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大气科学   1篇
自然地理   2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河西走廊沙区沙面稳定性指标的观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勤、武威-古浪、临泽3个沙区9个指标的研究结果表明,沙面稳定性主要与植被盖度、≤0.074mm细沙土含量、0.3~0.1mm中细沙含量及>0.5mm粗沙含量有关;0.3~0.1mm的中细沙是沙面中最不稳定的因素,≤0.074mm细沙土主要为粘土成分。沙面稳定及活化的组合作用主要是以细沙土与植被盖度为代表的固化作用和以细沙土为代表的固化作用以及以0.3~0.1mm中细沙为代表的活化作用;临泽、武威-古浪沙区较民勤沙区不易固定的原因主要是活动性大的中细沙显著多于粗沙;于降水前在沙面上施撒粘土可大面积固定沙丘,尤其在水分条件限制造林密度不易过大或造林难以成活的重沙害区是一种有效的固沙措施。  相似文献   
12.
粘土沙障及麦草沙障合理间距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16  
确定机械沙障障间距的基本原理是障间风蚀沙量等于积沙量。障间凹曲面面积与障间距及沙面坡度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回归关系,运用这种回归关系就可以建立障间风蚀沙量等于积沙量的等式方程。在民勤沙区取样分别建立粘土沙障和麦草沙障的风蚀沙量等于积沙量的等式方程,计算出沙面坡度0°~8°和0°~10°的粘土沙障和麦草沙障间距分别是253.1~185.9 cm和261.4~155.0 cm;粘土沙障高度应为适宜高度范围内的最小值;粘土沙障在障高为15 cm、沙面坡度>8°时障间没有风蚀。麦草沙障在坡度>10°时障间没有风蚀;15 cm高的粘土沙障和固沙有效高度13 cm的麦草沙障的最小间距分别是185.9 cm和155.0 cm;若需要在固定就地沙面的基础上接纳外来流沙或者需要风蚀部分就地沙粒时,可将接纳沙量或风蚀沙量的平均厚度作为参数之一计算障间距;按照风蚀沙量≤积沙量的障间距设置的沙障,其方格形式只适合在害风方向多变的地段设置。  相似文献   
13.
河西走廊50a治沙措施应用中出现的问题及未来思路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常兆丰  刘虎俊 《中国沙漠》2001,21(Z1):87-91
河西走廊的防沙治沙在我国西北沙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50a的防沙治沙也是对所采用治沙措施的检验。50a来河西走廊沙区采用的治沙措施主要有植物治沙、机械沙障固沙、封沙育草、机械沙障与栽植灌木相结合以及营造沙区护田林网等。治沙措施的应用在实践中表现出来的问题主要是:①植物治沙的适用范围不清,提取地下水造林成为生态环境继续恶化的因素之一;②造林密度过大,导致人工固沙植被大面积衰败死亡;③机械沙障的应用受到限制;④封沙育草的预期结果不明,实际应用存在盲目性;⑤措施的选用和措施之间的搭配凭借主观经验,其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⑥打井开荒大量提取地下水,是治沙进一步生态环境退两步的最主要因素。解决上述问题的根本出路是综合治沙。综合治沙是防沙治沙的唯一正确之路,是今后治沙科技进步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4.
几种主要固沙措施的价值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常兆丰 《中国沙漠》1995,15(2):187-190
以甘肃民勤沙区为例,采用ABC分析法选取了当地6种主要固沙措施,将其功能分解为主要功能和次要功能。主要功能定义为固阻流沙的功能,以1-蚀积系数表示;次要功能定义为改善土壤理化性质的功能,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全氮量和<0.1mm的沙粒的相对值表示,调查计算了固沙措施功能周期内的全部成本,从功能和成本两方面进行了价值分析,为选用固沙效果显著且投资相对低廉的固沙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甘肃河西地区经过60多年的防沙治沙,在绿洲边缘形成了一条积沙带。民勤绿洲边缘积沙带高4.8~18.6 m,宽30.4~461.4 m。为什么有的地段积沙带高大,而有的地段积沙带相对矮小,或者有的地段积沙带较宽,而有的地段积沙带较窄?对此,以民勤为研究区,通过对民勤绿洲边缘积沙带进行了调查,运用相关分析等方法和SPSS软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 民勤绿洲边缘积沙带按形成方式可分为天然灌丛积沙带、乔木林带积沙带、人工固沙林积沙带3种,其中天然灌丛形成的积沙带相对高大,而农田边缘单纯的乔木林带形成的积沙带最窄。(2) 控制积沙带高度的环境因子主要是积沙带与主风向的夹角,即积沙带与主风向的夹角越小,则积沙带的高度越低。上风向对准风沙口时,则积沙带与主风向的夹角越小,积沙带的宽度亦越小。(3) 典型相关分析结果好于单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积沙带的形态主要是由其宽度、宽高比和断面形状决定的,而影响积沙带形态特征的环境因子主要是上风向是否对准风沙口以及沙源的距离,亦即当上风向未对准风沙口时积沙带较宽且断面积较大,积沙带与上风向沙源距离越小则积沙带越高大。  相似文献   
16.
以甘肃省靖远县永新乡为研究区,通过农户调查获取资料,运用线性规划方法对干旱区生态-经济结构进行分析,寻求有效保护生态环境和增加农业产值的途径。当地调整农业种植结构的潜力很大,调整农业种植结构不仅能保证退耕不减收,而且还会有一定的增收;在调整种植结构的前提下,通过退耕还林还草和荒山禁牧,可有效增加干旱地区的植被盖度;在当地压砂田可显著提高农业产值,砂田种植糜子经济效益最高,而种植扁豆效益最低。  相似文献   
17.
民勤西沙窝生态气候变化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常兆丰 《气象》2000,26(5):48-50
(1)分析得到勤试验站13个观测指标中的145个统计项中的前6个主成分最大载荷因子的多年变化特征是:年日照时数70 ̄80年代持续下降;年平均气温60 ̄80年代下降;年大风日数呈波浪式上升;年最大风速有增无减;8月降水量相对稳定。当地的气候环境在80年代中期以前朝良性方向发展,80年代中期以来进一步恶化。(2)年沙法暴日数的多年变化特征与年日照时数有较大的相似性;年平均最高气温、年平均地温和7月份极  相似文献   
18.
降水在沙丘中的运动特征研究——以甘肃民勤沙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然降水和辅助人工模拟降水试验表明在民勤沙区,降水在沙丘上的下渗深度主要受沙面状况的影响。沙丘表层土壤田间持水量大小影响降水下渗,表层粉粒和粘粒含量影响田间持水量,降水量的大小与水分下渗深度的相关性并不显著;降水强度在29.8mm·d-1以内时,固定沙丘上的最大含水层为10~15cm,降水的下渗速率只有10~15cm·d-1;在半固定沙丘上,28.2mm·d-1以内的降水的最大含水层为30~35cm,降水的下渗速率只有15.0~17.5cm·d-1;在流动沙丘上,21.7mm·d-1以内的降水强度的最大含水层为130~135cm,降水的下渗速率可达32.5~33.8cm·d-1;在固定沙丘和流动沙丘上,8mm·d-1以内的降水很快蒸发损失,而在半固定沙丘上能保存较长时间;与固定和半固定沙丘相比,流动沙丘表面水分(即7~8mm以内的降水)最易在短期内蒸发损耗。  相似文献   
19.
民勤荒漠区气候变化对全球变暖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全球变暖已成为一个全世界广泛关注的问题。那么,荒漠气候是如何响应全球变暖的呢?以中国西北典型荒漠地区民勤为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民勤荒漠区年平均气温的抬升速率高于20世纪全球气温抬升速率和中国近100 a气温抬升速率;2—6月和11—12月月平均气温表现为不同程度增温趋势,其中,2月增温最明显;从20世纪全球最暖的80—90年代开始极端最高气温变幅明显增大,极端最低气温间歇式下降,极端最高气温和极端最低气温的不稳定性增大;在变暖的同时,降水量表现为增加趋势;1956年以来当地沙尘暴发生日数表现为减少趋势,其原因主要是1961年以来当地的空气相对湿度增大,暖湿气候是导致沙尘暴减少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民勤荒漠生态区划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民勤属于典型荒漠化地区,20世纪50年代以来,当地以造林为主防沙治沙,然而生态环境持续恶化。民勤的荒漠化形式要求我们重新审视我们的荒漠生态对策。以民勤荒漠区为例对荒漠生态区划进行了初步探索,上与综合自然区划相衔接,下与区域规划相结合,增加了生态设计的内容,区划出了人为活动的区域、范围和干预的强度,因此更具体化、更具实际操作性。提出了一些荒漠生态区划方面必须坚持的原则,在建立指标体系时,考虑了人类活动的影响和资源利用方式,以及以节水和保护水资源为中心和以封育保护为主的荒漠生态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