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6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6篇
海洋学   7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山西组广泛分布于辽东太子河流域。笔者在本溪田师付山西组采得Chonetes carbonifera等海相动物化石。这些化石新材料对于研究山西组的时代, 石炭—二叠系的界线,以及与山西、河南、河北、山东和安徽等地的地层对比,沉积演化及晚石炭世海浸的方向、期次、范围等均具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晚石炭—早二叠世的辽东太子河盆地是一个周边为平移断层的断陷盆地。以东西向垂直运动为主体的构造活动控制了盆地的发展和演化。根据构造特征、沉积相和古地磁与华北腹地石炭一二叠系的差异,太子河地区的石炭一二叠系应是华北型石炭一二叠系的一个分支,作者称“辽东亚型”。古地理演化表现为从晚石炭世早期的扇三角3洲→峡湾海岸→碳酸盐台地的快速海进,直至早二叠世末的三角洲→冲积平原→湖泊体系的缓慢海退,堆积了近陆特征明显的、近尔西展布的各沉积相带。随时代渐新,堆积物中碎屑组分成熟度趋于增高,大地构造背景从部分卷入大陆边缘活动带过渡为大陆板块克拉通内部,均反映本区的断陷活动由次稳定向稳定型转化。铝土矿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北部古陆结晶岩石,系红土(钙红土)—沉积成因。G层铝土矿形成于泻湖边缘环境;B臣则位于近海湖泊的滨—浅湖地带,同受控于北纬41°20′的同沉积断裂,与北东向断裂复合凹地为成矿最佳场所。  相似文献   
13.
南海温跃层深度计算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姜波  吴新荣  丁杰  张榕 《海洋通报》2016,35(1):64-73
基于1986-2008年的中国近海及邻近海域再分析产品(CORA)气候平均海温资料,分别运用S-T法、垂向梯度法和最大曲率点3种温跃层定义计算了南海温跃层上界深度,揭示了南海温跃层季节变化特征。对3种不同定义确定的温跃层上界深度进行比较发现:采用不同定义计算南海温跃层上界深度存在差异,S-T法确定的温跃层上界深度最浅,垂向梯度法其次,最大曲率点法最深;在深水区(水深200 m)运用S-T法计算的温跃层上界深度与垂向梯度法的结果比较一致,都与实际温跃层深度符合较好;在浅水区(水深200 m),垂向梯度法和最大曲率点法可以准确判定无跃区,但对于温跃层深度计算,3种定义误差均较大。  相似文献   
14.
生物制氢:Ⅱ.工程应用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时生物制氢的工程实践应用的研究进行了评论性的回顾。讨论了各种生物制氢系统的特点和优劣,重点讨论了厌氧发酵生物制氢系统的工艺流程与设计、工程控制参数与发酵调控、燃料电池及其衔接、产氢速率与产量的提高技术对策等许多技术问题。乙醇型发酵生物制氢理论(双碳发酵产氢学说或理论)指导下发酵法生物制氢工艺业已建立起来,分别进行了小试、中试。  相似文献   
15.
对生物制氢的工程实践应用的研究进行了评论性的回顾。讨论了各种生物制氢系统的特点和优劣,重点讨论了厌氧发酵生物制氢系统的工艺流程与设计、工程控制参数与发酵调控、燃料电池及其衔接、产氢速率与产量的提高技术对策等许多技术问题。乙醇型发酵生物制氢理论(双碳发酵产氢学说或理论)指导下发酵法生物制氢工艺业已建立起来,分别进行了小试、中试。  相似文献   
16.
摘要:针对特低渗油藏中多段压裂水平井注水开发的可行性问题,论文采用流线模拟方法,研究了多段压裂水平井在一注一采下的生产动态特征,探讨了影响压裂水平井注水开发的主控因素。模拟结果表明:在不发生水窜的情况下,压裂水平井注水能增大单井注入量,提高采油速度和阶段采出程度。同时,交错部署裂缝,裂缝穿透比为02~04时利于注水开发。裂缝水窜增大压裂水平井注水风险,边部水窜、多条裂缝水窜,加速油井水淹,从而丧失压裂水平井注水的优势。在地质条件稳定,裂缝规模可控的条件下,可以尝试开展多段压裂水平井注水实验。研究结果可为特低渗油藏中多段压裂水平井注水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7.
陈国兴  李磊  丁杰发  赵凯 《岩土力学》2020,41(9):3056-3065
地震基岩深度和土体动力本构模型的选取对核岛场地地震效应评价结果的合理性具有重要影响。以拟建某沿海核电厂深度470 m沉积土夹火山岩层场地的3个钻孔剖面为研究对象,采用一维等效线性波传分析(ELA)法、基于Matasovic本构模型和Davidenkov-Chen-Zhao(DCZ)本构模型的一维非线性分析(NLA)法,选取不同剪切波速的5个岩土层作为地震基岩,研究了输入地震动特性、地震基岩深度和土体动力本构模型的选取对巨厚沉积土夹火山岩层场地非线性地震反应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以浅层硬岩夹层或深部土层作为地震基岩,NLA法计算的5%阻尼比的地表谱加速度SA的短周期部分较之ELA法的计算值大,但两者计算的地表SA谱的长周期部分几乎一致;(2)基于Matasovic模型和DCZ模型的NLA法计算的地表SA谱谱形和峰值加速度随深度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3)从NLA法计算的地表峰值加速度和累积绝对速度而言,以剪切波速约2 500 m/s的浅层硬岩夹层作为地震基岩是适宜的。  相似文献   
18.
太子河流域是华北地台区本溪组最发育的地区之一。本文从典型剖面分析入手,对本溪期的沉积相进行分析讨论。本溪的牛心台剖面海相层位出现最早,晚期出现浅水生物碎屑滩沉积,底部之滨海湖沼相中的铝土矿厚度大品位高;大葫芦套村剖面以泥岩广泛发育,且灰岩层数多而薄为特征,代表滨海平原湖泊的沉积;田师付太平沟剖面以下部发育一完整的三角洲沉积而有别于其它地区;在最北部的暖河子剖面,下部为滨岸冲积平原的沉积,代表了近陆环境中的沉积。本溪期沉积可分为两个演化阶段,早期沉积受古地形的制约,为一填平补齐作用,沉积环境主要为滨岸冲积平原、滨海湖泊、沼泽以及三角洲;晚期是随着海侵范围的扩大和地形差异的缩小,基本上为一海湾—泻湖环境,但局部有浅水生物碎屑滩的存在。  相似文献   
19.
棋盘山仲官屯组为一套陆源碎屑岩和碳酸盐岩的混合沉积,广泛发育有干裂、双向交错层理、浪成沙纹层理、B—C层序、波痕、层纹石等特征的潮坪沉积标志,其形成条件应属潮坪环境。此潮坪环境进一步划分为潮上、潮间、潮下等环境。仲官屯组发育有多层风暴流沉积——风暴岩。风暴岩风暴沉积标志清楚,见有冲刷面、粒序层理、丘状层理、倒小字型构造等。依据风暴沉积所处的沉积环境和风暴沉积标志组合特征,将棋盘山风暴岩划分为潮间原地风暴沉积、潮下高能近源异地风暴沉积和潮下泻湖近源异地风暴沉积三种类型。依据风暴岩在潮坪环境中形成和保存条件,提出潮坪环境中的潮坪风暴沉积的探索性模式。  相似文献   
20.
叙述了高层建筑风振监测的基本方法及监测过程,以大量的实际监测数据为基础,初步总结出了高层建筑的风振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