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3篇
  免费   174篇
  国内免费   162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21篇
地质学   805篇
海洋学   17篇
综合类   72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多样化的产出环境和30×108年的分布历史表明,鲕粒成因一直是一个谜一样的沉积学难题,争论的关键问题是其究竟是有机(微生物)成因还是无机成因。来自于华北地台武系苗岭统徐庄组鲕粒滩相灰岩顶部的方解石巨鲕表现出同心状、放射-同心状和泥晶质的沉积组构,在鲕粒核心和鲕粒皮层中保存着精美的葛万菌(Girvanella)化石所主导的光合作用生物膜的钙化作用残余物,这为研究鲕粒形成与光合作用生物膜之间复杂的成因联系提供了一个较为直接的微生物证据,因为葛万菌可相对较为肯定地类比于近代的钙化织线菌(Plectonema)丝状蓝细菌化石。所以说,在伴随着后生动物辐射的武纪蓝细菌繁盛的方解石海中,尽管形成放射状鲕粒皮层的放射纤维状方解石的沉淀作用机理还没有得到完全彻底的了解,但是这些巨鲕确实表现出光合作用生物膜诱发、滋养并促进了鲕粒形成的直接证据,进一步支持了"鲕粒沉积可以作为一种不同的微生物岩体系新类型"的重要科学理念。  相似文献   
12.
本文运用系列黏土矿物学和碳酸盐结构占位的方法研究了蓟县中、新元古界剖面出露的碎屑岩和碳酸盐岩.这些方法包括了伊利石结晶度、绿泥石结晶度、黏土矿物组合、粒度分布、多型、有序度、Mg/Ca离子占位以及地质温压计.结果表明:伊利石结晶度Kübler指数范围为0.37°~1.37°Δ2θ,绿泥石结晶度árkai指数范围为0.31°~2.40°Δ2θ,以及1Md的多型,一致指示本区处于晚期成岩作用影响范围,仅非常有限局部达到了初始变质的状态;黏土矿物组合主要是伊利石、伊蒙混层、绿蒙混层和高岭石;粒度分布范围为8~24 nm,其上界(23~24 nm)达到了NEWMOD计算的理论成岩带/近变质带界限,与结晶度数据一致,也表明了本区处于晚期成岩阶段.白云石有序度的数据表明,本区碳酸盐岩白云石的有序度值范围为0.19~0.99,可分为4个带:甚低级有序带、低级有序带、中级有序带、高级有序带.与川东石炭-二叠系碳酸盐岩相比,中低级有序带有一定的油气前景.本区由西向东,由甚低级有序带变化到高级有序带,白云石有序度升高.估计的成岩作用温度为183~200±20℃,压力为330 MPa,古地热梯度为17~21℃/km.  相似文献   
13.
14.
四川盆地蕴藏着丰富天然气资源,其中筇竹寺组页岩对盆地中下组合天然气聚集作出巨大贡献。通过对川西和川中震旦系—武系及上覆志留系—三叠系多层系储集层中天然气特征精细对比发现,以筇竹寺组页岩为主要烃源的油气资源极为丰富、类型多样:(1)既有典型原油裂解气,甲烷碳同位素较轻(<35‰),分布在资阳地区震旦系、太合地区武系沧浪铺组(角探1井)及川西北河湾场/吴家坝的茅口组。它们成藏时间早,在岩性圈闭或岩性-构造圈闭得以长期保存;(2)页岩超晚期释放气,分布广泛,高石梯—磨溪、太合、威远等地区下组合震旦系—武系均以该类天然气补充成藏为主,甲烷碳同位素较重(>35‰),如未遭受过硫酸盐热化学还原作用(TSR)的改造则具典型甲、乙烷碳同位素倒转(δ13C113C2)特征,该类气藏具多期次复杂成藏过程,但超晚期页岩来源天然气的持续补充控制着聚集丰度;(3)中组合泥盆系—三叠系(须家河组之下)天然气以断层沟通的页岩超晚期释放天然气成藏为主。综合分析可见,筇竹寺组页岩(与页岩气)保存较好区域是...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贵州下武统黑色岩系中铂族元素物质来源及钼-镍、钒多金属形成的沉积环境与成矿作用,在钼-镍、钒多金属层及其顶底页岩、底部硅质岩中采集样品测试分析。通过对样品中金、铂族元素含量(质量分数)及其地球化学特征值研究,结果表明:黑色岩系中金及铂族元素含量显示协同变化特征;Pd富集,Ru、Ir亏损明显,Pt、Rh、Os基本持平或略有变化;样品的原始地幔标准值标准化模式配分曲线从Os、Ru、Rh、Ir、Pt到Pd大致呈“W”型,配分曲线略呈左倾,总体上呈现w(Pd)>w(Pt)>w(Os)>w(Rh)>w(Ru)>w(Ir)的变化关系;黑色岩系铂族元素来源与正常海水及海底热水喷流作用关系密切,地外来源可能性极小;黑色岩系钼-镍、钒多金属层中铂族元素的富集存在单独成矿作用或成矿作用的叠加,而且在钒多金属层内局部存在分层或条带分异。  相似文献   
16.
为解决华南湘赣中、南部纽芬兰统-第二统沉积环境一直存在的深、浅海之争,通过对8条剖面岩石学特征、放射虫分布和岩相调查,结合地球化学数据等,分析了古水深等沉积环境特征.研究发现,湘赣中部娄底、邵阳、衡阳、萍乡地区可见疑似放射虫化石的分布,化石应沉积于当时的海盆中心区,且Si以生物来源为主.全区广泛发育弱水动力的水平层理,杂砂岩Td平均值为5.94,δ30Si平均值为0.1‰.本区牛蹄塘组、香楠组和牛角河组可划分5种岩相类型、3种岩相组合(海底扇中扇亚相、海底扇外扇亚相、陆隆亚相).结合主量、微量和稀土元素数据等综合分析,认为湘赣中、南部纽芬兰统-第二统沉积时期海水滞留缺氧,以半深海陆坡-陆隆环境为主,东南部略浅.   相似文献   
17.
18.
通过分析目前武系已有的δ13C数据,从中至少可筛选出4次具有跨板块对比潜力的碳同位素漂移事件.由下至上标定为:(1)武系底界幅度介于4‰~10‰的负漂移,相当于"BACE";(2)纽芬兰统幸运阶之顶至第2阶底,幅度大于5‰的正漂移,相当于"ZHUCE";(3)第二统与第三统界线处δ13C最小值为-3‰~-5‰的负漂移,对比为"ROECE";(4)芙蓉统排碧阶底部幅度约4‰的正漂移——"SPICE".这4期碳同位素漂移与海洋环境重大变化及其引发的生物演化事件在时间上存在关联性,表现为:"BACE"与同期的大洋缺氧事件以及艾迪卡拉纪生物灭绝事件对应;"ZHUCE"与扬子地台第3小壳化石组合带对应;"ROECE"与同期三叶虫绝灭及海进事件对应;"SPICE"则与同期三叶虫绝灭及海退事件对应.另有一些源于区域剖面的漂移,其是否具有大区之间的对比意义,尚需对不同板块的同时代地层做更多的数据测试方可定论.  相似文献   
19.
塔里木盆地覆盖区寒武系生物地层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球有关武系生物地层的材料大都来自露头区,而鲜见于钻井材料。依据塔里木盆地中石化的11口探井及中石油的库南1井,报道武系生物地层研究方面取得的一些新进展:发现小壳化石、微古植物等15个门类的微体化石(小壳类及牙形类58属73种,微古植物29属30种),其中软舌螺类Paragloborites,Circotheca,...  相似文献   
20.
湘西花垣地区铅锌成矿规律及矿床成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垣铅锌矿田位于湖南省花垣县城南西,属大型-超大型的MVT型铅锌矿,大地构造位置为扬子路块东南缘、江南古陆西侧的褶皱带上(刘文均等,1999)。矿床呈北北东向展布,自北而南分别为耐子堡、半坡、李梅、土地坪、渔塘等矿段。矿区地层自上而下为:①中上武统娄山关组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