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98篇
  免费   441篇
  国内免费   479篇
测绘学   3327篇
大气科学   325篇
地球物理   465篇
地质学   1063篇
海洋学   507篇
天文学   249篇
综合类   431篇
自然地理   2251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60篇
  2022年   267篇
  2021年   287篇
  2020年   274篇
  2019年   366篇
  2018年   188篇
  2017年   352篇
  2016年   368篇
  2015年   365篇
  2014年   371篇
  2013年   409篇
  2012年   473篇
  2011年   452篇
  2010年   347篇
  2009年   374篇
  2008年   451篇
  2007年   459篇
  2006年   435篇
  2005年   395篇
  2004年   340篇
  2003年   263篇
  2002年   230篇
  2001年   210篇
  2000年   181篇
  1999年   130篇
  1998年   128篇
  1997年   96篇
  1996年   77篇
  1995年   55篇
  1994年   39篇
  1993年   43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41.
非大众旅游是发展中国家倡导一种新的旅游形式。本文介绍非大众旅游概念及特点,并根据德宏的区位、社会经济、旅游资源条件,阐述非大众旅游在德宏州发展的可行性。瑞丽市在社会经济、旅游资源、旅游市场等方面具备了发展非大众旅游的条件,但目前缺少相应的政策引导。根据瑞丽市珠宝旅游的特点,提出了发展非大众旅游的相关策略,地方政府可以通过政策引导、制定科学的旅游规划等工作,优先发展非大众旅游,促进旅游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42.
基于旅游系统理论的中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探讨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张树民  钟林生  王灵恩 《地理研究》2012,31(11):2094-2103
基于旅游系统理论分析中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能更全面的识别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驱动要素及其相互作用机理。在概述旅游系统理论、乡村旅游系统及其驱动因素的基础上,归纳了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类型与特点,即需求拉动型模式、供给推动型模式、中介影响型模式、支持作用型模式以及混合驱动型模式,并且选取北京昌平康陵村、山西皇城村、安徽黟县西递村、西藏林芝扎西岗村等典型案例,对乡村旅游系统及驱动机制、利益主体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为我国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乡村旅游政策制定提供支持与借鉴。  相似文献   
943.
The authors outline how a tourist destination can morph into a tourism-based transnational community. A three-phase model is designed to explore the touristification process of a transnational community. The phases are the adoption of a tourist destination,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destination into a tourism-based transnational community, and decline under real estate and ageing population pressures.  相似文献   
944.
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文化旅游资源整合开发模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程晓丽  胡文海 《地理研究》2012,31(1):169-177
文化旅游是当今世界旅游发展的主流,旅游与文化的关联度渗透性日益增强,如何提升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是世界各地旅游业长远发展的关键问题。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包括黄山、池州、宣城、芜湖、马鞍山、铜陵六市及安庆市的潜山县,辖34个县市区,总面积38220km2,总人口1069.6万,是安徽省最具开发潜力的旅游板块,文化旅游资源的品位和富集度都很高,但是在开发过程中存在着开发层次较低、产业链条脆弱、整体旅游形象不明、缺乏王牌产品、整合开发乏力等诸多问题。通过分析示范区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及问题,提出了对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进行整合的模式,即以空间为依托的地域组合模式、以市场为依托的产品整合模式、以营销为依托的形象整合模式、以产业为依托的文化与旅游互动发展模式等。  相似文献   
945.
旅游规划设计的内涵本质与核心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旅游业在吸纳就业、调整产业结构、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等诸多方面作用日益凸显,旅游规划市场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然而,从学科来看旅游规划不仅缺乏独有的核心理论和关键技术作为支撑,而且其与其他规划设计在本质上的区别也尚未能予以清晰地界定.为此,在前人研究和多年规划实践基础上,就若干基础性问题进行探讨:一是提出了旅游规划设计的六大本质特征;二是提出了旅游规划设计师的四大看家本领;三是提出了旅游规划设计的“12345”核心理论框架;四是提出了旅游规划设计的综合诊断技术、创造体验技术、综合匹配技术、时空设计技术和综合集成技术五大关键技术方法;五是讨论了旅游规划设计的学科性质和地位.  相似文献   
946.
基于两维图论聚类方法,将主成分分析与两维图论聚类分析有机结合,建立区域旅游目的地竞争优势综合评判模型.首先,建立区域旅游业竞争优势的评价指标体系;接着,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区域旅游竞争优势进行综合评估,并将其应用于浙江省旅游竞争优势评价;最后,以各个旅游目的地的主成分因子为分类对象,采用两维图论聚类法,对各地的旅游竞争优势进行空间聚类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主成分分析与两维图论聚类分析有机结合研究区域旅游目的地的竞争优势是可行的,两维图论聚类能较好地反映区域旅游竞争优势和空间相关性,其结果将有助于决策者制定区域旅游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947.
王建军 《地域研究与开发》2012,31(1):99-103,115
运用Theil指数定量评价了1990-2009年广东省入境旅游经济时空尺度上的市际、地带间和地带内差异变化状况,其结论如下:(1)在时间尺度上,广东入境旅游经济市际差异Tp、地带内差异Twr演变呈逐渐收敛趋同的阶梯状下降趋势;珠三角地带间及地带内差异也呈阶梯状下降,东翼、西翼、山区地带间及地带内演变趋势不明显.(2)在空间尺度上,广东省入境旅游经济发展存在非均衡性,市际差异Tp主要来源于地带内差异Twr的贡献,尤其是珠三角地带内差异的贡献;珠三角与东翼、西翼、山区地带间差异较大,而东翼、西翼、山区地带间差异很小,地带间差异Tbr指数珠三角>东翼>山区>西翼.引入区域分离Separation(缩写为SEP)指数来定量比较广东省四大地带入境旅游经济分离收敛的空间变化规律,并对广东省入境旅游经济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48.
文化独特性是文化遗产型景区的核心吸引力,了解和欣赏异质文化遗产是文化旅游者的主要动机,解说翻译是跨文化遗产旅游的桥梁。由于国内旅游规划对文化遗产旅游解说特点研究不够,景区管理者对双语解说信息创作对象不了解,导致文化遗产解说与翻译的质量影响了跨文化遗产旅游的解说教育效果,错过了通过文化遗产旅游平台对外宣传中华文化的良好机会。综述了旅游解说的概念、内涵以及有效解说和信息创作的原则,在总结文化遗产旅游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文化遗产型景区英文解说翻译应针对国际旅游者特点的信息再创造的观点。建议文化遗产旅游景区制定针对国际旅游者消费特点的双语解说规划;旅游规划和翻译学术界应重视旅游双语解说规划和翻译的研究;翻译者在具备双语、双文化翻译能力的同时,还应该了解旅游解说和信息创作的跨学科知识。  相似文献   
949.
基于AHP和模糊数学的河南省体育旅游资源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旅游是以体育资源为基础、吸引人们参与感受体育活动和大自然情趣的一种新的旅游形式,是体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河南省有着丰富的特色鲜明的体育旅游资源,在深入分析河南省体育旅游资源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了河南省体育旅游资源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处理问卷数据,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层评价指标的权重,运用模糊数学的方法构建了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并应用此模型对河南省体育旅游资源进行了客观评价。最后,针对评价结果提出深入开发特色优势体育旅游资源;重点突破,发展健身休闲参与型体育旅游产业;合理布局,培育一些吸引力强的体育旅游产品;统筹安排,促进河南体育旅游产业全面发展等建议。  相似文献   
950.
介绍一种基于图像熵和自动分割技术的卫星云图阂值分类方法,重点解决普通阈值法中阈值不确定性的问题。采用自动分割方法进行云图的划分,结合图像纹理特征信息,通过统计分析来确定具体的阈值。将该方法应用于2007年7月上旬淮河流域的暴雨过程,并与美国GOES卫星分层阈值进行类比,分析了两种阈值与地面实况降水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在卫星估算降水过程中增强对不同类型降水的识别能力,是一种有效的卫星云图分类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