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质学   18篇
  2023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中央亚洲活动带是世界上重要的铀成矿带之一,我国的天山-阴山-燕山以北地区正处于此带内。文章以成熟陆壳控矿理论和多岛海地质构造演化理论为基础,在系统分析该成矿带不同构造单元古生代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反映的大地构造属性的基础上,探讨了该带地壳成熟度及其对后期砂岩型铀矿成矿作用的影响,并建立了相应的砂岩型铀矿时空定位模式。  相似文献   
12.
新疆萨瓦布其地区含铀煤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萨瓦布其地区煤岩型铀矿化产于中-下侏罗统克拉苏群煤层中,该套含煤地层形成于温湿条件下的山前辫状河和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环境中,在成岩以后的后生阶段遭受了3次构造运动的影响,其中喜山期构造运动对煤岩型铀矿化最为有利。该区含铀煤变质程度较低,在后期构造运动中发生高角度倾斜甚至倒转,煤岩型铀矿化主要受后期的潜水氧化带、煤层产状以及断裂控制,具明显的后生富集成因特征。  相似文献   
13.
刘红旭  陈祖伊  郭华 《矿物学报》2011,(Z1):265-266
欧亚大陆上存在一条横穿大陆的东西向铀矿带(Серых,1999),该带东段大致与中央亚洲活动带重合,向西沿东欧陆块(俄罗斯地台)南缘的古生代褶皱带延伸,直抵大西洋东岸。该带中已探明众多不同类型的铀矿床,特别是砂岩型铀矿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经初步估算,该铀矿带集中了世界铀资源量的50%和俄罗斯铀资源量  相似文献   
14.
查干诺尔盆地构造演化与铀成矿作用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红旭  郭华  卫三元 《铀矿地质》2004,20(6):344-351,357
本文着重从盆地构造演化这一角度出发,论述了盆地构造演化对盆地结构、沉积充填序列、水文条件、铀活化迁移等与盆地铀矿化作用关系密切的因素的控制作用,认为盆地构造为查干诺尔盆地铀矿化作用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控制了查干诺尔盆地铀矿化的成因类型、分布范围及矿化程度。受盆地构造演化特征的影响,盆地内铀矿化存在两种类型,即潜水氧化带型和局部性层间氧化带型。  相似文献   
15.
阐述了微生物成矿作用的基本概念、近年来铀的微生物成矿作用实验研究进展和研究成果;着重指出关于实验模拟微生物对成矿元素的吸附、迁移和还原富集能力的最新观点和思路,包括铀的微生物成矿作用的可能途径、参与成矿的方式、成矿作用机理及与此相应的实验模拟等,并提出铀的微生物、有机和无机综合成矿机理综合实验模拟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6.
花岗岩铀成矿作用的模拟实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花岗岩铀成矿作用的"铀预富集系"和沉淀等理论进行一系列实验模拟。对华南产铀花岗岩及其母岩进行"部分熔融实验",可知其寒武系等下古生界是形成产铀花岗岩重要母岩之一。实验表明,岩浆温度下产铀花岗岩流体(f)与共存相熔体(m)铀分配系数Kf/m测定值明显<1,这说明铀强烈趋向熔体,不断重熔会使花岗岩更富铀。岩浆结晶过程中流体(f)与结晶熔体(c)铀分配系数Kf/c随结晶作用加强而增长,说明对形成热液铀矿床有利。岩浆结晶过程中晶体与晶体共存相间铀的分配系数中,以含铁物质与铀矿物共存相间铀的分配系数为最大。此结果与产铀花岗岩含晶质铀矿,黄铁矿含铀较高,黑云母结晶捕获一定量铀的地质事实相一致。成矿前的"前提蚀变"阶段的铀活化实验得出,黑云母在白云母化时铀释出约达3%~30%;花岗岩白云母化过程中,全岩将有30%~60%的铀释出。在花岗岩白云母化时锆石迁出铀可达1.4%~21%。晶质铀矿在花岗岩白云母化时发生崩解和部分溶蚀,实验得出转入溶液的w(U)为(1.04~1.30)×10-6。大量水-岩反应的热液实验表明,在封闭体系统的溶液中,随压力(pH2O)降低,产铀花岗岩中的铀溶解增加(最高可增达2~3个数量级),从而打破了"压力降低铀沉淀"的一般传统说法。对热液铀矿成矿机理进行多次实验取得如下新认识:(1)适度脱碳酸(或脱CO2)对铀沉淀有利;也可使铀-硅-碳酸盐体系中的"铀-硅分离"沉淀;(2)成矿溶液"pH显著降低(落差)"是铀沉淀几大因素中的关键。这些实验结果证实和发展了"地层、岩石等预富集系"理论,并有重要找矿意义。  相似文献   
17.
当前国内外砂岩型铀矿勘查研究显示,砂岩型铀矿床中普遍发育有钛铁矿及其蚀变产物,且与铀矿物在空间上存在紧密的共(伴)生关系。目前,对于钛铁矿蚀变及其与铀沉淀富集关系方面的研究十分有限,多停留在电子探针微区分析及理论推测层面,特别是与钛铁矿蚀变矿物具有密切成生关系的含钛铀矿物是什么,钛铁矿蚀变及其蚀变产物对于铀的沉淀富集有何作用?这些事关铀成矿机理的关键性科学问题研究十分薄弱,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对于该类铀矿化成矿作用研究以及勘查找矿工作的进一步深入。笔者在前期研究工作的基础上,调研了国内外相关文献,对涉及到钛铁矿蚀变及其与铀成矿作用有关的研究进展及存在问题进行了梳理。研究发现,实验模拟与分子热动力学模拟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是成因矿物学以及矿床成矿机理研究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可以将矿物学及矿床学研究尺度从矿物尺度拓展到分子尺度、乃至原子尺度,可以真正揭示含矿砂岩中钛铁矿蚀变作用过程中蚀变矿物的生成序列、铀的迁移-沉淀-富集机理以及内在动力学机制。纳米科学以及多学科与地质学的交叉与深度融合,为成矿作用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手段,也为进一步深化铀成矿作用机理、丰富铀成矿理论提供了新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8.
构造活动性是核废处置场评价的一项基本判别要素。文中通过对东天山阿齐山—雅满苏地区磷灰石裂变径迹测年及 构造隆升剥蚀过程的模拟来评价核废处置场的构造活动性。结果表明阿齐山—雅满苏地区样品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集中分 布在81.7~51.4 Ma之间,反映出东天山地区晚白垩世—始新世存在一次明显的构造冷却事件,这与天山地区晚白垩世的抬 升剥露事件相一致。磷灰石裂变径迹长度介于13.60±0.11~14.36±0.10 μm之间,其长度标准差为0.98~1.22 μm,显示该区 磷灰石径迹形成后没有发生过明显的退火作用。根据地温梯度计算得到晚白垩世—始新世东天山阿齐山—雅满苏地区隆升 剥蚀速率为270~580 m/Ma。现有地质资料及热史模拟结果表明,东天山阿齐山—雅满苏地区在晚白垩世—始新世(84~49 Ma)期间经历了强烈的构造隆升—剥露事件,自始新世以后50 Ma以来,地壳处于稳定状态,新生代构造活动不明显,其 活动强度明显有别于天山其他地段。东天山阿齐山—雅满苏地区现在的构造地貌基本继承了晚白垩世的特征,处于构造活 动平稳期,符合核废处置场选址的构造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