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6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19篇
  2021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在剪切带的位移量测量中, 对于具有体积变化(减小)的韧性剪切带, 尽管已有计算剪应变和体积变化的理论公式, 但其中的标志面(线)在变形前与剪切方向夹角的测定比较困难. 运用极Mohr圆对此类剪切带的变形进行了二维分析, 认为在剪切带的XZ面上, 若发生均匀变形时的体积变化是由Z方向引起的, 则无论简单剪切和体积变化的先后顺序如何, 只要可以获得足够条件(实际上容易获得)并作出极Mohr圆, 就可以在Mohr圆上得出任意一条直线在变形前后与剪切方向之间的夹角, 利用两条这样的直线就可以计算出该面上的剪应变和体积变化的值, 进而测量出剪切位移量.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深度计算公式:D=P/d(式中D为深度,P为压力,d为密度)的应用提出质疑。该公式源自一个流体力学原理,即描述静流体中压力与深度关系的帕斯卡原理,所以只适用于流体。如果物质是一种固体,而不是液体或气体,它可以承受剪应力或差应力,则这一公式就不能应用。所有岩石,从出露地表深至核幔边界,都是固体。当外力作用于固体单元上时,固体的应力场存在两部分:均应力和差应力,不论外力是构造力还是重力。而当外力作用于液态物质时,在这个液体应力场中则总是只有均应力而无差应力。地应力测量结果表明,作用于垂直截面上的水平应力通常大于作用于水平截面上的垂直应力,而且越靠近造山带或剪切带,水平应力越大,显示构造力在地壳应力场中起某种主导作用。事实上推动板块运动的力主要是水平的,而非垂直的。地壳中某处的总静压力至少由两部分合成:由构造引起的压力和由重力引起的压力,前者称构造附加静压力。合理计算成岩成矿深度的方法,应该是从总压力中减去构造附加静压力,再除以岩石比重,即D=(P-Pt)/d,式中Pt为构造附加静压力。  相似文献   
13.
刘瑞珣 《地学前缘》2007,14(6):61-65
地质作用经常是流变过程,岩石经受长时间应力作用可以在小应力条件下产生大变形。地质作用具有充分漫长的时间,所以野外露头成为研究天然流变学最好的现场,流变学理论在力学中自19世纪下半叶以来已经有迅速的发展,但用于解释地质作用的文献仍然很少。文中介绍一个基本粘弹性模型--马克斯威尔模型作为描述岩石变形的实例,同时给出应变与应力和时间三者的本构关系。代入真实岩石的“E”值和“η”值,获得了岩石的“马克斯威尔松  相似文献   
14.
关于构造微裂隙及其固结方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刘瑞珣 《地质论评》1986,32(6):541-546
本文探讨岩石第三蠕变阶段(加速蠕变阶段)的显微构造特征——微裂隙。在天然岩石漫长的蠕变过程中,加速蠕变阶段预示着破裂将至,而前两个蠕变阶段则距破裂还很遥远、所以微裂隙的大量出现,将会使岩石发生总体破裂,从而导致地震的发生。本文还探讨了地质作用平静时,微裂隙可能以三种方式固结。固结后的岩石应是一种新岩石,不再继承已经发生的蠕变过程、而是重新开始自己的蠕变过程。  相似文献   
15.
显微构造中应变标志物及应变测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显微构造的运动学差别原理及方法目标已得到广泛应用,但其定量计算的标志还局限于石英颗粒、鲕粒、化石等球形物体及少数别的标志物。本文介绍的是书斜构造了、布丁构造、显微褶皱构造、揉皱构造和滑脱构造等5种显微构造的应变特征及测量方法,这些标志的识别和测量有助于提高平衡剖面和缩短量的计算精度。在这五种情况下,测量应变量首先要找到视域内代表最大应变方向的变形前和变形后的长度,然后计算不同视域下的变形量并找出最大应变量,利用应变公式计算变形率。例如:大别山构造带龟山组是一套单斜地层,它的显微变形很发育,显微褶皱显示其缩短变形量达57%,由于龟山组是单斜地层,其样品所代表的地层厚度内其缩短量为57%。  相似文献   
16.
红河断裂带中南段断层岩FT测年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红河断裂带中南段18个糜棱岩、12个角砾岩、10个碎裂岩和8个砂砾岩的显微结构详细观察,部分典型样品的磷灰石裂变径迹测年(简称FT测年,以下同),获得了红河断裂带中南段断层活动转换过程中微观特征的变化:糜棱岩的微结构特征显示红河断裂带早期断层活动为左旋走滑,糜棱岩和未变形的砂砾岩FT年龄均>20Ma,表明这期间红河断裂带曾发生一次构造热事件;碎裂岩和角砾岩的微结构特征显示红河断裂带后期断层活动为右旋走滑,微结构特征不同的碎裂岩和角砾岩的FT年龄可分3个时段(9.9~12.7,6.8~8.4,2~4.6MaBP),表明红河断裂带中新世以来曾发生3次断层位错事件  相似文献   
17.
有限应变测量的关键原理——摩尔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60年代,在板块理论建立的同时,对变形岩石和矿田构造作定量分析以替代定性分析的有限应变测量方法也建立了起来。定量分析的主要标志是将摩尔圆方法从力学引入到地质学,同时也引入矿田构造分析中,并且得到改进与发展。有限应变摩尔圆为分析岩石大变形而建立,极摩尔圆随后为分析广布于野外岩石中的一般剪切变形而建立。我国著名学者李四光在此之前将应力摩尔圆和库仑准则从力学领域介绍到构造地质学,尔后一些中国学者为改进和发展极摩尔圆方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本文以浅显的方式解释摩尔圆的基本概念和作图方法,附带做些练习和解答。  相似文献   
18.
成岩成矿深度的构造校正测算方法,是从测算压力中先消除掉构造附加静水压力之后再计算上覆岩石厚度,即成岩成矿深度的方法。该方法基于对地壳岩石处于固体应力状态的认识之上,采用弹性固体模型代替静止流体模型,对“上覆岩石重力在数值上等同于该点所承受的静水压力”这一通常的认识提出了不同见解,比沿袭至今单纯用压力/比重(或密度)方法得出深度更符合于实际情况。本文介绍了该方法的理论基础和野外地质研究方法——开展变形岩相形迹填图,在室内利用三维变形和古差应力测量,根据样品所处构造部位和性质,选择不同的参数换算成矿时差应力的众值。以胶东玲珑——焦家式金矿床为例,求得成矿深度仅3.5km或更浅,进而提出更深部位存在深部金矿富集带的预测意见。胶东几个大型金矿深部第二富集带已揭露的勘探资料证实这一认识比较符合实际情况。用这一方法测算出大别超高压带含柯石英榴辉岩形成深度仅32km多,而不是用压力/比重方法估算的100多公里,这为大别造山带的构造格局和演化历史的研究提出新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剪切位移测量公式是研究韧性剪切带中的常用公式,但该公式的代数推导较为复杂,难以被构造地质学研究领域的人们所接受,作者提出了更直观和易董剪切位移测公式的几何证明法。  相似文献   
20.
王嘉荫先生原籍河北省永年县,他生长在一个贫寒而有教养的家庭。六岁上私熟,学过《四书》《五经》,九岁转入县城公立学堂,十三岁考入县城中学。他学习钻研刻苦,成绩一直名列前矛。1929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当时17岁。1931年升入北京大学理学院本科地质学系。1935年毕业留校任助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