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6篇
大气科学   35篇
海洋学   3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新一代天气雷达产品在增雨作业时机判别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天津新一代天气雷达(CINRAD)的基本反射率、基本径向速度、回波顶高、累积含水量等产品和地面降水实况资料,分析了2003年5月28日飑线天气过程。结果表明:在同一环流背景条件下,局地作业时机的选择正确与否,将直接影响到作业效果。CINRAD可以监测到对流云的移动及生消演变过程,在进行人工增雨作业期间,要密切注意雷达回波的发展、演变趋势,选择最佳作业时机,特别是选择发展中的对流云作业效果更好一些;并给出了雷达判别指标。  相似文献   
12.
对流云人工增雨效果检验技术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婉  石玉恒  李宏宇  郭晓军 《气象科技》2014,42(6):1131-1136
对流云降水时空变差较大,利用WoodleyRosenfeld提出的建立在雷达资料基础上的移动目标单元法对对流云增雨作业进行效果评估。利用塘沽、北京及秦皇岛3部雷达资料,对其进行插值处理,确定移动目标单元识别和跟踪方法,然后在移动目标单元中确定催化单元和对比单元,记录每个单元的物理参量,利用Z-R关系反演降水量,对物理参量和反演降水量做统计分析,定量计算增雨效果的同时提供人工增雨的物理证据。应用该方法对2011年7月24日对流云人工增雨作业效果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催化剂进入云中后使得最大回波强度增强,回波顶高增加,从物理角度证明了催化对增加降水起到了一定作用。利用降雨率对增雨作业进行定量效果分析,结果表明该次作业相对增雨7.69%,显著度检验值0.043,增雨效果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13.
采用中尺度气象模式WRF结合自动站观测资料,对天津城区及附近发生的一次局地降水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和敏感性试验,研究了城市环境(城市地表、城市大气污染)对降水发生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城市地表引起的热岛环流,叠加海风环流后,改变了辐合线的位置和强度,直接影响了对流降水的发生及落区。城市大气污染状况可影响对流发展后的强度及降水量,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气溶胶浓度增大后区域平均降水量增加约25%;气溶胶的增雨效应主要表现在可增进对流云中液态水和冰相物质含量,增多的液态水物质被强的上升气流抬升到较高处冻结形成冰晶,这一过程中增多的凝结潜热又可促进对流发展,最终导致地面总降水量增多,研究个例中气溶胶浓度增加可使潜热加热率最大增加110 K·h~(-1)。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微波辐射计和风廓线雷达探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用性,利用天津全运会期间获取的GPS探空资料,分析不同天气条件下微波辐射计探测温湿度、风廓线雷达测风的误差特征。结果表明:晴天、云天和雨天条件下,微波辐射计反演低空温度廓线效果均较好,反演高空温度廓线误差较大,云天条件下,反演的整层温度廓线与探空实测值相关性最优;3种天气条件下,微波辐射计反演相对湿度廓线的误差均较大,与探空实测值的相关性也较差;晴天和云天条件下,风廓线雷达探测风向、风速的误差均较小,雨天风廓线雷达测风效果较差;晴天和云天条件下1750 m以上,雨天3000 m以上,风廓线雷达探测风速数据与探空实测值相关性较好,低空探测风速与探空相关性较差;3500 m以下,3种天气条件下风廓线雷达探测风向与探空实测值相关性较差,3500 m以上相关性较好,数值在0.6—1.0之间波动变化。  相似文献   
15.
京津地区酸雨变化特征及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梅  祝青林  王丽娜  朱玉强 《气象》2009,35(11):78-83
利用京津地区三个国家级酸雨观测站(北京昌平、上甸子和天津站)1993-2006年的酸雨资料,研究了京津地区酸雨空间分布及其季节特征,并利用M-K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其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京津地区的大气降水pH值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三个站点在冬季、春季和初夏基本一致,酸雨频率秋冬高,而春季和初夏低.但三个站点的大气降水、pH值和酸雨频率变化趋势差异显著.其中天津站在1990年代初较为严重,但14年间天津站酸雨状况有改善的趋势.昌平站降水pH值的M-K统计量为-3.17,说明1993-2006年昌平站降水酸化趋势显著,并通过了95%的置信度显著性检验.上甸子站代表了京津的郊区,2002年以前酸雨状况有所改善,2002年以后酸雨状况日趋严重.  相似文献   
16.
靳瑞军  宋薇  王兆宇 《气象科技》2012,40(4):635-641
基于多普勒天气雷达和天气图资料,并结合卫星反演云参数产品,对2009年4月18日出现在天津地区的一次大面积降水过程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在降水过程中的图像特征和卫星反演云参数分布特点,研究表明:①此次降水是层积混合云降水,主要受到500hPa河套低槽的影响,并配合地面江淮气旋的北上影响;②多普勒雷达反射率因子图上呈现出比较明显的初生、发展、维持、削弱四个阶段的特点,风廓线资料比较完整;③MODIS卫星过境时间,天津地区云粒子有效半径均在15μm以上,出现频数最多的云粒子有效半径为25~27μm,大气可降水与自动站雨量站1h降水量的大值区对应较好。  相似文献   
17.
利用2013年3月至2017年2月天津西青地基35通道微波辐射计观测资料,分析天津地区大气水汽和液态水特征。结果表明:天津地区各季节积分水汽和积分液态水的日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均呈单峰型日变化特征,其中夏季最大,秋季次之,冬季最小。各季节积分水汽最大值出现在23:00时(北京时,下同)的概率均明显大于其他时次,夏季和冬季的积分液态水的最大值出现在14时的概率最大,春季和秋季分别出现在10时和13时的概率最大。天津地区水汽密度由地面至3.5 km处逐渐减小,递减梯度由夏季、秋季、春季和冬季的顺序依次增大,各季节从1.5 km往上日变化均不明显。1 km以下,春季、夏季和秋季平均水汽密度的日变化曲线呈双峰型,主峰值分别出现在08时、11时和12时左右。冬季呈单峰型变化,峰值区出现在12-16时。液态水密度随高度分层变化,夏季的液态水密度大值区(0.08-0.14 g·m-3)为5-6 km,在18-20时出现最大值。秋季、春季和冬季液态水密度的大值区出现的高度为1.5-3.5 km,但数值依次减小,春季和冬季的最大值出现在05时前后,秋季则出现在02时左右。另外天津地区水汽、液态水与温度和降水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除夏季06-18时及冬季部分时次外,水汽与温度呈正相关。液态水与温度相关性较差,但与降水量呈正相关,全年液态水与降水量夜间的相关性大于白天。  相似文献   
18.
王婉  聂皓浩  陈超  郭晓军 《气象科技》2023,51(2):175-182
基于机载对空微波辐射计GVR讨论应用BP神经网络算法反演液态水路径时大气背景资料对反演结果的影响,为合理选择训练样本获取更准确的液态水观测数据提供依据,同时有利于了解反演算法的探测适用范围。文章选择多个历史探空资料,按照历史资料时间序列长度、季节和区域进行分类,建立不同类样本集训练BP神经网络获取反演方程,选择样本检验集模拟计算每类反演方程的反演精度,通过反演精度对比分析大气背景资料差异在反演云中液态水时造成的影响。结果表明训练样本的大气背景时空差异影响反演结果,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增加历史资料序列长度可以减小大气背景差异对反演误差的影响,但当时间序列长度到达一定程度时,增加历史样本量将不再是提高反演精度的一种有效措施。季节分类可以减小大气背景差异对反演误差的影响,但在实际应用中,资料分类带来样本容量减小,对一定时间序列长度的历史资料,按照季节进行分类并不能有效提高垂直累积液态水的反演精度。  相似文献   
19.
利用气象常规资料、自动站资料、FY-4 可见光云图和 NCEP/NCAR 1毅伊1毅再分析资料,对 2018 年 14 号台风“摩羯”残涡经渤海增强前后热力、动力和水汽特征进行分析,结论如下:台风登陆北上后变性为温带气旋,其热力结构呈非对称分布,垂直风切变具有温带气旋特征,台风残涡入海后高空辐散、整层涡度、水汽通量和水汽通量速度等物理因子均明显增强。利用 Petterssen 气旋发展公式探讨入海增强原因,台风残涡入海前,温度平流对台风发展起主要作用,涡度平流对台风发展起抑制作用,台风残涡入海后,温度平流和涡度平流皆有利于台风残涡增强。非绝热加热作用在整个研究时段有利于台风发展,降水释放潜热加热对台风入海增强有正反馈作用,这种作用表现为一种突发性增大的特征。海洋平坦下垫面和适宜的海温是台风残涡入海增强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非随机化人工增雨作业功效数值分析和效果评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自然复随机化方法对北京市人工增雨作业非随机化试验进行功效数值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统计检验方案功效差别较大,序列试验功效最差,当作业样本数较多时对比试验功效较高,其次为区域历史回归试验和双比分析方案,当作业样本数较少时区域历史回归试验功效比其他两种方案更高.功效与增雨效果、历史样本数、作业样本数都有关系,当作业样本数或历史样本数增多时,功效都会增大,但是增大的程度会随着样本数目的增多而趋缓.分类统计不一定可以提高检验功效值,要采用分类统计方案首先就要保证分类后的作业样本数下的功效值大于合并后作业样本数下的功效值.在综合分析影响功效的各种因素基础上选择区域对比试验、双比分析和区域历史回归试验对北京市2002~2007年人工增雨作业进行效果总评价,结果均表明相对增雨效果在10%左右,采用复随机化方案进行显著度检验,结果表明3种方案下显著度水平均达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