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95篇
  免费   2556篇
  国内免费   5534篇
测绘学   386篇
大气科学   748篇
地球物理   1755篇
地质学   12445篇
海洋学   1176篇
天文学   149篇
综合类   480篇
自然地理   1346篇
  2024年   150篇
  2023年   544篇
  2022年   608篇
  2021年   615篇
  2020年   584篇
  2019年   619篇
  2018年   500篇
  2017年   523篇
  2016年   533篇
  2015年   610篇
  2014年   817篇
  2013年   638篇
  2012年   755篇
  2011年   755篇
  2010年   651篇
  2009年   637篇
  2008年   638篇
  2007年   623篇
  2006年   643篇
  2005年   566篇
  2004年   562篇
  2003年   513篇
  2002年   538篇
  2001年   608篇
  2000年   453篇
  1999年   341篇
  1998年   369篇
  1997年   446篇
  1996年   404篇
  1995年   375篇
  1994年   368篇
  1993年   317篇
  1992年   311篇
  1991年   239篇
  1990年   221篇
  1989年   172篇
  1988年   51篇
  1987年   38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18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12篇
  1976年   6篇
  1975年   5篇
  1973年   7篇
  1963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一个急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是对地下水补给和更新能力的评价.利用环境同位素技术研究地下水的补给和可更新性是当前较为新颖的方法之一.在西北干旱、半干旱的隐伏岩溶地区,地下水埋藏条件复杂,常规的地质勘探方法所能提供的水文地质信息有限,环境同位素方法在研究地下水的补给及可更新能力方面发挥了优势,可对传统方法进行补充和验证.其结果表明,研究区隐伏岩溶水形成较早,且有大量现代水的混入,平均混入量为54%.说明区内隐伏岩溶水的补给和更新能力较好.环境同位素分析结果还显示,大岔河隐伏岩溶水为一相对独立、半开放的水文地质单元,其补给来源部分为流域内大气降水、地表水的补给,部分为东南部三道沟岩溶地下水的补给;根据环境同位素EPM模型计算,地下水的滞留时间为36 a.地下水储存量为1.314×108 m3; 储水系数为7.29×10-3.这一结果与传统勘探方法的计算结果基本吻合,说明环境同位素方法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2.
GNSS地面测试环境中关于影响站址选择因素的考虑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卫星导航产品在投入正式运行之前需要在地面上对其进行测试和校准,因此需要在地面建立模拟天上GPS卫星星座的测试环境,并通过修建伪卫星发射塔来发射类GPS卫星信号。测试环境中关于伪卫星发射塔站址选择问题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硬件建设环节,它直接影响了系统的运行性能,本文通过对五个影响站址选择的因素进行论述,详细地说明了它们各自的影响特征,给出了相应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壬基酚聚氧乙烯醚及其降解产物对水生生物的毒理效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14.
15.
16.
本文首先用有限元方法对几种不同的地形模型进行了分析。所得的结论是:由于实际地球表面地形的起伏不平,水准测量资料与地形之间具有相关性,即水准点高程变化与该点高程之间呈相关性。最后,本文对今后水准测量资料的分析处理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18.
高焕臣 《海洋通报》1994,13(2):19-23
分析了风暴潮与天文潮非线性相互作用的结果,给出了增、减水的解析表达式,指出了潮汐预报精度在增、减水分离中的重要性,提出了提高潮汐分析预报精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仇朴章  刘忠 《天文学进展》1996,14(3):175-180
在文献」1「4 基础上,根据近年文选址实践中提出的问题,先进一步讨论了大气相干直径和时间的的物理和意义,然后强调了自由大气湍流的天文成像效应及选址中进行研究和测量的重要性。最后对差分像运动方法测量视宁度的定标和系统误差等问题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