ABL heights, the sharpness parameter is introduced, according to the relative minimum of the BA derivative. Then, it is applied to four months of COSMIC BA data(January, April, July, and October in 2008), and the ABL heights estimated are compared with two kinds of ABL heights from COSMIC products and with the heights determined by the finite difference method upon the refractivity data. For sharp ABL tops(large sharpness parameters), there is littl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ABL heights determined by different methods, i.e.,the uncertainties are small; whereas, for non-sharp ABL tops(small sharpness parameters), big differences exist in the ABL heights obtained by different methods, which means large uncertainties for different methods. In addition, the new method can detect thin ABLs and provide a reference ABL height in the cases eliminated by other methods. Thus, the application of the numerical differentiation method combined with the regularization technique to COSMIC BA data is an appropriate choice and has further application value.  相似文献   
996.
藏南特提斯喜马拉雅东部的错那洞淡色花岗岩产出有白云母、石榴子石、电气石等特征性矿物,显示具有高度分异岩浆岩的特征。从二云母花岗岩到电气石花岗岩到石榴子石花岗岩,碱性长石均为正长石,斜长石从更长石演变为钠长石,白云母Al2O3、Na2O含量逐渐升高,反映花岗岩逐渐向富Al富Na演化的趋势。二云母花岗岩中黑云母XFe值、Al逐渐升高,表明二云母花岗岩之间存在结晶分异演化。电气石Xvac值、Al、Mg和Fe含量之间的变化,反映电气石花岗岩到花岗伟晶岩岩浆结晶环境中Na含量的增加,表明花岗伟晶岩结晶分异演化程度高于电气石花岗岩。石榴子石高XFeXMn值的特征,也是高分异花岗岩的标志。上述矿物学研究结果表明,错那洞二云母花岗岩是由岩浆早期结晶矿物与残余的母岩浆组成的糊状物经过长期结晶形成的,而电气石花岗岩和石榴子石花岗岩由从晶粥体中分离出来的衍生熔体形成。  相似文献   
997.
地理国情地表覆盖数据是地理国情普查的重要成果,与土地利用数据进行差异化分析,可满足相关政府部门对数据演变与内涵解读的迫切需求。基于此,本文着重分析了地理国情地表覆盖数据与土地利用地类图斑数据间的分类差异,构建了分类映射体系,设计并实现了两类数据间的差异性分析方法,为地理国情监测提供方法与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998.
阳储岭斑岩型W-Mo矿床位于江南造山带中部,是华南地区最早发现的斑岩型钨钼矿床。已探明WO3资源储量6.13万吨(平均品位0.2%),Mo资源储量1.69万吨(平均品位0.03%~0.06%),其成矿作用与中生代花岗质岩浆活动密切相关。区内发育早期花岗闪长岩和晚期二长花岗斑岩,钨矿体以细脉状和浸染状产于二长花岗斑岩体内,而花岗闪长岩内未见矿化。两期岩浆活动与钨成矿的关系尚不明确,制约其含矿差异性的因素尚不清楚。本文以花岗闪长岩和二长花岗斑岩中的黑云母为研究对象,对比研究两类岩浆结晶分异程度、氧逸度、岩浆流体卤素浓度,探讨其对钨成矿的制约。黑云母主量元素分析结果显示,阳储岭两类岩浆岩均为壳源,但显著不同于S型花岗岩的Mg/(Fe+Mg)和AlVI值,指示其具有I型花岗岩的特征。黑云母的微量元素信息显示,相对于花岗闪长岩中的黑云母(类型一),二长花岗斑岩中的黑云母(类型二)显示低的K/Rb、Nb/Ta比值,高的Rb、Cs、Nb和Ta含量,表明其分异程度较花岗闪长岩更高,更有利于钨的富集。两类黑云母所指示的岩浆氧逸度均在NNO缓冲线附近,表明其母岩...  相似文献   
999.
鄂尔多斯中东部地区奥陶系马家沟组发育巨厚的碳酸盐岩与膏盐岩交互的沉积体系,但对其沉积发育的规律性及其内部天然气成藏聚集的基本地质特征尚未形成明确的认识。通过对奥陶系碳酸盐岩-膏盐岩体系形成时的构造与古地理背景、沉积特征、储层发育、烃源供给及圈闭聚集等方面的分析,形成新的观点与地质认识:(1)受盐洼周边古隆起影响,奥陶系碳酸盐岩-膏盐岩共生体系形成于与外部广海周期性隔绝的局限海蒸发环境,导致其岩性“相控”与“层控”分布特征极为显著;(2)首次提出“非层状沉积分异”的概念,并认为它是控制奥陶系内幕“溶孔型”储层发育的决定性因素;(3)受区域岩性相变及后期构造反转的控制,奥陶系盐下层系具有形成大区域分布的岩性圈闭体系的有利条件;(4)盐下层系虽自身的海相烃源岩生烃潜力有限,但由于燕山期东部构造抬升与西侧上古生界煤系烃源“供烃窗口”及膏盐封盖层区域性连续分布等要素密切配合,仍具有规模供烃、大区带成藏的潜力。  相似文献   
1000.
近年来受多次地震影响,芦山县的地质环境和生态结构较为脆弱,滑坡灾害高发,制约了县内基础建设和经济发展,威胁着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研究静态地质环境下芦山县滑坡影响因素的空间分异性,可为区内国土空间规划提供基础资料,为滑坡灾害预测与防治提供数据支持。本文使用信息量模型和地理探测器分析了高程、坡度等12个影响因素与滑坡发育的关系,总结了滑坡发育规律,分析了影响因素的空间分异特征,并使用GIS加权叠加生成了滑坡易发性评价图。研究结果表明: ①滑坡主要集中于高程较低([571,1 300) m)、距道路距离较近([0,300) m)、距水系距离较近([0,300) m)、地形起伏度较小([0,30) m)、坡度较缓([0°,30°))、距断层距离较近([0,600) m)的地区,岩土类型以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泥岩等软弱沉积岩和砂卵砾石土层的第四系堆积物为主,土地利用类型以建设用地、农业用地等为主; ②滑坡发育主要受高程、距道路距离、工程地质岩组等因素控制,此外土地利用类型、距水系距离、地形起伏度、坡度、距断层距离等因素也有较高的贡献率; ③两种不同影响因素对滑坡发育的作用较单一因素而言均呈现双因子或非线性增强,以高程和距道路距离与其他因素的交互作用最为强烈; ④滑坡高易发区和极高易发区主要分布于东南部中低山峡谷区、丘陵区以及河流沟谷地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