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13篇
地质学   6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3 毫秒
11.
平庄煤盆地演化及聚煤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研究区地质概况平庄盆地包括平庄煤盆地、四龙煤盆地等20个次一级的相对独立的聚煤盆地。平庄煤盆地面积约720km2,是一个半地堑式基底不平的断陷盆地。含煤地层为杏园组和无宝山组 ,元宝山组是盆地内主要含煤地层。层序是以不整合及相应的整合界面为边界的一种成因地层单元〔1〕。成因地层分析的中心思想是建立等时性地层格架〔2〕。平庄煤盆地的煤系地层共划出5个沉积幕(图1),其中第Ⅰ~Ⅱ沉图1平庄煤盆地成因地层层序划分积幕起到了对盆地的填平补齐作用 ;第Ⅲ沉积幕末期 ,即湖泊初始萎缩时期 ,局部有聚煤事件发生 ;第Ⅳ…  相似文献   
12.
渤海湾海风锋与雷暴天气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彦  于莉莉  朱男男  汪靖 《高原气象》2011,30(1):245-251
利用天津新一代天气雷达探测到的2008年6~9月共56次渤海湾海风锋天气过程资料、 255 m高的气象铁塔资料及相应的自动气象站资料, 统计分析了渤海湾海风锋的气候特征, 包括渤海湾海风锋出现的时间、 频率和海风锋触发形成雷暴天气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 2008年6~9月雷达共观测到渤海湾海风锋56次; 每日海风锋的形成时间有所不同, 最早形成时间是09:30(北京时, 下同), 最晚在16:00; 维持时间也各有长短, 最长维持时间为6.5 h, 最短的仅1 h; 伸展到内陆的一般距离为70~80 km, 最远距离达120 km, 高度一般为1.5 km, 最高为2.0 km。同时, 结合2002-2007年典型的海风锋天气个例分析表明, 单一海风锋由于水平范围小, 垂直厚度最高为2 km, 一般不能形成雷暴天气。但是, 当它与西边很弱的冷锋形成一定角度(30°~90°)碰撞时, 在碰撞的交叉处能够形成雷暴天气; 当海风锋与其它系统呈追赶碰撞时, 一般不能形成雷暴天气; 当海风锋与其它系统平行碰撞时, 有时雷暴加强, 有时雷暴减弱。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山东省海岸带城市地质环境条件的调查与研究,归纳总结出山东省海岸带城市建设新近面临的影响城市发展的地质环境因素,即城市应急水源地建设、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城市边缘区生态规划建设、湿地资源开发与保护,均是制约城市发展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保护措施和建议,供有关部门在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参考。  相似文献   
14.
长生命史冷涡影响下持续对流性天气的环境条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用云图和NCEP 1°×1°再分析资料,对生命史长达9天的冷涡系统的云图形态、移动轨迹、强度变化及其长久维持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比分析该冷涡影响下的持续对流性天气与冷涡分裂的冷空气、湿度层结及水汽条件的关系,探讨对流性天气的预报着眼点和不稳定参数阈值。主要结论:(1)连续9天对流性天气分别出现在冷涡涡旋云系头部的南部或东南部。强的对流过程时,云顶TBB温度在-40~-72℃;弱的对流过程时,云顶TBB温度在-40℃以上。(2)东亚阻塞高压两侧高涡度区的正涡度平流交替补充冷涡对正涡度的损耗,是冷涡长久滞留维持的主要原因。(3)冷涡在长生命期中是动态的,冷涡中心距研究代表点的距离与对流性天气的强弱有关;对流层中层V分量能敏感地反映冷涡分裂的冷空气活动情况。(4)随着对流性天气的持续,低空湿度层逐渐增厚,而850~700 hPa相对湿度≤60%的相对于区始终存在;975 hPa水汽通量的大小和方向反映来自渤海的水汽输送状况。(5)强天气威胁指数SWEAT和风暴相对环境螺旋度SREH在判断对流性天气的强度方面比常用的不稳定参数效果好。  相似文献   
15.
一次局地大暴雨的落区分析与预报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东高红  解以扬  于莉莉 《气象》2010,36(6):50-58
应用常规天气资料、地面加密自动站资料、FY-2C红外TBB资料和多普勒雷达资料,并引用中尺度对流复合体(MCC)β中尺度单元(MBE)移动概念模型,对2007年7月18日天津地区出现的强雷雨、局地大暴雨天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局地大暴雨是在大范围的有利天气条件下产生的,降水具有明显的β中尺度强对流系统特征;强降水出现在"人"字型回波带的头部,落区位置与中气旋的位置相对应;从地面加密自动站资料也能很好地分析出强降水雨区的位置和移动方向。通过分析FY-2C红外TBB资料表明:强降水出现在MCC中冷云顶区的右后侧,且降水强度在MCC中出现强冷云顶区时达到最强。应用MCCβ中尺度单元(MBE)移动的概念模型,通过判断MBE的移动,可以很好地预报出强降水下一时刻的具体落区位置,从而为该地区强雷雨、局地大暴雨落区的短时临近预报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我国现行《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对煤层稳定性只规范了概略性的评价,没有量化概念。借鉴老专家刘铁提倡的变概比CPR,意思是煤层厚度的变异系数Cv与可采概率x比值的百分数来定量评价煤层的稳定性。可胜利煤田锡林露天矿在14km2投入114个钻孔,经变概比计算,其最大值为7煤层达60%,最小值为6煤层为23%,与采概率比较,认为该区6号煤为第一稳定煤层,依次分别为5下、5、12、7。与原结论相比,仅有7煤层稍有差异。  相似文献   
17.
胜利煤田是内蒙东部地区一个低煤阶含煤盆地,共有七个可采煤组。依据目前的勘探程度,该煤田的煤储层属于低压、低渗、低饱和煤层,因此仅考虑计算吸附储量。在计算煤层含气面积时,基本上是以Ft14、F22、F8等断层为界,煤层厚度依据钻井取心与测井解释成果。经计算在各煤层中,6煤组储量最高为6.32×10^8m^3,11煤组最低为0.14×10^8m^3,预测总储量为14.17×10^8m^3,以此推断胜利煤田应属小型煤层气煤田。  相似文献   
18.
渤海西岸边界层东风与暴雪天气的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8年12月20-21日和2010年1月3日天津地区分别出现了历史同期罕见的暴雪天气。为了提高对这种极端天气发生机理的认识,利用多种资料对这两次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两次暴雪过程均属于回流型降雪,但环流形势和影响系统的演变却不尽相同。影响系统分别为高空横槽(高空槽)、850 hPa切变(850 hPa低涡切变)、地面倒槽(地面气旋),水汽源自700 hPa西南气流和边界层东风的水汽输送。由于两次过程均与边界层东风相伴,特别对渤海西岸边界层东风对降雪天气的影响和作用作了探讨,表明偏东风不仅为本地输送一定量级的水汽,同时这种具有冷湿特征的东风还会与内陆具有暖湿结构的偏南风形成地面辐合线,加强地面的动力抬升作用,产生上升运动,有利于雨雪天气的加强和维持,因此可以认为边界层东风对暴雪的发生发展起到了显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高空槽配合低空切变线和地面低压,在渤海水汽通道建立,强烈的辐合上升运动和大气层结不稳定条件下,使锡林郭勒盟南部产生大雨天气。  相似文献   
20.
天津一次突发性局地大暴雨中尺度分析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利用加密自动气象站、天津MM5、NCEP1°×1°的6小时再分析资料以及多普勒雷达等资料,对2007年8月26日出现在天津东部地区的局地大暴雨进行了天气学、动力学诊断和中尺度分析.结果表明,暴雨是在大尺度环流形势由经向调整为纬向时期产生的,中低层西风槽、切变线以及地面中尺度辐合线是其主要影响系统;强降水的时空分布有明显的中尺度特征;暴雨区上空形成的斜升气流,有利于强雷暴云的稳定发展;低空东南急流和地面偏东风为暴雨区输送了大量的水汽;地面中尺度辐合线的存在和维持不仅增强了地面的辐合抬升,同时也是造成此次局地大暴雨的中尺度系统和触发条件.多普勒雷达图中明显的列车效应以及强回波伸展的高度与当天0℃层高度的对应关系也是产生强降水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