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0篇
  免费   127篇
  国内免费   168篇
测绘学   84篇
大气科学   35篇
地球物理   180篇
地质学   441篇
海洋学   70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64篇
自然地理   3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58篇
  2004年   57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利用全球120个跟踪站2019年doy110~139观测数据进行GPS精密定轨;然后采用ECOM1、ECOM1+BW、ECOM1+ABW等3种光压模型,使用7个未参与定轨的测站进行PPP实验。结果表明,ECOM1+ABW组合模型轨道精度最高,非地影期三维轨道精度优于4 cm;对于静态PPP,收敛后水平方向精度优于0.8 cm,垂直方向精度优于1.2 cm;对于动态PPP,收敛时间在30 min左右,收敛后水平方向精度优于1.4 cm,垂直方向精度优于2.0 cm。  相似文献   
102.
利用地表电阻率校正大地电磁静态偏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基于大地电磁静态偏移的基本原理,通过对大量实测资料的处理,提出了一种比传统静态校正方法更有效地压制静态偏移的方法---静态偏移的标定校正法.其核心内容是利用岩性测试的电性参数和测点所在位置表层或浅层地层去标定视电阻率曲线的首支,并利用人机交互式可视化静态偏移校正软件去改正视电阻率曲线.经过40多条测线共700多个测点的实际应用,证明该方法是目前较理想的静态偏移校正方法.  相似文献   
103.
开采沉陷土体变形与孔隙水压相互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通过实验、实测和理论分析研究了开采沉陷土体变形与孔隙水压力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随着开采的进行,土体的应力变形发生变化造成了超静孔隙水压力的产生和消散,反映在土体变形上出现随开采时间延续而发展的附加压缩和膨胀变形,这种压缩或膨胀在土体的不同部位相互叠加,有时还叠加了底部含水层水位下降引起的地面下沉。这些结果揭示了厚松散含水层地区开采沉陷特殊性的机理,对开采沉陷预测及水体下采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4.
钢管桩在贯入过程中土塞效应的正确判断对打桩阻力及承载力的预测有重要影响,常用的静力平衡土塞效应判断方法主要适用于小直径钢管桩。随着海洋平台工作水深的不断增加及海上风电工程的建设,直径大于2m的大直径钢管桩被广泛采用,管桩直径的增加改变了桩管内土体的受力与变形特征。通过数值模拟方法获得砂土中不同径长比的钢管桩在打桩过程中桩周土体的破坏模式,确定采用梅耶霍夫公式计算打桩过程中桩端土体阻力,同时分析锤击惯性力对桩管内土塞的影响,提出采用拟静力平衡法判断大直径钢管桩的土塞闭塞效应。开展不同径长比管桩的室内小比尺打桩模型试验,并对实际工程中的土塞闭塞效应进行判断,验证拟静力平衡法对判断大直径钢管桩土塞效应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05.
西部山地复杂地震资料处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山地地震资料处理中,由于地震条件和地质条件复杂,使得资料的静校正问题严重,资料的信噪比偏低.通过采用配套的静校正技术和串联叠前去噪技术,较好地解决了这两个问题.  相似文献   
106.
为研究型煤在单轴压缩破裂过程中产生的微震、电磁辐射信号与裂纹演化特征的对应关系,利用自主设计的低噪声静态加载试验系统,对0~0.25、0.25~0.5、0.5~1.0、1~2 mm共4种不同粒度的型煤进行了单轴压缩破坏试验,同步采集了煤样破坏过程中的微震、电磁辐射信号及破坏视频图像,提出了一种煤体裂纹快速提取方法并计算了型煤裂纹面积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型煤在单轴压缩过程中产生的微震、电磁辐射信号及裂纹面积在时域上具有良好的同步性。型煤破坏过程中裂纹面积随时间变化曲线可分为4个阶段。第1阶段为压实阶段,煤样所受应力值较小,其表面的裂纹面积以极为缓慢的速率增加。第2阶段为初始破裂阶段,随着应力的增加和内部弹性势能的积聚,型煤表面裂纹面积的增加速率较压实阶段有明显提高,伴随产生许多细小裂纹。第3阶段为加速破裂阶段,随着应力继续增加以及材料内部积聚弹性能的释放,试样变形过程加速,导致裂纹面积增速进一步增大。第4阶段为卸压阶段,试样的裂纹面积达到最大值,承载能力急剧降低,发生失稳破坏。  相似文献   
107.
曹燕峰  刘艺  贾光军 《北京测绘》2010,(2):52-53,98
当使用网络RTK布设工程控制点很难达到预期的精度要求时,我们可以利用参考站高精度的坐标作为静态GPS网的起算点进行控制网布设。本文以北京某市政道路工程为例,介绍了使用这种方法布设GPS平面控制网的方法,并对控制网的精度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8.
尝试了一种新的土工三轴试验方法,即在一个试样同时得到与土体静动变形和强度特性相关的各种参数。文中讨论了采用耦合试验方法时应变循环大小对静力变形和强度特性的影响;并通过与常规试验结果的比较,给出了等效弹性模量、等效阻尼比和动永久应变等动力变形参数的试验结果。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耦合试验复杂加载方式,能够更深入地研究土体的静、动变形和强度特性,尤其在复杂应力条件下的动力变形特性方面。  相似文献   
109.
简要介绍了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Pushover法)的原理、计算步骤和影响分析结果的主要因素.并通过实例比较了pushover分析结果与非线性动力分析结果,分析了高度、荷载分布模式因素对分析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0.
高层建筑结构静力弹塑性分析的Pushover-QR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QR法与Pushovcer分忻方法相结合,提出了高层建筑结构静力弹塑性分析的Pushover-QR(PO-QR)法。该方法沿用了常规Pushover方法进行抗震结构静力弹塑性分析的实施思路,用QR法代替Pushover分析方法中的有限元部分,充分利用这两种方法的优点,使得抗震结构静力弹塑性分析的计算得到较大的简化。PO-QR法程序的工程算例表明,该法是一种经济、有效、可行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