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大气科学   14篇
地质学   3篇
自然地理   4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陇中黄土高原夏季地表辐射特征分析   总被引:23,自引:12,他引:23  
 利用实测辐射资料揭示了陇中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夏季辐射特征。结果表明:该地区夏季晴天辐射比较强烈,总辐射最大瞬时值超过1 000 W\5m-2,有时甚至超过太阳常数。春小麦下垫面平均总辐射与典型晴天的日变化比值在0.6~0.8之间,净辐射比值在0.4~0.6之间,在裸地时也表现出同样的特点,表明在半干旱区云和降水对地表辐射的影响比较大。此外,日平均反射率起伏较大,最大为0.24,最小为0.11;春小麦下垫面的地表反射率为0.17,裸地为0.20。植被叶表面的水珠会导致反射率增大,而风速的增大会引起反射率的突变。受土壤湿度及太阳高度角和天气状况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不同天气条件下的地表反射率日变化呈现出比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从气象角度入手,对地处黄土高原半干旱雨养农业区的日光温室小气候状况进行监测分析,得出室内不同高度(1.5、1.0、0.5 m)的温、湿度有所差异:高层1.5 m温度相对较高而湿度较小,反之,低层0.5 m温度较低而湿度较大,这样,在高层形成了高温低湿的微环境,而在低层形成了低温高湿的微环境。黄瓜整个生育期,温室内日温度维持在12~23.5℃左右,低层相对湿度都在77.3%以上。另外,病害调查结果显示:从苗期开始就有黄瓜霜霉病的发生,一直到结瓜期都较严重,且植株下层的发病程度高于上层。因此,得出霜霉病发生发展的适宜气象条件:低温(12~23.5℃)高湿(>83%)有利于其发生。最后提出适合该地区温室的病害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3.
珠穆朗玛峰北坡冰川表面不同季节气象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极端高海拔地区获取定点的气象观测资料对于研究山地冰川与气候变化的关系极为重要。2005年5月1日-7月22日(春末夏初)和2007年10月2日-2008年1月19日(秋冬)在珠峰地区海拔6560m的东绒布冰川积累区进行了包括气温、湿度、风向风速和气压在内的气象要素观测。对观测资料的分析表明,气温和湿度与附近较低海拔定日气象站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证明了在极端环境下获得的气象观测资料的合理性。春末夏初月平均气温从5月的-11.3℃上升到7月的-3.4℃,秋冬季月平均气温则从10月的-11.3℃下降到次年1月的-19.0℃。在春末夏初受印度季风影响,湿度呈持续增加趋势,月平均湿度混合比从5月的1.4g/kg增加到7月的5.4g/kg;而在西风环流控制下的秋冬季湿度呈缓慢降低,月平均湿度混合比从10月的1.4g/kg降低到次年1月的0.5g/kg。春末夏初主要以阴天为主,秋冬季则是晴天占据主导地位。西风环流控制时东绒布冰川盛行西北风,风速较大,极端最大风速可达35m/s。而受印度季风影响时东绒布冰川以南风为主,风速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4.
珠穆朗玛峰北坡绒布冰川表面辐射特征观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资料比较稀少的偏远山地冰川进行地面综合气象观测对于研究冰川变化极其重要.珠穆朗玛峰(27.98°N,86.92°E,海拔8844.43 m)地区位于青藏高原南部边缘喜马拉雅山脉中段,自然地理条件独特,环境脆弱,是气候变化和环境变迁的敏感区,同时也是现代冰川作用中心.2005年5-7月和2007年10月-2008年1月在珠穆朗玛峰北坡东绒布冰川积累区(28°01'N,86°57'E,海拔6560 m)开展了综合气象观测研究.分析表明,在东绒布冰川积累区春末夏初月平均气温从5月的-11.3℃上升到7月的-3.4℃,秋冬季月平均气温则从10月的-11.3℃下降到次年1月的-19.0℃.秋冬季主要受西风气流影响,盛行西风或西北风,而且风速较大,1月最大风速达到35 m/s;而在印度季风爆发后主要以南风或西南风为主,风速相对较小.由于海拔高、冰雪面与云之间的多重反射以及复杂地形影响导致地面总辐射较大.春末夏初和秋冬季总辐射平均值分别达到635和502 W/m2.尤其造成5-6月正午前后10 min短波辐射平均值发生超太阳常数的现象比较频繁,最长持续时间接近3 h.晴天由于周围地形作用可使地面总辐射增加140-310 W/m2,约占短波辐射的10%-23%.春末夏初和秋冬季平均反射率分别为0.72和0.69.云和空气湿度对大气长波辐射的影响比较显著,导致大气长波辐射同样具有日变化特征.在地表辐射平衡中云对地面净辐射起负效应.除在秋冬季阴天日平均净辐射为负值外,其余时间均为正值,说明净辐射是地表能量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15.
张掖戈壁地区土壤热通量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热通量在地表能量交换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干旱半干旱区土壤热通量更加重要。利用张掖国家气候观象台的土壤热通量观测资料,分析了不同天气状况下戈壁土壤热通量的日变化特征及其与辐射通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晴天大气向土壤传递热量,阴天和雨天土壤释放的热量大于获得的热量。另外还分析了土壤热通量季节和年变化特征。在秋冬季节,土壤热通量基本处于负值而春夏则刚好相反。  相似文献   
16.
17.
黄土高原陆面过程试验研究(LOPEX)有关科学问题   总被引:28,自引:7,他引:21  
主要讨论了黄土高原陆面过程野外科学试验研究项目的有关科学技术问题。首先从科学和现实角度说明了开展黄土高原陆面过程试验研究(LOPEX)的意义,并从黄土高原陆面过程野外观测和特征分析、黄土高原陆面水分过程特征及其对生态生理过程的影响、黄土高原陆面过程参数化研究等3个方面介绍了该科学试验研究项目的主要研究内容和重点要解决的科学问题,而且还初步探讨了黄土高原陆面过程试验研究的技术难点以及解决这些技术难点的主要科学技术思路。  相似文献   
18.
气候变暖对河西走廊棉花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ased on the 1983-2002 cotton biological records and surface meteorological observations at Dunhuang agrometeolorogical station, impact of climate warming on cotton (Gossypium arboreum L.) in the Hexi oases in the arid Northwest China was studied. Results show that the growing season of cotton moved up in spring while postponed in autumn due to the climate warming from 1983 to 2002, thus prolonging the growing period of cotton in the Hexi Corridor area, which contributed to the increase in cotton's yield in the Hexi oases.  相似文献   
19.
气候变暖对河西走廊棉花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甘肃省敦煌农业气象观测站1983-2002年的棉花生物资料和气象观测资料,就气候变暖对西北干旱区棉花生长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结果表明:气候变暖使西北干旱区河西走廊绿洲作物棉花的生长季提前,生长期延长,有利于提高棉花的产量。  相似文献   
20.
近地层日最高最低气温变化特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最高、最低气温是反映气候冷暖变化程度的重要标志,是判断极端气候事件强度的重要指标。利用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定西干旱气象与生态环境试验基地2003年10月17日至2004年4月6日1、2、4、10、16m温度梯度观测试验资料,分析研究了不同高度最高、最低气温的变化特点和出现时间的规律。结果表明:日最高气温从低层到高层是降低的,最低气温是升高的,并且随高度的变化符合指数或对数规律。最高气温出现时间一般在正午2.5 h后,有天气变化时在20:00后出现的情况较多;最低气温在2 m高度上最早出现,4 m以下在日出前出现的较多,4 m以上在日出后出现的较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