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0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36篇
测绘学   17篇
大气科学   30篇
地球物理   166篇
地质学   83篇
海洋学   61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3篇
自然地理   45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21.
行波激励下大跨度连续刚构桥的地震反应分析   总被引:34,自引:4,他引:34  
地晨输入问题一直是工程结构抗震研究所关注的焦点。大跨度桥梁结构各地面支承距离较大、延伸较长,进行地震反应分析时应考虑地震波有限波速传播所引起的行波效应。本文基于行波激励下大跨度桥梁地震反应分析的方法,对某一大跨度的四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进行了行波激励下地震反应的数值模拟,并与一致地震激励下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对该四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的工程建设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2.
土层结构对地表加速度峰值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本文在研究我国数百个工程场地钻孔资料的基础上,选取和构造了若干有代表性的典型场地剖面,利用目前工程上广泛应用的场地地震反应分析的一维等效线性化波动方法,计算了不同场地在三种不同强度的地震动输入下的地表加速度峰值反应。分析研究了覆盖层厚度、软土层的埋深与厚度等对场地地表加速度峰值的影响,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3.
主动变刚度结构的动力卸载效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讨论了主动变刚度结构体系AVS(Active Variable Stiffness)的动力卸载效应。结构体系中的AVS控制器关闭或开启瞬时,结构系统刚度分布发生突变,通常也伴随着对系统的能量输入或输出,使得该瞬时结构体系相应受到—加速度增量作用,此增量的方向与结构加速度方向相反,能有效地抑制结构体系的刚度不变层向刚度突变层的动力卸载。此外,文中分析了AVS控制器闭合或开启引起的结构体系相对于原结构的第i阶自振频率摄动,进而讨论了AVS控制器的开关控制律和结构的自振频率摄动及动力卸载效应的相互关系。理论分析和计算结果表明:在合理的结构变形位置闭合或开启AVS控制器,动力卸载效应对结构体系的不利作用及结构体系的频率特性相对于原结构改变很小。  相似文献   
124.
A simple and fast evaluation method of soil–structure interaction (SSI) effects of embedded structures is presented via a cone model. The impedances and the effective input motions at the bottom of an embedded foundation are evaluated by means of the cone model. Those quantities are transformed exactly to the corresponding values at the top of the foundation. The evaluated quantities are combined with the super-structure at the top of the foundation. The transfer function amplitude of the interstory drift of a single-degree-of-freedom super-structure is computed for various cases, i.e. no SSI, SSI without embedment, SSI with shallow embedment, SSI with deep embedment. Soil properties are also varied to investigate in more detail the SSI effects of embedded structures. It is found that, while the transfer function amplitude is reduced by the increase of embedment in general,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ransfer function amplitude for a very small ground shear wave velocity and large embedment are irregular and complicated.  相似文献   
125.
An evaluation of the wave passage effects on the relevant dynamic properties of structures with flexible foundation is presented. A simple soil–structure system similar to that used in practice to take into account the inertial interaction effects by the soil flexibility is studied. The kinematic interaction effects due to non‐vertically incident P, SV and Rayleigh waves are accounted for in this model. The effective period and damping of the system are obtained by establishing an equivalence between the interacting system excited by the foundation input motion and a replacement oscillator excited by the free‐field ground motion. In this way, the maximum structural response could be estimated from standard free‐field response spectra using the period and damping of the building modified by both the soil flexibility and the travelling wave effects. Also, an approximate solution for the travelling wave problem is examined over wide ranges of the main parameters involved. Numerical results are computed for a number of soil–structure systems to identify under which conditions the effects of wave passage are important. It comes out that these effects are generally negligible for the system period, but they may significantly change the system damping since the energy dissipation within the soil depends on both the wave radiation and the diffraction and scattering of the incident waves by the foundation. Copyright © 2001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26.
以数字观测地震前兆数据的传输,处理,入库和服务的流程为基础。研究实现了前兆台网中心对前兆数据的自动传输,入库和管理,减少了人为干预,有效地提高了前兆数据处理工作的效率。  相似文献   
127.
论证了广大坝抗震安全性研究的实践与发展现状。目前大坝在地震作用下的应力与变形分析方法主要有拟静力法和动力响应分析法,并依据大坝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判断大坝的安全性;各国规范体现的抗震设防弹念和大坝材料的容许应力差别很大。坝址河谷不同高程处地震动状态不尽相同、河谷两恻同一高程处地震动也不一样。混凝土材料的强度与加载速度、应变速率有关;地震时大坝不同部位的应变速率不相同、同一部位的应变速率也随时间变化;混凝土的动态强度既与应变速率有关。也与应变历史等其它因素有关。大坝河谷地震动的输入机理和模型研究、混凝土的动态强度的变化规律探索、大坝抗震安全性评价准则的完善与创新等将有待深入。通过以上内容针对性分析,提出了大坝抗震评价的一些合理建议、方法以及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8.
中国区域投入产出效率的综合测度与时空格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宋周莺  康蕾  刘毅 《地理研究》2019,38(2):326-336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资源环境安全面临严峻的挑战。在此背景下,基于要素投入和经济、环境总产出的综合视角,构建区域投入产出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应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采用CCR模型、Super-CCR模型,测算1995-2015年间不同时期中国各省区市的投入产出效率,并对其变化趋势及空间分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全国投入产出效率在波动中呈上升态势,特别是2010年之后投入产出效率提升较明显;2015年,中国区域投入产出效率呈较明显的由东向西、由北向南逐渐降低的空间格局分异。分区域看,东部地区投入产出效率相对最高,其中北京、天津、广东等省市的上升态势明显;东北地区投入产出效率整体偏低,特别是黑龙江的投入产出效率表现为持续下降;中部各省投入产出效率普遍不高,但河南相对较高且2010年较之前提升明显;西部地区投入产出效率的省际差异明显,其中西南各省投入产出效率下降态势较明显。  相似文献   
129.
基于2017-10-18航次在胶州湾调查获取的水文、碳化学和叶绿素a(Chl a)等数据与资料,分析了秋季该海域文石饱和度(Ωarag(现场))的分布状况,探讨了影响其空间分布的主要控制因素。结果显示,秋季航次期间胶州湾表层Ωarag(现场)为1.85~2.57,平均值为(2.20±0.24);其分布具有较大的空间差异,低值位于湾的西部和东北部(<2.05),高值位于湾口(>2.45),总体上呈现出由湾口向湾顶逐步降低的趋势。除了通过分析Ωarag(现场)与温度、盐度和Chl a的相关性来定性确定Ωarag(现场)的主控因素外,我们还通过引入总碱度与溶解无机碳的差值作为Ωarag(现场)的指征参数,定量确定了影响Ωarag(现场)空间分布的主要过程及其贡献。研究发现,陆源输入是影响胶州湾秋季Ωarag(现场)空间分布的最重要因素(>50%),而温度和生物过程的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30.
研究航空矢量重力水平分量向下延拓的输入输出法,并以EGM2008计算的东向分量为例进行仿真实验,在不同的噪声水平下对比分析单输入单输出法和双输入单输出法的向下延拓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当东向分量的精度为1.5 mGal时,单输入单输出法和双输入单输出法均能实现稳定向下延拓;当东向分量的精度为6 mGal时,单输入单输出法的延拓效果不可靠,而双输入单输出法能实现稳定向下延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