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9篇
地球物理   12篇
地质学   1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殷琳  楼梦麟  康帅 《地震工程学报》2020,42(6):1409-1416,1456
通过二维数值计算,讨论合理建立阻尼矩阵对高重力坝时域内进行地震反应计算的重要性。首先,以4个不同坝高的混凝土重力坝为计算对象,将三种地震波作为水平输入,解得6种不同的阻尼矩阵形式下坝体的地震反应。然后以频域内解为标准,研究各种阻尼矩阵的合理性。研究结果表明:坝高超过250 m高的重力坝在时域内进行的地震反应计算是长周期系统的动力分析问题,应重视阻尼矩阵的建模方式,不宜采用单频率参数的质量比例阻尼矩阵和刚度比例阻尼矩阵,应采用双频率参数的Rayleigh阻尼矩阵,在确定2个频率参数时除采用坝体基频外还应考虑激振地震波的频谱特性以获得合理的坝体地震反应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12.
13.
基于2009~2015年中国大陆GPS水平速度场数据,采用DEFNODE负位错反演程序计算红河断裂带的断层闭锁程度和滑动亏损速率特征,并结合小震精定位结果分析该断裂带的强震危险性。结果表明,GPS水平观测值与模型值的拟合结果较好,小震分布与闭锁程度结果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红河断裂的中段北部(南涧-墨江)基本完全闭锁,断层的滑动亏损速率也相对较大,该段落具有发生较大地震的可能性;红河断裂带其余段落闭锁程度较弱,尤其是断裂带的南段,在2~5 km深度处基本由闭锁状态转化为蠕滑状态,断层的滑动亏损速率也相应很小,该段发生较大地震的可能性较小。  相似文献   
14.
设计了10层的框架结构模型,进行了单向及双向作用时不同频谱地震波输入下的振动台试验,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揭示了结构的动力特性及地震反应之间的联系。结果显示:加速度、层间位移和应变在地震波作用下的变化趋势是一致的,结构的层间位移和加速度沿层高的分布不一样;双向作用下结构的反应并不一定比单向作用时的反应大。并依据试验过程当中的测试数据,进行了相应的数值模拟,与实测结果进行了对比,吻合较好,可以为后续类似的研究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正激光雷达扫描技术(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LiDAR)是一种新型技术,在城市建模、气候监测、地形测绘及灾害评估等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的诞生引起了新的研究热潮,其典型代表有星载激光雷达(星载LiDAR)、机载激光雷达(机载LiDAR)和地面三维激光扫描仪(地面LiDAR)。其中被学者们经常采用的是机载LiDAR和地面LiDAR,机载LiDAR工作具有快速  相似文献   
16.
张昊  康帅  王自法    裴笑娟 《世界地震工程》2022,38(2):029-37
目前结构的抗震分析主要是采用刚性地基假定,忽略了土-结构相互作用,而在实际情况中结构的地震破坏与刚性地基假定的预期结果并不相同。为了对比差异,本文以一6层混凝土框架结构为例,分别进行了Pushover分析和非线性时程分析。结果表明:当考虑土-结构相互作用时,结构的基底剪力减小,周期增大,顶点位移增大且结构的破坏主要集中在首层,柱端出现了塑性铰,更符合实际的震害情况。并将Pushover分析与非线性时程分析的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Pushover分析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7.
在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问题的研究中,当土层与结构的自振频率相接近时,可能会出现类共振,对此进行了土-框架结构相互作用的振动台试验,将试验结果与刚性地基情况进行对比,选取的指标包括加速度、层间位移及应变峰值。结果表明:考虑土-结构相互作用的影响后,加速度、层间位移和框架应变均较刚性地基时有大幅的增加,应变峰值比最大可达到7倍,加速度峰值比最大可达5倍多,而位移峰值比最大约3倍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