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3篇
地球物理   19篇
海洋学   7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1.
超大型浮体在海洋资源开发和海洋空间利用方面有重要应用前景.非均匀海洋环境中的水弹性响应是其应用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在近海中最典型的非均匀海洋环境当属由于底部变化引起的非均匀现象.本文分别采用多重尺度法(零阶近似)和常规的有限水深势流格林函数边界积分法,对底部呈二维缓变情况下超大型浮体的水弹性响应问题进行了研究和对比,并与实验工况进行了对照.两种方法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证明非均匀海洋环境确实对超大型浮体的水弹性响应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电离层声重波引起的高频多普勒频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给出了电离层中存在电离运动时的高频无线电波的多普勒频移的表达式,讨论了用高频多普勒阵研究电离层声重波扰动有关的若干电波传播问题。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于计算Pnl波格林函数的广义地震射线方法进行了改进。包括:1.简化了地震射线的描述方法;2.将射线按其运动学相似性进行分组计算,从而较大地提高了计算速度;3.进一步推广用于计算SH波部分的响应。对于1983年山东菏泽地震和1985年云南禄劝地震,用综合地震图方法模拟了763型长周期地震仪的Pnl波记录,求出两个地震的断层面解答,其结果与有关研究所得该地区构造应力场的图象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4.
本文运用Maslov渐近理论编写的二维横向非均匀介质中的理论地震图程序,与其它类型算法作了精确对比,结果表明,在层状介质模型中,本程序的结果无论振幅还是波形对比都与反射率法基本相同。对于二维横向非均匀模型,在射线理论的非奇点处,本算法与射线方法基本一致,在射线理论的奇异点处,Maslov方法消除了射线理论所固有奇点,提高了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15.
变深区浅水波的绕射和折射计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德筠  沈国光 《海洋学报》1995,17(2):108-116
本文开发了基于射线理论的浅水波计算程序,提出了一种解决射线相交的简便方法.应用非线性长波方程,以波浪对圆柱形人工岛和海凹的绕射、折射及对坡岸的斜向入射为例,进行了数值计算.在变深区的开边界处,利用射线理论给定入射波,获得了与实际观测相吻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汶川地震触发的最大滑坡——大光包滑坡是受控于斜坡先期层间构造错动带(软弱层)的大型地震滑坡, 该软弱层不但遭受了强烈的历史构造碎裂, 还在地震中产生了大面积新生震裂, 其成因及对大光包滑坡启动的贡献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焦点。以大光包滑坡为地质原型, 将层间构造错动带概化为含软弱层单元地质体模型, 基于地震波射线理论, 建立了垂直P波入射过程考虑软弱层顶底界面波场转换和时间延迟的动力响应理论模型, 开展了垂直振动作用下含软弱层单元地质体振动台模型试验, 获得了软弱层应力放大特征及受地震强度和频率的影响规律, 揭示振动波在软弱层顶底界面的波场转换和能量分配产生了振幅衰减, 以及因软弱层与上下硬层介质属性差异造成的时间延迟, 共同导致应力分异和叠加, 促使软弱层应力放大; 从而认为, 强震过程中大光包滑坡先期层间构造错动带应力放大导致了带内岩体碎裂, 降低了滑带岩体抗剪强度, 从而促使强震过程中滑坡快速启动。   相似文献   
17.
井间地震层析成像的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6  
综述了井间地震层析成像研究的现状,给出了小波变换域井间地震层析成像方法的最新进展,并对井间地震层析成像研究给予展望。  相似文献   
18.
随机介质表征的地球介质自组织性,体现了地球内部复杂介质的统计性特征,对理解地球内部构造和动力学演化有重要的意义.波前愈合效应是自组织介质散射效应的体现,会导致高频近似射线理论的计算走时和真实波场到时有一定的差异.为了研究射线理论在自组织介质中的适应性范围,本文选取高斯型和指数型自相关函数来描述自组织介质,采用非均匀化多尺度方法进行大尺度地球模型的波场模拟.利用互相关方法求取背景速度场与附加自组织介质速度场之间的波场走时差,并与由射线理论得到的走时差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非均匀化多尺度方法在节省计算时间的同时,又可保持计算精度.介质相关长度越小、波长越长且传播距离越远时,波前愈合效应越强.当相关长度a、波长λ以及传播距离L之间满足a/(λL)1/2≤0.5时,波前愈合效应显著,且随着比值减小两者差异增大,波前愈合效应在增加,在该范围内射线理论计算走时的误差较大.  相似文献   
19.
地震体波走时层析成像方法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球介质参数是地震深部探测的重要目标,蕴含了丰富的地球结构和演化信息.全波形反演技术由于计算量大的原因,目前阶段在实际壳幔结构成像应用中还存在较大的难度.基于P波和S波到时的体波成像仍然是壳幔精细速度结构成像的重要途径.本文主要介绍了三种具有代表性的地震体波走时层析成像方法,即基于高频近似射线理论的成像方法、基于程函方程数值解的初至波成像方法及有限频成像方法.基于射线理论的成像方法计算量小,计算效率高,长期以来是体波成像的主要方法之一;基于程函方程数值解的成像方法,在初至波走时成像方面有优势,但是要求网格节点较密,计算量大;有限频成像方法基于波动方程理论,比射线理论包含更丰富的介质信息,但是由于计算量大,目前在实现过程中引入简化的假设,成像效果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20.
雷达波偏移方法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为了解决由于点状体的绕射和倾斜界面造成的失真现象,本文从探地雷达偏移处理的基本原理出发,分别介绍了以射线理论为基础的绕射扫描偏移和以波动方程为出发点的克希霍夫积分偏移、有限差分偏移以及有限元偏移.随着计算机的高速发展,运算速度得到了明显提高,目前,以波动方程为基础的偏移方法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由于它的高精度等很多优点受到了人们的欢迎.总结了各种偏移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为探地雷达进一步的偏移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