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3篇
  免费   274篇
  国内免费   263篇
测绘学   351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293篇
地质学   1134篇
海洋学   141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175篇
自然地理   18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76篇
  2014年   147篇
  2013年   79篇
  2012年   129篇
  2011年   120篇
  2010年   92篇
  2009年   105篇
  2008年   112篇
  2007年   93篇
  2006年   89篇
  2005年   85篇
  2004年   72篇
  2003年   81篇
  2002年   87篇
  2001年   73篇
  2000年   69篇
  1999年   55篇
  1998年   54篇
  1997年   54篇
  1996年   50篇
  1995年   67篇
  1994年   46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31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64年   1篇
  1946年   1篇
  194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1.
于冬梅 《海岸工程》2002,21(2):59-65
信息时代的召唤,地球信息科学应运而生.经过10a左右的发展,地理信息科学已见雏形.总结了10a来地球信息科学的研究结果,并介绍了地球信息科学的研究内容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2.
地学研究对海岸带综合治理的部分贡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地学是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和自然地理学的专称。运用地学手段对海岸带进行综合治理(ICZM)是当前海岸带持续开发战略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可持续”发展意思就是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对海岸地区及其资源进行管理,并要把它当成一个长期的具体任务来完成。要想进行ICZM必须要有广博的知识,需要了解海洋和海岸岩石的成因和特征、沉积物和地形的特征,还要了解天气和气候、海洋水体以及海洋中包含的生物等。海岸体系这些组成部分的基本地学知识是ICZM得以实施的基础,因为地学可以帮助明确再生和非再生资源以及它们对经济发展的潜在作用,从人类健康、安全和生物环境保护这两个方面弄清和确定经济发展已经和将要对环境产生的影响,特别从人类健康和工程风险这些方面弄清和确定发展过程中会有哪些限制因素和灾害;通过环境基本条件和监控变化来区分自然环境变化和人类活动导致的变化等。  相似文献   
13.
“地学组织面临的新挑战以及对其现状和组织结构的影响”专题会议于 2 0 0 1年 1 0月 2 6日在柬埔寨首都金边与 CCOP第 3 8届年会同时召开。来自 CCOP成员国和合作国 /组织的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由 CCOP名誉顾问 YoshihikoShimazaki博士和何起祥教授主持 ,中国的蒋仕金先生被选为本报告的撰写人。参加会议的有柬埔寨、中国、印度尼西亚、日本、马来西亚、泰国、越南和菲律宾的代表 ,也有来自德国、瑞典、得克萨斯农工大学和荷兰的代表。虽然各国和地学研究状况不同 ,但是整个地区的地学组织面临的挑战是共同的。 CCOP成员国为了满…  相似文献   
14.
杭州湾乍浦断面潮流分布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2000年9月在杭州湾乍浦断面设置的8个潮流同步观测站的资料,对该断面潮流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结果表明:该断面大潮涨急时呈现两个大流速核;断面南部的流速要比北部的大,涨潮流速大于落潮流速。这对了解杭州湾水文特征有着一定意义,同时为杭州湾跨海大桥的设计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16.
主要根据台湾海峡的实测海流资料,以夏、冬为代表季节,分析了台湾海峡2—3个纬向断面的海流结构,计算出各断面的海水通量。结果表明:夏季,台湾海峡中、北部海域各层的海流一般偏N向流动,N向的海水净通量为3.32×106m3·s-1;冬季,高温高盐的黑潮水和南海水由南向北经南部断面进入台湾海峡,其海水通量分别为1.69×106m3·s-1和0.59×106m3·s-1;而东海水由北向南通过北部断面进入台湾海峡,其海水通量为1.02×106m3·s-1,其中,有0.40×106m3·s-1的海水沿着福建和广东近岸流进南海,其余0.62×106m3·s-1的海水在台湾海峡北部混合后随同黑潮水和南海水流入东海。总之,流经台湾海峡的N向海水净通量为1.74×106m3·s-1。  相似文献   
17.
1986—1988年黑潮的变异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对1986—1988年“向阳红09”号5个航次的黑潮调查及日本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指出,这一期间黑潮又发生一次大弯曲现象。本文讨论了这次大弯曲的形成、强盛、衰消过程,认为东海PN断面的流量变异与黑潮大弯曲有一定联系,还对黑潮流量及流轴摆动均作了最大熵谱分析,获得其主要周期。  相似文献   
18.
渤海海峡断面温度结构及流量的季节变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作者采用 POM模式 ,利用从卫星遥感资料反演的风和海表温度 (SST)数据并考虑 M2分潮作用 ,对渤海海域的温度、流场的三维结构进行数值计算。根据数值模式的计算结果 ,重点分析渤海海峡温度结构和水交换的季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风应力和 SST的季节性变化导致渤海海峡的水交换流型、温度结构和流量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  相似文献   
19.
近130年胶州湾自然形态和冲淤演变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胶州湾不同时代的海图为依据,采用人机产互方式,利用数字化板和地学软件,对胶州湾海底冲淤态势进行了半定量(精确到量级)分析,划分了湾内淤积区、侵蚀区,并给出了历史变迁趋势。结果表明,20世纪80年代以前,胶州湾基本处于淤积缩小状态,沧口水道和环流中心的海湾中部及沿岸各小湾为淤积区,湾口部分和外湾侵蚀;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胶州湾反向发展,转为侵蚀,侵蚀区从湾口向内湾经各水道辐射分布,仅侵蚀区之间分布着小片淤积区。  相似文献   
20.
闽浙沿岸上升流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将闽浙沿岸作为研究海区,采用坐标下三维斜压非线性的浅海陆架模式,综合考虑风、边界流(台湾暖流、黑潮、长江冲淡水)及地形等动力因子对上升流形成的影响,较好地模拟了闽浙沿岸上升流的分布。得出夏季闽浙沿岸近海岸区域有三个比较强的上升流中心,分别位于2520′N,12000′E、2640′N,12015′E、2720′N,12045′E附近,并且在对闽浙沿岸水文结构的模拟中,同样得出夏季沿岸的低温高盐区与计算出的三个较强的上升中心一致。冬季沿岸上升流的强度和范围都明显减弱,但在2520′N,12000′E和2600′N,12030′E及2830′~3000′N,12200′E附近仍有相对较强的上升流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