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地质学   7篇
海洋学   30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天然水化学组分存在形式的研究理论基础及其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然水化学组分存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而在实际的化学分析中,仅给出某化学组分存在形式含量之和,不考虑元素的存在形式,不足以判断天然水组成的控制机理。论述了天然水化学组分存在形式计算的理论基础和方法,并进一步讨论了天然水化学组分存在形式的重要性及其应用进展,指出了这一领域当前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正>1地质背景马克兰增生楔位于阿拉伯海北部,处在欧亚板块、阿拉伯板块、印度板块交汇处,东西长约800km,南北宽约400km,是阿拉伯板块向北俯冲到欧亚板块之下的产物(图1),其板块汇率速率为4.0cm/a,西部3.65cm/a、东部4.2cm/a、中部1.95cm/a,最大沉积厚度在7000m以上。阿拉伯板块和欧亚板块的碰撞始于白垩纪。马克兰增生楔从渐新世开始发育,中更新世以来其近岸部分经历了隆升和伸展断陷阶段,但水下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讨低角度俯冲背景下活动大陆边缘泥火山的分布及其主控因素,收集了大量印度洋北部马克兰增生楔地区的沉积地层、断裂构造及泥火山或泥底辟等资料。综合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区沉积地层主要由上、下两部分组成,其中,下部较细的半远洋泥质地层具有“东厚西薄”的特征,而上部较粗的马克兰砂地层具有高速沉积的特征。这种密度倒置且后期沉积速率很高的地层分布特征为该区泥底辟或泥火山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在马克兰增生楔,阿拉伯板块向欧亚板块汇聚的速率具有“东快西慢”的特点,而且东、西两侧走滑断层和泥火山发育。结合俯冲角度同样较低的地中海海岭板块汇聚速率与泥火山的分布特征认为,马克兰增生楔东、西两侧的泥火山主要受走滑断层的控制,而增生楔内部的泥火山主要受板块汇聚速率、逆冲断裂以及密度倒置等综合因素的控制,表现为“东多西少”的特征。  相似文献   
14.
南黄海北部盆地表层沉积物烃类地球化学探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区位于南黄海北部盆地(34°54′~36°30′N、122°~124°E),本次调查对79个站位进行了地球化学柱状取样,获取各类指标分析测试数据134组,其中包括酸解烃、ΔC、荧光光谱、紫外吸收光谱、蚀变碳酸盐(ΔC)、甲烷碳同位素和粒度等指标。酸解烃指标与整个中国陆上盆地和东海陆架盆地相比,属中等偏低丰度,呈现弱地球化学场特征。N38 5和N38 36两个柱状样的AC1、AC2、AC3含量在垂向上具有相同的变化规律,均表现为向下增高的趋势。酸解烃和ΔC各指标等值线图显示在调查区的西北部和东北部分布有两个地球化学异常区。地球化学异常与区域构造关系密切,与高资源量坳陷、模拟生烃中心位置相符合。烃类属性的判别结果表明,烃类异常最可能属热成因烃,而且气藏的可能性大于油藏。  相似文献   
15.
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存在的识别标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然气水合物的研究自80年代以来得到了前苏联及美国等国家的科学界的重视,其对人类生存环境及发展的影响已引起人们的关注。天然气水合物存在的识别标志有二大类,即直接和间接标志。  相似文献   
16.
西南印度洋脊(SWIR)是当前洋底超慢速扩张洋脊的典型代表,具有独特的热液硫化物矿床形成机理,对位于该洋脊的龙旂热液场硫化物样品进行了系统的矿物学分析,结果表明:该区硫化物为高温热液喷溢活动所形成的富Fe型硫化物,目前已经历了一定程度的氧化蚀变;硫化物矿物组合以磁黄铁矿、黄铁矿为主,其次是少量黄铜矿、白铁矿和(铁)闪锌矿;黄铜矿出溶等轴古巴矿现象普遍,部分样品中可见自然金颗粒。经综合分析,该区热液成矿作用可划分为3个成矿阶段和1个后期海底风化阶段:(1)高温的黄铁矿+黄铜矿(等轴古巴矿)+磁黄铁矿阶段,(2)中高温的黄铁矿+闪锌矿阶段,(3)低温的胶状或莓球状黄铁矿+白铁矿+自然金阶段,(4)后期硫化物海底氧化性蚀变阶段主要是形成Fe的氧/羟化物。在整个成矿期间,流体温度有不同程度的波动,主要硫化物矿物形成时端元流体的温度应在335℃以上,瞬间(短时)或局部热液的最高温度推测超过400℃。本区的磁黄铁矿属于富钴型磁黄铁矿亚类,经历了六方磁黄铁矿+黄铁矿→单斜磁黄铁矿+黄铁矿的变化,表明该区热液流体发生了快速降温的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17.
我国近海海洋油气产量接替现状与面临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海洋油气勘探开发经过近年来的发展,逐渐成为重要的储量与产量接替区.主要表现在:渤海盆地逐渐接替南海东部成为我国近海目前勘探前景最好、也是对我国油气储量和产量接替贡献最大的海区;南海西部通过重点地区、重要目的层和新区新领域的勘探突破,油气稳产前景良好;我国海上天然气剩余技术可采储量非常可观,产量增长比例上升迅速,成为...  相似文献   
18.
现代洋底热液喷口系统的微生物成矿研究进展是地球自身发展、生命演化、洋底下的生物圈层以及天文微生物探索工作得以有效开展的重要保障.近10余年来,随着微电子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热液系统微生物成矿研究得以拓展和深入,逐渐成为地质微生物学研究的一个热点领域.当前在全球的热液喷口系统已经发现微生物在包括Fe、Mn、S、Si的...  相似文献   
19.
中国近海建筑用海砂勘查回顾与面临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自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了近海的地质调查及区域填图工作,80年代起在近岸水域进行了针对重砂矿的相关调查研究,90年代中后期,随着区域经济的迅速发展,近岸建筑用海砂矿产的勘查工作迅速兴起,形成了遍布我国海岸线的几十个矿区。自2004年起,在我国近海海域根据资源分布状况圈定了9个潜力区块,实施近海海砂及相关资源潜力调查。分析我国近海海砂勘查评价与开发现状及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我国近海海域建筑用海砂开发利用亟待解决的基础性工作及建议,以对我国近海建筑用海砂矿产调查、评价及开发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