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60篇
  免费   352篇
  国内免费   381篇
测绘学   165篇
大气科学   251篇
地球物理   409篇
地质学   1093篇
海洋学   255篇
天文学   28篇
综合类   111篇
自然地理   38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66篇
  2021年   70篇
  2020年   67篇
  2019年   81篇
  2018年   73篇
  2017年   83篇
  2016年   87篇
  2015年   83篇
  2014年   108篇
  2013年   118篇
  2012年   103篇
  2011年   135篇
  2010年   117篇
  2009年   136篇
  2008年   110篇
  2007年   119篇
  2006年   150篇
  2005年   111篇
  2004年   96篇
  2003年   119篇
  2002年   86篇
  2001年   68篇
  2000年   61篇
  1999年   71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15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16篇
  1979年   8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4篇
  1975年   3篇
  197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991.
西太平洋风尘沉积记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世明  徐兆凯 《海洋与湖沼》2017,48(6):1208-1219
研究海底风尘组份、来源和通量的地质记录,对于理解风尘在行星辐射平衡、全球大洋的营养盐供应及碳循环中的作用,以及源区古气候和古大气环流重建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作为全球第二大风尘源区的亚洲内陆,其风尘产物主要被东亚冬季风及西风带携带至西太平洋。现有西太平洋风尘沉积记录的工作主要集中在冰期-间冰期时间尺度,尤其近几年在西菲律宾海和赤道太平洋第四纪风尘物源及通量变化方面取得了重要的进展,在日本海中新世以来的长期风尘记录及其驱动机制方面也获得了重要认识。至少在晚第四纪以来的冰期-间冰期时间尺度上,从高纬度到赤道甚至南极的全球范围,风尘通量在冰期约高出间冰期2—3倍,表明冰期风尘源区更加干旱而风力更为强劲。在新生代以来,西太平洋的长期风尘输入主要反映了亚洲内陆干旱逐渐增强,是受到青藏高原隆起和全球变冷的共同影响。但是,总体上西太平洋风尘沉积的研究程度非常低,突出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风尘从源到汇搬运和沉积过程的现代观测的缺乏、大洋风尘组分含量及通量定量化中的误区、西太平洋风尘沉积长期演变特征、机制及风尘长期输入对大洋生产力及全球碳循环的影响方面的研究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992.
Beach erosion can have major economic implications because of the potential impact on coastal recreation demand – particularly for countries where coastal tourism is one of the main sources of external revenue. Djerba Island (Tunisia) falls in that category. With about 125 km of coastline, Djerba Island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Tunisian destinations. However, the island is experiencing coastal erosion problems. The Tunisia government launched a project to fight costal erosion through the Stabiplage technique. This study provides the first economic valuation of beach erosion control in Tunisia and is the first one that focuses on the Stabiplage technique. Specifically, a contingent valuation survey is carried out to elicit the public willingness to pay (WTP) for the project. An interval payment card question format is used to obtain information about WTP from representative samples of residents and tourists in Djerba. The results reveal a positive WTP for the project. Aggregate WTP estimates range from €133,459 (median value) to €5,180,269 (mean value). These values can help inform decisions about whether to undertake the project based on either the benefit-cost ratio rule or majority voting rule.  相似文献   
993.
文章以上海市、浙江省和山东省113户渔业生产者的问卷调研数据为基础,通过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渔业生产者参与实施捕捞限额制度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年龄、受教育水平、渔船总功率、年均捕捞量、捕捞收入与家庭总收入比例、举报奖励额与超额价值比例以及年监管次数均对渔业生产者参与实施捕捞限额制度的意愿产生显著影响。基于实证研究结果,提出应加大渔业培训力度,切实控制渔船功率,暂不设立举报机制以及结合目前的投入控制制度推行循序渐进、逐步严格的监管机制等建议,以提高渔业生产者参与实施捕捞限额制度的意愿,为制定有效的渔业资源管理制度提供参考依据,推进渔业现代化改革。  相似文献   
994.
软体动物腹足纲分类学研究进展——从近海到深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研究的不断深入,我国关于海洋的研究已由浅海逐步向深海发展,不断取得新的发现和认知。自2014年4月起,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依托先进的"科学"号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搭载"发现"号水下机器人(remotelyoperated vehicle,ROV),先后对冲绳海槽热液区、南海冷泉区、雅浦海山区以及马努斯热液区等深海区域进行了综合性科学考查,采集到了大量深海腹足纲(Gastropoda)标本,其中有一些为未经发现和描述的新种,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关于深海软体动物物种多样性研究,实现了深海环境和软体动物资源的新认知。本文对近年来从深海采集到的腹足类标本进行了整理分类,对其中的11属13种进行描述,并对深海特殊环境中腹足纲物种多样性进行了总结,对中国软体动物腹足纲从近海至深海的分类现状进行研究论述。  相似文献   
995.
国连杰  何京 《地质科学》2017,(4):1411-1435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 中国与瑞典合作开展了一次大规模、综合性的西北科学考察, 考察时间长达 6 年, 范围覆盖内蒙古、甘肃、新疆、宁夏、青海等地, 内容涉及地质、 古生物、考古、气象、地理、水文、历史、文化和民俗等多个学科, 考察的地域之广阔、时 间之漫长、学科之广泛、成果之丰硕都是空前的。 在极度艰难困苦的条件下, 考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 积累了浩如烟海的第一手基础资料, 极大地促进和推动了我国科学技术的现代化进程, 增进了中瑞之间的友谊, 加强了中外的学术合作与交流, 为我国锻炼和培养 了一批早期的科学人才。 此次考察在我国科学发展史以及对外学术合作交流史上都具有重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96.
雷俊杰  吴颖 《江苏地质》2017,41(4):542-547
随着鄂尔多斯盆地黄陵地区油气勘探的不断推进,加深长6油层组石油运移、成藏的认识对指导进一步的勘探开发十分必要。通过对黄陵地区延长组流体过剩的计算,以及运移通道、运移方向和长 6油藏形成时油气运移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黄陵地区长7油层组具有远大于长6油层组的过剩压力分布,两者之间过剩压力差平均为344 MPa,过剩压力差值为长 7 油气向长6 油层组储层运移的主要动力。油气从长7烃源岩排出后,在过剩压力驱动下沿通道体系向优质砂体展布上倾方向孔隙剩余压力的减小方向运移,遇到合适的圈闭聚集成藏。  相似文献   
997.
阵列式观测是探地雷达系统研制和新型探测方法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而同形多源并发地下目标响应特征分析成为系统研制和数据处理研究的基础和前提。阵列式天线的多源并发信号及目标反射信号存在复杂的极化特性,但同时也包含更多目标特征的响应信息。本文针对基于似平面波探地雷达系统,分析了目标体在极化平面波照射下的响应特征,从多极化信号角度分析典型地下目标体形态特征;并采用时域有限差分正演分析方法,通过对阵列天线接收到的数据沿时间轴进行积分来获得目标在地表投影的分布情况,分析了一维及二维分布的收发天线阵列对目标的检测。研究成果表明,多极化综合特征分析能够有效改善目标检测的稳定性,提高目标响应信号的信噪比,减弱天线方向图和目标散射截面闪烁对数据剖面的影响,降低数据处理和解释的难度。  相似文献   
998.
磁赤道处化极方法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骆遥  薛典军 《地球物理学报》2010,53(12):2998-3004
化向地磁极(化极)是最基本的磁测资料处理方法之一,化极能消除或减少斜磁化影响,提高对磁测资料的认识程度和解释水平,对研究地壳产生的磁异常具有重要意义.但低纬度地区特别是磁赤道处,化极处理很不稳定甚至奇异,一直是位场研究的难点.针对地磁纬度较低特别是磁赤道地区磁异常化极的困难,利用从磁北极处垂直磁化向低纬度地区水平磁化方向转换稳定的特点,提出"狭义化赤"概念,并将其与低纬度磁异常"倒相"解释方法结合,提出专门用于磁赤道处化极的方法.该方法扩展了现有的化极理论,实现了磁赤道处的稳定化极.区别于目前任何方法,专门用于(近)水平磁化条件下的化极计算,具有原理简单,实现方便,收敛速度快等特点.对理论模型和实际资料计算表明这种针对磁赤道地区磁异常的化极处理方法是稳定、可靠的.  相似文献   
999.
古遗址、古墓地发掘过程中的自然变形研究是反演或充实历史和史前变形历史记录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近期我省地震部门会同省文物考古部门,对皖西霍山戴家院考古现场进行专题发掘调查,发现了与构造运动有关的地裂缝,其中充填有砂线、砂脉.初步研究显示包括两期变形,且均显示高速变形特征,代表两次地震事件.发生时代约相当于西周晚期和春秋中晚期,前者规模较大,含砂裂缝长轴方向平行于近侧的地震活动断裂方向.本次发现及初步分析填补了东部地区西周到春秋期自然变形事件研究空白.  相似文献   
1000.
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都江堰至汶川公路两侧地质灾害尤为发育,先后多次完全中断震中生命线的交通,严重影响了公路的安全运行和灾后重建的顺利进行。通过汶川地震前后都江堰-汶川公路边坡现场调查资料对比分析,研究了该地段边坡的主要地质灾害类型及其破坏模式、易发性分区和防治建议。研究表明破坏类型主要为碎屑流式、碎裂滑移崩塌,剪断-溃滑型、拉裂-溃滑型、顺层溃滑型滑坡和沟谷型泥石流。都汶公路两侧的边坡灾害以崩塌为主,滑坡、泥石流次之。地震使区内泥石流暴发的频率和规模增大,特大型泥石流主要发生在映秀-北川断裂带的地震烈度较高区域。防治此类地质灾害,应以治理为主,预防和避让相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