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60篇
  免费   352篇
  国内免费   381篇
测绘学   165篇
大气科学   251篇
地球物理   409篇
地质学   1093篇
海洋学   255篇
天文学   28篇
综合类   111篇
自然地理   38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66篇
  2021年   70篇
  2020年   67篇
  2019年   81篇
  2018年   73篇
  2017年   83篇
  2016年   87篇
  2015年   83篇
  2014年   108篇
  2013年   118篇
  2012年   103篇
  2011年   135篇
  2010年   117篇
  2009年   136篇
  2008年   110篇
  2007年   119篇
  2006年   150篇
  2005年   111篇
  2004年   96篇
  2003年   119篇
  2002年   86篇
  2001年   68篇
  2000年   61篇
  1999年   71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15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16篇
  1979年   8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4篇
  1975年   3篇
  197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41.
沈山  沈正平  孙旭芳  马晓冬  安宇 《地理研究》2008,27(6):1444-1454
主题性旅游协作联盟是一种新型的旅游合作战略模式,其协作基础为相似的空间认知要素、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支撑和物态化的整合营销品牌。在分析国内外20多个旅游协作联盟的基础上,从地域联系、主题类型、空间结构和组织形式等4个视角,总结了主题性旅游协作联盟的12种基本类型,指出协作的基础理论是注意力经济学、协作网络共生理论和旅游产业集群理论。选取江苏扬州至山东济宁段运河为研究区域,分析其文化资源和旅游发展状况,提出"千年运河,世纪风情"的运河文化主题,从组织体系、品牌营销、产品体系、保障机制、信息平台等5个方面进行主题性旅游协作联盟的构建。  相似文献   
942.
从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将改变云南省生态环境的大背景出发,采用对比研究的方法对澜沧江流域退耕还林前后农户对土地资源的利用方式、利用强度及空间分布3个方面进行定性研究,探讨了退耕还林工程对项目区土地利用的影响,并得出如下结论:(1)退耕后农户对土地资源的利用变得更为复杂,主要表现在:土地利用面积增减、利用类型变更、空间分布变化及土地利用组合方式变化;(2)退耕还林工程如果只是将当地原有的生产、生活体系打破而又没有建立起合适的替代体系的话,其综合效益的发挥将受到严重影响。建议提高农户对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是当前切实发挥和巩固退耕还林工程综合效益的关键;减少农户生产、生活对土地的依赖才是长远之策。  相似文献   
943.
改革开放以来,内蒙古经济获得快速发展,取得可喜成就。但是.各地区的经济发展非常不平衡,地区经济差距显著。本文首先揭示了地区经济差距的现状,然后详细地分析各地区对外开放的差异及对地区经济的影响,并运用数学的回归分析法,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二者之间呈现密切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44.
Mapping spectral tropicality in The Maid and Return to Pontianak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Contemporary, postcolonial Singapore has tamed, managed, and essentially disavowed its tropicality, aptly captured symbolically as the 'air-conditioned nation'. This essay traces how two recent Singapore horror films, The Maid (2005) and Return to Pontianak (2001), evoke the 'return of the repressed' as a form of haunting that I call 'spectral tropicality'. The films image and imagine this spectral return through unruly bodies (citizen subjects, female domestic workers, ghosts and vampire-ghosts) and uncanny landscapes (the jungle and city). In particular, the films and this analysis examine two sociocultural spectres lurking beneath Singapore as a tropical urban city-nation: the female domestic worker ( The Maid ) and ethnoracial folk beliefs ( The Maid and Return to Pontianak ). The Maid features the Hungry Ghosts Festival in the Chinese religious calendar, ghost marriages and an engagement with yin and yang energies, while Return to Pontianak deals with Malay folk beliefs of semangat ('life force'), and the pontianak, a female vampire-ghost. The Maid attempts to integrate Chinese folk beliefs into contemporary Singapore's cityscape, particularly the architecturally conserved Chinatown shophouses, while Return to Pontianak displaces Malay folk beliefs onto the tropical forest, which is mapped as a threatening other(ed) space and serves as Singapore's tropical doppelganger. Both films suggest that these folk beliefs have an unruly presence within the state's seemingly harmonious and meritocratic ethnoracial ideologies.  相似文献   
945.
This paper reviews how state policy and regulatory instruments, including protected area alienations and concessions, have altered or denied the access to land and natural livelihood resources of the indigenous Basarwa and minority subsistence-oriented communities in the Okavango Delta (OD) in Botswana. Drawing on field research and guided by a sustainable rural livelihoods framework, the paper provides an overview of key institutional interventions – in particular the setting up of the Moremi Game Reserve, Wildlife Conservation Policy, Tourism Policy,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Policy and the erection of veterinary fences – that have served to privilege a foreign-owned and dominated commercialized wildlife and nature tourism sector and the export-oriented beef industry in the OD. The officially sanctioned barriers to customary and usufructory rights and access, and the non-recognition of historically embedded traditional land uses have decimated already marginalized resource-based subsistence livelihoods, and precipitated intergroup conflicts over preferential rights and access to resources and opportunities, notably wildlife, non-timber veld products, agriculture and community-based tourism schemes. Such outcomes, moreover, will have consequences for the longer-term sustainability of the OD both as a socioeconomic resource base and as a natural ecosystem.  相似文献   
946.
提取精密控制震源信号的自适应加权匹配滤波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仁胜  王洪体 《地震》2011,31(4):133-139
为克服短时突发噪声对提取精密控制震源信号的影响, 本文研究并提出了加权匹配滤波方法。 通过评估记录中的噪声时间分布取得相对应的信号段的权重, 对噪声水平高的时段分配较小的权重, 噪声水平较低的时段分配较大的权重, 进行加权匹配滤波, 达到降低短时突发噪声的影响、 有效提高输出信号信噪比的目的。  相似文献   
947.
地震数据正交投影分解方法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震记录正交分解是值得研究的重要问题.本文将人工神经网络自组织学习算法引入到地震数据处理中,提出地震数据神经网络正交分解方法.在分解后的特征子空间中进行特征提取来消除相干和随机噪声,提高地震记录的信噪比.研究结果表明,这种实现方法是可行的,因特征滤波或数据压缩一般只需为数不多的主分量,本文的方法可根据滤波需要自适应提取所需主分量,可免去大量无用的计算,因此,本方法可降低滤波的计算成本,参与分解的道数越多效果越明显.最后,给出了对实际资料进行特征滤波的一个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948.
三维地层网格剖分方法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周翠英  刘祚秋  董立国  陈恒 《地球科学》2005,30(3):377-380,386
针对三维地层表示中散乱点的三角化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剖分算法——环形三角剖分算法.该算法首先在散乱点中心构造初始三角形,并将其3条边作为初始环形路径;然后对环形路径上的每条线段,都在其外围寻找与两端点所成夹角最大的点构造新三角形,并将其纳入环形路径,从而使环形路径不断向外围扩展;重复此扩展过程直到所有散乱点都处于路径范围内.对上述剖分中遗漏的小块区域形成的“空洞”,利用简单多边形的三角剖分方法实现三角化.此算法时问复杂性介于O(n)与O(n^2)之间,其效率体现在:只搜索外围散乱点,减少了夹角计算过程;只对已扩展点进行“空洞”判断,节省了处理时间.将此环形三角剖分算法应用于广东省东深供水改造工程的三维地层构造与分析中,取得了,良好的剖分效果和执行效率,对地层的任意剖切和开挖分析均具有良好的支持.  相似文献   
949.
讨论了激光测距仪测距本领的限制因素,找出了诸多限制因素的内在联系,得出了影响测距能力的关键因素是目标的照明概率.在前人已有的对激光测距仪最佳发散角的选取方法基础上,对其进行了改进.新得到的方法在选取最佳发散角时具有快速、简洁和精确度高等特点,并利用多项式拟合对其进行了简化,使其可用于粗略估算.最后,利用数值模拟对新方法进行了验证分析.  相似文献   
950.
大牛地气田低电阻率-高声波时差气层的形成与分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大牛地气田下石盒子组的盒2、3段具有3种类型的气层,即正常Ⅰ型气层(具有高电阻率和相对较低的声波时差)、Ⅱ型低电阻率-高声波时差气层和Ⅲ型低密度气层。其中前两类气层主要为高产气层。以岩心分析化验资料、常规测井资料、特殊测井资料结合其他地质研究资料,分析了Ⅱ型低电阻率-高声波时差气层的成因。研究结果表明,微裂缝和好的储层物性引起的泥浆侵入,储层微孔喉发育引起的束缚水饱和度增大以及绿泥石黏土矿物包壳等因素是形成这类气层的主要原因,其中微裂缝是主要成因。结合裂缝预测成果,进一步验证了这类气层在平面上的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