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4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针对部分员工在上班时间进行非工作的上网活动,湖北地震局就员工的上网行为进行了管理.湖北地震局应用SiteView EIM互联网行为网关,主要实现能够有效管理员工在工作时间的上网行为.主要从员工不当上网行为出发,说明对员工上网行为管理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2.
采用JSP、Java和JavaScript方法,将Oracle数据库中存储已发生的地震相关信息和实时地震信息,与Google地图结合,进行信息发布技术研究.通过对Google地图API接口的调用,快速、有效的将地图、影像及地震信息发布在网站上,减少数据更新费用,避免软件安装问题,只需IE浏览器就可以为领导和公众提供良好...  相似文献   
13.
寒武纪生物与古海洋环境演化的成因联系是追溯生命起源、发展及地球环境变迁和两者协同演化的前沿科学问题之一。寒武纪第4期是其中重要的时间节点,华南板块是寒武纪相关问题研究的重要窗口,而古海洋氧化还原条件是分析论证古生物种属及数量巨变地质成因的关键切入点。据此,在大量文献调研基础上,对华南板块寒武纪第4期的沉积古地理背景、古海洋环境条件、生物发育情况、突发性地质事件等进行系统的梳理与总结,认为陆源水体注入、风暴作用等区域性地质作用以及突发性火山活动、海侵等全球性地质事件对古海洋氧化还原条件影响显著,而生物消亡与地质突变事件所引发的海洋缺氧密切相关;但氧化还原条件不同波动阶段的生物丰度差异和不同古生物丰度点位的氧化还原条件差异尚不明确,古海洋氧化还原条件与可诱发其产生波动的地质事件精确时限对应关系仍存在争议,古海洋氧化还原条件波动以何种速度、幅度突破古生态系统耐受阈值仍然未知,难以探索三者之间更深层次的内在联系,可作为后续研究工作重点以进一步揭示寒武纪突发性地质事件、古海洋氧化还原条件和生物演化间的成因联系。  相似文献   
14.
针对地震台站使用的VS垂直摆倾斜仪,对其典型的异常现象进行分析,并给出了维护方法.  相似文献   
15.
利用TEQC软件的数据质量检核模块对湖北省陆态网GPS连续站观测数据进行质量分析,得出湖北省陆态网GPS连续站各项指标均满足中国地壳运动观测技术规程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1.规划编制滞后,方式落后。以上轮规划为例,规划开始着手前期工作时,规划期已经开始。等到规划中期时,规划才正式批准实施,规划编制时效性差,规划成了计划。  相似文献   
17.
准噶尔盆地南缘东段侏罗系—白垩系储层油气勘探潜力巨大,但关于其物源条件及沉积背景演化方面的认识较为有限,严重制约了后续油气勘探开发进程。为顺利开展后续油气勘探,笔者应用砂岩碎屑成分、砾岩砾石成分、重矿物类型及组合特征、古水流特征、地层岩性比例特征等物源分析方法,并结合区域构造演化背景,对准噶尔盆地南缘东段侏罗系—白垩系沉积物源特征进行厘定,并恢复其演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早侏罗世,博格达山尚未隆升,准南东段物源体系受控于北部克拉美丽山及南部天山山体,研究区南部原始沉积边界距现今盆地边界最远;自中侏罗世以来,由于受周缘山体隆升及燕山运动影响,博格达山开始隆升并逐渐出露水面,对准南东段物源体系产生一定影响;自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博格达山的持续隆升作用使其隆起高度和规模不断增大,并最终成为准南东段优势物源区,克拉美丽山隆起幅度也不断增大,而使其供源能力增强。整体上,早侏罗世—中侏罗世,准南东段受南部天山物源体系和北部克拉美丽山物源体系共同影响;而在中侏罗世—早白垩世这一沉积期,南部天山物源体系、北部克拉美丽山物源体系和博格达山物源体系并存,但各物源体系对准南东段侏罗系—白垩系影响程度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8.
简述了我国地壳形变连续观测的由来与发以及在地震预报中的实际贡献,同时展望了未来潮汐形变、GPS与断层形变连续观测三结合,绘制大陆地壳应变图,实现地震物理预报的好途径。  相似文献   
19.
秦巴山区浅层滑坡内动力地质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熊炜  刘可  范文 《地质力学学报》2018,24(3):424-431
以秦巴山区安康市汉滨区洪山镇淀沟浅层滑坡为例,通过区域宏观构造、边坡细观结构、岩石微观构造等多种尺度详细剖析浅层滑坡的变形破坏特征及内动力地质成因。研究表明:秦巴山区浅层滑坡的成因机理与内动力地质条件密不可分。滑坡多发育于软弱变质岩区,受区域构造活动影响,褶皱、断层等宏观构造在区内连续、交错分布,造成岩石内部的矿物发生变形、拉长、剪断等,形成韧性剪切带,并产生大量微裂隙,多期次岩脉填充交切,使岩体性质更加劣化。当应力超过岩石强度时,内部片层状结构发生弯曲、折断、压裂等一系列微观变形,是变质岩主要的变形破坏方式。区内断层与滑坡斜交,岩层及褶皱枢纽产状与滑坡坡向同向同倾,也为滑坡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孕灾条件。这种相对脆弱的地质环境再受到人类活动和降雨等外动力因素影响,极易引发浅层滑坡,进而对附近居民及建筑物产生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20.
对航行体离筒后海水倒灌后形成的水锤效应进行了研究。 通过数据分析,描述了发射筒内产生的水锤压力现象,分析了水锤压力产生的机理,采用 CFD 分析方法对海水涌入发射筒后的流场特性和载荷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建立了水锤压力峰值估算模型,计算了航行体离筒速度和离筒时筒内压力的变化对发射筒底部压力的影响,得到不同工况条件下水锤效应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