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42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96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6篇
海洋学   1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3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41.
临川区近10年气象条件变化对柑橘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2003—2012年气象资料和柑橘种植面积、产量资料,分析了气象条件变化对柑橘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临川区近10 a柑橘平均面积、单产呈显著增加趋势。筛选出近10 a来与产量显著性相关的气象因子,其中10月气温与柑橘产量呈显著正相关,6月和12月气温与柑橘产量呈显著负相关;2月降水量与柑橘产量呈显著负相关,3月和7月降水量与柑橘产量呈显著正相关;7月日照时数与柑橘产量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42.
四川省太阳能资源气候学计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SMARTS模式计算晴天总辐射,充分考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海拔高度的影响,以四川省为例,建立了复杂自然环境条件下基于日照百分率的太阳能资源气候学计算方程。该方法不仅物理意义明确,而且计算结果误差明显降低;与实测值相比,7个辐射站年地面太阳总辐射曝辐量的相对误差均低于7%;与初始值采用天文辐射曝辐量的方法相比,无论是相对误差值还是离散程度,均降低一半以上。该方法较好地解决了在一个地形复杂、气候多变的区域采用同一计算方程的难题,从而有效避免了过去采用分区方法带来的边界不连续问题,对我国东西高差大、干湿变化明显的特殊情况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3.
利用1963—2012年广宁县逐年、逐月日照,日照百分率,水汽压,相对湿度,总低云量,降水量,轻雾、雾、烟、霾,风速,日照百分率≥60%、日照百分率≤20%等经过严格的筛选、审核,质量可靠的观测资料,综合分析了广宁县日照时数的年、季节、月份变化趋势,同时重点分析了日照时数与总低云量、霾日数的关系。结果表明:广宁县50年的年、季、月日照时数总体都呈减少趋势,导致日照时数减少的最重要原因是低云量和霾日数的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44.
太阳能电站日照时数推算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马淑红  熊建国  杨新才  张玲 《气象》2000,26(2):45-49
根据塔里木油气管道沿线周围近20个气象测站36年(1961~1996年)日照时数和经纬度及海拔高度资料,采用逐步回归方法,建立了塔里同气管道沿线年日照时数推长模式为y=-2345.0630+66.0556ψ+31.5592λ。在此基础上,应用统计学导出的极值分布(Ⅰ型分布)概率模式对塔里木油气管道中间站的太阳能电站的年日照时数不同概率设计值进行推算。由此揭示了塔里木盆地年日照时分布规律。建议以年日  相似文献   
145.
日照计测量误差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纬敏  谭月香 《气象》2000,26(5):17-19
通过对聚焦式日照计、暗筒式日照计与直射表测日照 ,进行对比观测与测试。得出聚焦式日照计阈值为 1 2 0 W· m- 2左右 ,WMO定为 IRSR(暂定标准日照计 )是正确的。暗筒式日照计记录比它偏少 5 %左右 ,主要差在日出、日落时段 ,基本满足业务使用。直射表做为检定日照阈值的标准器 ,如用做日照的传感器 ,必须克服其跟踪太阳的偏差 ,否则准确度很难达到要求。  相似文献   
146.
1951-2006年三峡库区夏季气候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重庆市的沙坪坝、涪陵、万州、奉节和湖北省的宜昌5个站为代表,从降水、气温、日照、风速和蒸发等5个要素系统地分析了三峡库区1951-2006年夏季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三峡库区夏季降水量总体呈增加趋势,特别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发生了一次明显跃变;最高气温、平均气温、日照时数以及蒸发量等总体呈下降趋势,在20世纪80年代初发生了一次明显跃变;平均最低气温和平均风速的变化趋势不明显,但所有气候要素均表现出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47.
通辽市近50年气候变化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用通辽市7个气象台站1959—2008年平均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资料,用趋势分析和累积距平、信噪比、F检验等方法,分析通辽市近50年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年平均气温上升趋势显著,近50年增温1.9℃,且通过0.001显著检验,突变发生在1988年,近10年是最温暖时期。其中南部、西部升温较少,北部、东部升温较多。四季均温变化与年均温趋势一致,但略有差异。增温幅度最大为冬季,其次为春季,最小为夏季;突变时间最早为秋季、发生在1987年,最晚为夏季、发生在1994年。(2)年降水量呈减少趋势,近50年约减少71mm,且通过0.10信度检验,南部的库伦和北部的鲁北减少最为显著。四季降水量的变化不同步,夏、秋季减少,冬、春季稍有增加。年降水量呈阶段性变化,目前是降水量最少时期。年日照时数西南部及扎旗北部是增多的,其余地区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48.
江淮流域夏半年日照时数气候特征及趋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曹琦萍  王传辉  周建平  罗艳 《气象》2014,40(5):549-554
基于江淮流域逐月日照时数观测资料,利用旋转正交函数(REOF)、线性趋势分析、Mann-Kendall突变检验以及Morlet小波分析等方法,对江淮流域夏半年(5—10月)日照时数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江淮流域夏半年日照时数普遍在1000~1200 h之间,呈现由南向北递增的空间分布特点,但受地形等因素影响又存在区域性差异。同时发现其标准差与平均日照时数呈现并不一致的分布规律。进一步将江淮流域日照时数分为4个区,分别为北部区Ⅰ、东北区Ⅱ、西南区Ⅲ和东南区Ⅳ,每个区都表现出显著的下降趋势,但在线性趋势、突变时段以及周期特征上,各个区域又存在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9.
利用贵州省78个气象站1969—2019年秋季(9月1日—11月30日)的逐日降水量和日照时数资料以及同期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贵州省秋季无日照连阴雨发生频次、持续时间和时空分布特征,并选取5次典型过程进行环流诊断。结果表明:近51年来,贵州省秋季无日照雨日数10月最多,9月最少,秋季无日照雨日降水量最大的是9—10月,11月降水量最少。秋季累计贵州省平均无日照雨日数为27.3 d/a,贵州省多年平均秋季无日照降水量为183.2mm/a,均呈北多南少的分布型。贵州省东北部发生轻级(5~6 d)无日照连阴雨的频次最多,重级以上(10 d以上)无日照连阴雨过程主要发生在贵州省西北部。厄尔尼诺发生年,印度洋偶极子正位相,高原及其以西地区、印度洋多低值系统发展活动频繁,有利于贵州省出现连阴雨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