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33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U型块石路基结构对多年冻土的降温作用   总被引:8,自引:6,他引:2  
通过对比北麓河试验段U型块石路基结构和普通路基下部土体温度监测研究,U型块石路基显著地抬升路基下部多年冻土上限,具有较强的降低多年冻土温度的作用.2005—2007年间,U型块石路基下多年冻土上限平均抬升幅度达0.9~1.4 m.路基中心下部0.5 m深土体温度降温幅度达1.13℃,原天然上限附近土体温度降温达1.28℃,5 m深的多年冻土降温幅度达0.77℃,且U型块石路基下部土体温度呈现逐年降低的趋势.然而,普通路基下部土体温度远比U型块石路基下部要高,2005年普通路基下部0.5 m深土体年平均温度比U型块石路基高1~3℃,1.5 m处高0.8~1.9℃,5 m处高1.2~1.5℃.同时,U型块石路基下部多年冻土上限抬升比普通路基大,2004—2006年间U型块石路基左路肩下多年冻土上限抬升比普通路基大0.86 m,路基中心大0.5 m.  相似文献   
12.
GIS支持下的青藏公路沿线高含冰量冻土空间分布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青柏  董献付  刘永智 《冰川冻土》2004,26(Z1):137-141
Relationships among ground ice, Quaternary soil type, vegetation cover, digital terrain model (DTM), permafrost ground temperature and topographic units are applied. Using comprehensive evaluated method and coding interpolation,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ground ice in permafrost regions along Qinghai-Tibetan Highway (QTH) is modeled according to GIS spatial analysis. Comparing with result,model precision can be approached to 81.2 %. Its study precision can satisfy engineering need for a small - scale study  相似文献   
13.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顶板温度和温度位移预报模型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温度位移和多年冻土顶板温度是活动层研究和冻土环境研究中重要的能量指标. 主要讨论国外普遍采用的温度位移和多年冻土顶板温度近似模型的适用性, 并在青藏公路沿线8个冻土地温监测断面中应用模型进行计算. 结果表明温度位移和多年冻土顶板温度近似模型能够被用于预报低温多年冻土(年平均地温低于-1.5 ℃), 对于高温多年冻土(年平均地温高于-1.5 ℃)该模型不适用.  相似文献   
14.
寒区冻土环境与工程环境间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24,自引:6,他引:18  
从冻土环境和工程环境相互作用着手 ,分析了青藏公路建设过程中的冻土环境破坏、环境保护状况及冻土环境保护对工程建设的重要性 ,同时对正在拟建的青藏铁路 ,阐述了人类经济活动对冻土环境和工程环境的影响 ,并初步提出寒区冻土、工程环境质量监测、管理和评价系统的设计框架.  相似文献   
15.
青藏公路沥青路面下土体温度的小波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青藏公路多年冻土区监测断面所获得的土体温度时间序列,只在时间域中分析会忽略频域中所含的重要信息.为了揭示多年冻土区路基下土体温度随时间变化的频谱特征,运用小波变换法对自然地面下和沥青路面下温度变化的频谱特征和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m、6m深度处温度变化均存在12月、6月和3月的周期成分及1—2月的短周期成分,其中以...  相似文献   
16.
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普通路基热状况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现场地温监测数据,选取年平均地温不同的监测断面对青藏铁路普通路基的热状况进行分析,包括多年冻土上限变化及其地温变化、下伏多年冻土温度变化、原天然地表附近热收支等方面. 结果表明:在低温多年冻土区,路基下部多年冻土上限均有所提升,且新近形成的人为上限较为稳定,冷季时负温积累显著;路基下伏多年冻土总体热稳定性较好. 而在高温多年冻土区,左(阳坡)路肩下部多年冻土上限多表现为下降,右(阴坡)路肩下部多年冻土上限有升有降,但是新近形成的上限均温度较高且有进一步升温的趋势;与天然场地地温相比,路基下部多年冻土均出现一定的升温. 尤其在高温极不稳定多年冻土区,天然场地多年冻土自身处于吸热升温状态;路基修筑后,下部多年冻土已经出现了融化夹层及双向退化的情况,路基热稳定性较差. 对于普通路基来说,由于青藏高原强烈的太阳辐射及青藏铁路总体走向原因,普通阴阳坡效应显著,左、右路肩下部多年冻土热稳定性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7.
青藏铁路块石路基冷却降温效果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穆彦虎  马巍  孙志忠  刘永智 《岩土力学》2010,31(Z1):284-292
基于现场地温监测数据,对青藏铁路两种主要块石路基(块石护坡及U型块石路基)在不同年平均地温分区的冷却降温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不论是在低温基本稳定区(年平均温度-2.0 ℃≤TCP<-1.0 ℃)还是高温极不稳定区(TCP>-0.5 ℃),两种块石路基的应用都能够有效地提升路基下部多年冻土上限。但两种不同块石结构路基表现出不同的冷却降温效果,其中U型块石路基冷却降温效果较好,在路基下多年冻土上限提升及下伏浅层多年冻土降温的同时,深层多年冻土温度保持稳定;而块石护坡路基下人为多年冻土上限的提升及浅层多年冻土温度的降低一定程度上消耗了下伏深层多年冻土的冷量,从而导致其温度有所升高。同时,在不同的年平均地温分区块石路基表现出不同的冷却降温效果:年平均地温较低断面,块石路基冷却降温效果显著。在年平均地温较高的断面,尤其是高温极不稳定多年冻土区,块石护坡路基下伏深层多年冻土温度升高明显,路基长期稳定性难以得到保证。  相似文献   
18.
差分干涉SAR冻土形变检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李震  李新武  刘永智  任鑫 《冰川冻土》2004,26(4):389-396
季节性冻融导致的地表形变是冻土地区工程建设的主要病害,冻土的冻胀和融沉是影响青藏公路以及目前建设的青藏铁路路基稳定的重要因素.近年来,差分干涉测量技术已成为地表形变测量和监测的重要工具.基于重复轨道的ERS 1/2雷达图像,研究了利用干涉SAR技术探测冻土形变的方法,经过对引入DEM差分干涉SAR技术的处理和分析,得到研究区冻土形变结果.通过与实测数据比较,表明重轨差分干涉测量可以精确地探测冻土表面形变,可用于青藏铁路冻土形变监测.  相似文献   
19.
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工程长期监测系统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于晖  吴青柏  刘永智 《冰川冻土》2008,30(3):475-481
青藏铁路穿越了大片连续多年冻土地区, 建设中采取了冷却路基的设计思路, 采用了大量特殊的工程技术措施. 为了解工程和气候作用下冻土变化过程以及路基稳定性与冻土变化关系, 在青藏铁路沿线布设了44个路基监测断面进行地温监测和路基表面的变形监测, 同时开发了青藏铁路长期监测系统软件, 负责数据的存储、分析工作, 其中地温监测数据通过青藏铁路专用网络GSM-R实现了远程传输. 该系统的建立为进一步开展冻土相关研究工作提供了基础数据, 也为路基稳定性预警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风流场对于局地条件下地-气能量交换过程与强度影响显著,同时也是多年冻土区对流调控类冷却路基的关键环境边界。结合现场监测与数值模拟,对高海拔冻土路基周边风流场进行特征区划研究并考察路基高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坡前扰动区为低风速区,3 m路基高度条件下迎风坡坡脚0.5~2.0 m高度范围内风速约为环境风速的30%。路基上部为高风速区,迎风坡路肩风速明显大于环境、路面中部及背风坡风速。背风坡坡后扰动区为低风速区,靠近坡脚区域受气流辐散效应作用形成涡旋区,整体风速仅为环境风速的30%。涡旋区水平范围随路基高度增加呈线性增加,3 m路基高度条件下涡旋区水平范围约为12 m。分离式路基即两幅路基并行条件下,受前幅路基影响后幅路基坡前风速下降明显,以两幅路基坡前风速差值不超过环境风速的10%(0.35 m·s-1)为标准,3 m路基高度条件下两幅路基最小间距为60 m。因此,在路基工程的修建过程中为减少路基间的遮挡所造成的两幅路基间的对流换热强度差异,分离式对流换热类冷却路基的现场修建间距应不低于60 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