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6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69篇
测绘学   12篇
大气科学   11篇
地球物理   27篇
地质学   207篇
海洋学   19篇
综合类   14篇
自然地理   3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1.
The effects of hanger replacement from inclined to vertical configuration on seismic response of long-span suspension bridges are investigated considering multi-support earthquake excitation. The Bosphorus Bridge is investigated due to its recent comprehensive rehabilitation, mainly involving hanger replacement. The finite-fault stochastic simulation method (FINSIM) is utilized for multi-point earthquake time-history generation. The developed finite element (FE) model both for the inclined and vertical hanger arrangement are verified through the structural health monitoring (SHM) data. Based on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the tension force of vertical hangers is found to be lower than that of inclined hangers, whereas the tension force of the main and back-stay cables remains the same. The compressive axial force of the deck decreases relatively in the case of the vertical hanger arrangement, whereas the cross-sectional forces at the tower base section increase. The approach viaducts are not affected by the vertical hanger arrangement. According to the demand/capacity ratios for damage estimation under the max. earthquake (2475 years return period), structural damage on the tower base section may be expected for both hanger arrangements, while these sections perform well under design scenario earthquake. The expansion joint of the bridge with inclined hangers is also estimated to be damaged; however, this displacement is lower in the case of the vertical hanger arrangement due to the viscous dampers. The findings also reveal that a change in hanger form of a suspension bridge can necessitate other structural retrofit, such as using viscous dampers to limit longitudinal displacements of the deck and retrofitting the bridge towers.  相似文献   
312.
本文结合工程实例,在乌鲁木齐南湖地区使用换土垫层法处理软土地基的方法,从设计1施工方面加以论述分析,并通过干密度、重型动力触探、载荷试验等手段对垫层质量进行现场试验研究,同时对换土垫层法在乌鲁木齐市南湖地区的推广应用进行了技术经济分析。  相似文献   
313.
本文论述了拉铜矿区钠长岩类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变质变形与铜矿的形成,伴随前寒纪的构造运动,拉拉地区经历了NWW向的剪切变形,使钠长岩产生碎裂-糜棱岩化作用,形成碎裂结构,碎斑结构,显微眼球构造,压力影,云母鱼等,这些结构构造的形成使岩石孔隙度增加,起到找容作用,由沿近东西向主断裂侵位的辉绿辉长岩体提供的含矿流体及区域变质中产生的变质热变质热液沿钠长岩的碎裂-糜材构造充填交代,在其产生多种蚀变的同时,铜、钼、钴硫化物沉淀成矿,形成钠长岩型浸染状铜矿石或脉状-网脉状铜矿石。在金云母化较强地段,在变质作用下,形成片岩型铜矿石,因而总体上,拉拉铜矿属动力变质热液型铜矿床。  相似文献   
314.
徐州城市表层土壤中重金属环境风险测度与源解析   总被引:45,自引:2,他引:43  
王学松  秦勇 《地球化学》2006,35(1):88-94
研究了徐州城市表层土壤的21个样品中重金属元素富集特征,结果表明,与我国土壤元素的背景值(算术平均值)相比,表层土壤中Zn、Cd、As、Hg、Sb、Sn和Ag等元素富集程度高;Se、Sc、Ba、Bi、Pb、Cu、Ni、Cr、Mn、Mo、Be、Ga和Co等元素的富集程度较低。不同城市表层土壤中重金属元素有着不同的来源,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层土壤样品中重金属元素可分成4种类别:“自然因子”类别元素(Ti、Ga、Li、V、Co、Mn、Be和Pt);“交通因子”类别元素(Ag、Se、Sc、Pb、Cu、Zn、Cd、Br、S、Mo和Au);“燃煤因子”类别元素B(i、Cr、Hg、As、Sb和Pd)和混合源类别元素(Sn和Ba)。环境风险指数的计算结果表明,表层土壤中重金属污染具有较大的环境风险,其中属于中等环境风险级别以上的样品占近40%。  相似文献   
315.
云南省麻栗坡县祖母绿矿区的地质特征及成因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云南祖母绿矿产出于南温河变质核心杂央垢变杂内核之中,形成于白垩纪花岗岩岩浆活动晚期的残夺浆和热液产生的伟晶作用和交代作用。其赋矿构造为:(1)北东向张剪裂隙;(2)次级韧性剪切滑脱带,前者矿体中的祖母绿产量高晶型好,但颜色稍差;后者帮体中的祖母绿质量最好,但疸不高,宝石晶体中常含有电气石、白钨矿等固体包裹体和大量流体包裹体。其形成时的温度为325-372℃,盐度ω(NaCl)为13-18%,压力为  相似文献   
316.
Basedontheconsiderationswhetherornottherearedif-ferencesincompositionsofthemantlematerial,betweenPale-ozoicandCenozoic,andthedifferencesinrocksamp1esfrommantleliewithinandoutsideoftheTancheng-Lujiang(Tanlu)faultzoneinCenozoic,themineralinclusionsindia-mQndandxenolithsfromMengyinandFuxiankimberliteswerechosenforconstrainingthenatureofPaleozoicSCLM,andthexenolithsfromtheShanwangandQixiabasaltswererepresentativelychosenforconstrainingthenatureofCeno-zoicSCLMinsideandoutsideoftheTanlufault…  相似文献   
317.
山东省17市土壤地球化学背景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20年来,利用财政资金,通过山东省黄河下游流域生态地球化学调查等4个项目,全面完成了山东省1∶2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与评价。该文以表层土壤Ag,As,Au,B等54项指标地球化学调查数据为基础,分行政区域,统计并研究了全省17市表层土壤地球化学参数及其特征,厘定了山东省17市土壤地球化学背景值,并与全国、全省背景值进行对比,分析了其差异性。  相似文献   
318.
贾玉衡  钱建平 《岩矿测试》2020,39(6):886-895
石榴子石是变质岩和岩浆岩中一种常见的硅酸盐矿物,其类质同象非常普遍。已有资料表明,不同成分的石榴子石的颜色颇为不同,但石榴子石的成分和颜色之间相互关系尚未进行系统研究和总结。本文应用电子探针、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X射线粉晶衍射、拉曼光谱、红外光谱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等手段对常见的红色(G1)、橙色(G2)、绿色(G3)和褐红色(G4)石榴石进行了系统测试,旨在揭示石榴子石成分、结构和颜色的内在关系和变异规律,以期为不同地质体中产出的石榴子石矿物学特征的总结及地质应用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G1、G4样品含有较多Fe元素(Fe3+:0.24%、0.24%;Fe2+:1.01%、0.89%);G2样品含有较高的Mn元素(2.76%);G3样品含有很高的Cr、V元素(3453×10-6、1458×10-6)。类质同象对石榴石的晶体结构产生影响,晶胞参数有较大差别,分别是a=11.530nm(G1)、11.563nm(G2)、11.849nm(G3)和11.470nm(G4)。石榴石中的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对于示踪物源及形成过程具有很强的指示意义。石榴石中的稀土元素总量分布不均匀,LREE/HREE比值小于1,表现为重稀土元素富集,Eu/Eu*比值小于1,为Eu负异常。所有样品的Ce异常均不明显。石榴石样品的拉曼光谱呈现出峰强和峰位的明显差异也反映了类质同象的存在:G1、G4在570nm处出现Fe3+电子跃迁吸收峰;G2在460nm和520nm附近出现Mn2+电子跃迁吸收峰;G3在690nm处出现Cr3+电子跃迁吸收峰。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特征显示,红色和褐红色样品出现在570nm处的Fe3+电子跃迁吸收峰,与其成分中含有大量Fe有关;橙色样品于460nm和520nm附近的特征吸收峰归属于Mn2+,对应其主要成分中大量的Mn;绿色样品690nm处出现强的吸收峰,由Cr3+跃迁产生,是微量元素Cr的存在所致。研究结果表明,石榴石的颜色与其成分和结构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319.
金沙江白鹤滩水电工程坝区发育有数条规模较大的、对工程有直接影响的玄武岩层间错动带。错动带内充填碎屑夹泥,当大坝建成蓄水之后,在高水头差下容易发生渗透破坏,可能影响坝区水工建筑物运行的安全和稳定。针对厂坝区的地形地貌、地质结构、大坝水工建筑物和防渗排水系统的设计布置特点,建立了坝区左岸三维有限元精细模型。并采用插值拟合的方法确定特定断面边界的地下水位,计算模拟了运行期白鹤滩电站左岸坝区渗流场的变化规律和水力梯度场的分布,并结合在现场开展的错动带的渗透破坏试验数据,确定了错动带的允许水力梯度,评价错动带内渗透破坏的可能性。研究结果表明:现有的渗控措施在坝区形成了明显的降落漏斗,地下厂区防渗排水系统效果良好,渗压得到了有效控制。然而C2错动带内部分区域的水力梯度超过允许水力梯度,可能会发生渗透破坏。提出设置截渗洞和加强帷幕的防治措施,并模拟验证了这一措施可以较好地截断渗漏通道,保障厂房安全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320.
克拉通大陆通常有古老、巨厚且难熔的岩石圈地幔。这种地幔高度亏损玄武质组分,有密度低、刚性程度高的特点,能长期漂浮于软流圈之上而稳定存在。中国东部大陆主要由华北和华南两个古老地块在古生代—早中生代沿中央造山带拼合形成,在晚中生代时强烈活化,表现为构造变形、盆地形成、岩浆活动、巨量成矿等,其深部原因是什么?在分析东部大陆形成过程和岩石圈地幔属性基础上发现:块体初始规模小且发育薄弱带,后期容易受改造;特别是显生宙以来中国大陆受周边多个构造域夹持,板块俯冲作用会引起软流圈物质扰动和上涌并沿薄弱带侵蚀和改造上覆岩石圈,使之发生有效减薄、明显再富集和最终地幔置换。改造和置换后的岩石圈地幔富含玄武质组分,有较高密度和较低刚性程度,容易发生变形和部分熔融,使克拉通大陆活化。因此,块体规模大小并发育薄弱带以及周边构造环境是大陆稳定性控制重要的内、外在因素;中国东部大陆岩石圈显生宙强烈活化和地幔置换是由于块体规模较小而且周边多体系俯冲作用等内、外在有利因素协同作用下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