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10篇
海洋学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1.
本文对2004年9月3—5日发生在四川盆地东北部一次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分析认为造成“9.3”暴雨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与台风“桑达”共同作用下在四川盆地东北部形成了强阻塞气流;(2)云贵高原到四川盆地的西南低空急流将南方高温、高湿空气源源不断地向输送四川盆地,为四川盆地东北部暴雨提供了充沛的水汽;(3)500hPa四川盆地北侧的高空切变和700hPa西南低涡是“9.3”暴雨的主要影响系统。  相似文献   
12.
余建伟  姚立  张攀攀 《测绘通报》2015,(10):137-138
<正>一、引言近年来,机载激光技术在城市规划建设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它能够快速获取与处理城市的高精度三维空间信息,实现大范围、可视化、短周期的城市建设情况的动态监测,具有定量和客观的特征:一方面,能够有效地震慑城市违法违章建设活动,监督城市总体规划建设的执行;另一方面,也为处理城市灾害和紧急情况提供了高质量的、直观的空间信息支持,促进我国城市规划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为政府宏观决策和依法行政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南黄海新构造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定义了南黄海新构造运动的概念;提出了南黄海新构造运动的研究方法;阐明了南黄海新构造运动的机理,即受滨西太平洋构造域控制,是在老构造基础上的继承和发展;描述了南黄海新构造运动的基本特征;总结了南黄海新构造运动的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14.
了解海岸的变化对海岸开发利用有重要意义。利用1985年MSS数据、1992年陆地卫星TM数据和2002年陆地卫星ETM+数据,提取江苏盐城和南通地区岸线和海岸大坝,并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研究区大部分岸段为淤长海岸,南部和北部各有一段为侵蚀海岸。淤积海岸一个特点是不断出现的围海现象,从区域上看淤积快的地方,围海建立的养殖区面积也较大;从时间上看,1985—1992年围海面积远远小于1992—2002年的面积,这说明1992年之后人类活动增强。此外,近年修建的大丰港大坝北侧淤积,南侧侵蚀,显示海岸沉积物由北向南运移  相似文献   
15.
正一、引言中海达的iView激光高清全景系统主要是以高清全景相机为主体,同时可搭载主流的移动三维激光测量系统(如中海达的iScan、RIEGL的VMX-450、Optech的Lynx、Topcon的IP-S2等),并配套中海达公司成熟的软件产品,结合互联网街景地图、数字景区、数字城管、数字公路、数字航道等不同应用领域的业务需求,以满足实际应用为向导,通过标配和定制化的技术手段实现项目的快速实施。iView系统由两大硬件组成。1.高清全景相机目前,中海达iView激光高清全景系统提供两  相似文献   
16.
基于GA-ANN的苏锡常地裂缝危险性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文章以苏锡常地区地裂缝危险性评价为例,利用遗传算法(GA)对人工神经网络(ANN)进行改进,先用GA优化BP网络初始权重,再用BP算法修改网络权重,实现不同尺度的同步调整。选择30点的不同地质条件组成样本对所建模型进行训练,评价指标包括:基岩埋深、基岩起伏度、地下水位、地面沉降梯度、含水层导水系数和粘性土层厚度。经过500次GA迭代,得到苏锡常地区地裂缝ANN模型的最佳权重组合,该耦合模型能对全区地裂缝地质条件进行正确分类,精度接近1‰。  相似文献   
17.
长江中下游地区铁、铜等成矿规律研究   总被引:29,自引:8,他引:29  
本文反映了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75-55-02-01专题的地质研究成果,论文探讨了长江中下游区域成矿的地质背景和构造演化,提出燕山期本区为大陆板块内部的断块与裂陷交织的构造-岩浆-成矿带。燕山早期,以NWW—EW向为主的岩石圈断裂,控制了铜、钼、(金)矿带的分布;燕山晚期,以NNE—NE为主的岩石圈断裂,主要控制了铁及铁-铜矿带的分布。矿带内各矿田的位置,受基底构造和盖层构造的联合控制。根据环形构造、线性构造与侵入岩体的关系,建立了本区矿田构造垂直分带的“三层结构”模式。首次研究了主要赋矿层位——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地球化学,包括有机碳含量及与金属成矿的关系。对中生代侵入岩的岩石化学和含矿性进行了系统研究,划分了3个成岩成矿亚系列。在综合研究区域构造、沉积、岩浆、成矿等作用演化的基础上,提出本区存在两个成矿系列,即沉积成矿系列(古生代为主)和岩浆成矿系列(燕山期为主),后者是本区主要的金属成矿系列。两个系列的叠加复合是本区区域成矿的一个特色,是造成矿床多样性和复合性的重要原因。论文讨论了铁矿带和铜矿带的区域分布及二者的相互关联,并论述了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在环太平洋矿带中的地位和特色。  相似文献   
18.
位于印支和扬子地块间的红河断裂带是东南亚最重要的构造带之一,长期以来为国内外众多地质学家所关注.该断裂带经历了早期(古近纪)大型左旋走滑和后期(新近纪以来)的右旋走滑运动.断裂西南侧糜棱岩面理走向一般310°~320°,倾向北东,倾角60°~70°.  相似文献   
19.
周殉若 《地质论评》2005,51(6):632-632
由南京大学周金城、王孝磊编著的《实验及理论岩石学》一书已于2005年6月出版,它是岩石学教材方面的一本新书,值得一读。  相似文献   
20.
监测自然衰减技术(MNA)是修复地下水土有机污染最经济和有效的方法之一。在自然衰减的评价中,美国主要是从3个方面的证据来揭示自然衰减的发生:污染物质量减少;表征生物降解的地球化学指标的变化;通过微生物降解菌研究为生物降解提供直接证据。本文总结了目前国际上获取自然衰减证据的主要方法:污染物浓度变化趋势统计法、污染物质量守恒和质量通量分析法、溶质运移的解析模型、溶质运移的数值模型、地球化学证据方法、稳定同位素方法和微生物菌群研究等方法。我国在自然衰减评价方面的研究较少。由于自然衰减修复时间较长、修复效率较低,在实际应用中,联合运用强化衰减修复技术和MNA技术成为地下水土治理的主要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