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3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50篇
测绘学   42篇
大气科学   73篇
地球物理   65篇
地质学   88篇
海洋学   22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23篇
自然地理   32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31.
乌兰图雅 《地理学报》2021,76(7):1722-1731
内蒙古草原是蒙古高原草原带的南部组成部分,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屏障,草原生态修复任务重、压力大。本文以蒙古高原典型草原乌珠穆沁—温都尔汗样带为例,以1988—2016年5期TM数据为信息源,获取2016年样带草地利用信息基础上,按国别和年限对样带草地利用特征进行分析,揭示草地主要干扰因素,探寻有效的修复途径和可借鉴的国际经验。研究发现:① 草地面积占样带95.05%,均匀覆盖于整个样带;其他用地类型占比均不大,但分布相对集中,其中耕地集中于样带西北部蒙古国段,工矿用地、沙地、盐碱地集中于样带东南部内蒙古段。② 1988—2016年样带耕地面积减幅最大,为35.71%,集中位于蒙古国段;草地、水域面积逐年减少,在中国境内、境外变化趋势相同,但内蒙古段草地减幅大于蒙古国段且多转为未利用地;工矿用地面积增幅最大,为初期的近367倍,集中分布于内蒙古段;盐碱地、沙地面积逐年增加,在中国境内、境外的变化幅度相当。③ 草地是高原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放牧是草地主要利用方式,开矿是除放牧以外中国草地的主要干扰因子,蒙古国则为垦殖,内蒙古的草地干扰远大于蒙古国。草地退化与干旱化是蒙古高原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在中国境内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632.
典型草原地区降水-径流演变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军  李和平  鹿海员  李杰 《水文》2017,37(4):86-90
深入探究典型草原降水和径流演变趋势和规律,对地区水资源合理配置及利用等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根据锡林浩特市气象站和锡林河水文站实测数据,运用Mann-Kendall法和线性回归法分析了典型草原地区锡林河流域40多年的降水、径流变化特征和演变规律;同时,结合降水频率,对不同水平年降水与径流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两种评价方法一致认为,降水随时间的变化呈减少趋势,但减少趋势不显著;径流随时间的变化亦呈减少趋势,减少趋势较为显著。另外,不同水平年之间,随降水的增加,典型草原径流增加幅度表现为平水年丰水年枯水年。  相似文献   
633.
山东,既发育着崮群、海岸等具有山东特色的岩溶地貌形态,也发育着泉群、长垣状山体、干谷等中国北方及温带岩溶地貌的典型形态,还发育着洞穴群、漏斗、洼地、峡谷等常见的岩溶地貌形态;它们以寒武系和奥陶系为主的可溶性地层为物质基础,或呈线状,或呈面状,或呈点状分布于众多规模、形态不一,且彼此独立的岩溶孤岛内,是崮群、泉群、洞穴群和海岸等岩溶地貌的典型集中发育区,是展现崮、泉自然美景最杰出的代表地之一。同时在对区域地质地理背景进行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按区域气候特征将山东岩溶地貌划分为半干旱、半湿润、海岸性3类暖温带岩溶地貌区,并系统研究和探讨了山东岩溶"离散型孤岛式"的形成演化过程,认为它是一个能充分展现中国北方及全球温带岩溶地貌复杂演化过程和规律的杰出范例。  相似文献   
634.
利用趋势分析法、Mann-kendall非参数趋势检验法和小波分析法对玛曲县气象站近40 a的积温、日照时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积温年际变化呈增加趋势,≥0℃积温倾向率为59.5℃/10a,极值出现在16 a振荡周期的跃变点处;≥10℃积温倾向率为33.7℃/10 a,极小值出现在10 a振荡周期的跃变点处;积温初日日期有提前的趋势,积温终日日期有推迟的趋势;≥10℃积温强振荡中心对应的周期比≥0℃多2 a,次强振荡中心对应的周期少5~6 a,低频和高频振荡同时趋向增大;日照时数年际变化呈增加趋势,倾向率为40.2 h/10 a,极小值发生在16 a振荡周期跃变点左右。Spearman秩相关分析,光、热、水的正匹配特征明显,其中牧草生长季5~9月水热同步变化,6~7月光水同步变化。牧草生长状况应当从光、热、水三者的匹配关系考虑,降水正常、气温偏高、日照丰富是最有利于牧草生长的草原气候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635.
藏北地区草地退化空间特征及其趋势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根据草地退化国家标准和藏北地区草地退化实际情况,结合藏北地区1981—2004年多年遥感监测数据以及其它相关数据,采用遥感手段和GIS技术,分析藏北地区草地退化与坡向、坡度和海拔高度之间的关系;并计算藏北地区草地退化趋势系数,对该地区草地退化空间特征的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藏北地区,草地退化主要发生在平地(坡度小于1°)草地,平地的草地退化趋势比坡地显著,阳坡的草地退化指数(GDI)大于阴坡。在草地面积最大的4 500~5 250 m的海拔高度范围内,草地退化明显,草地退化趋势也显著。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