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0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15篇
地球物理   2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1.
A large number of experimental and theoretical investigations of carbon dioxide (CO2) spectra have been conducted since the most recent update of the High-Resolution Transmission Molecular Absorption (...  相似文献   
12.
张兴赢  张鹏  张艳  李晓静  邱红 《中国科学D辑》2007,37(10):1409-1416
利用卫星遥感资料, 分析了1997~2006年中国对流层NO2的变化趋势和时空分布特征以及来源解析. 研究发现中国近10 a来对流层NO2垂直柱密度具有明显的增长趋势. 东部地区近10 a的NO2垂直柱密度平均值(9.3×1015 molec/cm2)是西部地区(0.6×1015 molec/cm2)的15倍, NO2污染最严重的地区主要集中在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以及四川盆地等人口聚居和工业发达的地区, 与人口的分布有密切的关系. 由于气象因素、人居和自然环境等因素的差异, 东部和西部地区对流层NO2浓度季节变化具有明显不同的特征, 东部地区在冬季浓度最高, 而西部地区在夏季达到极大值. 还分析了几个典型的超大城市对流层NO2垂直柱密度变化趋势, 上海以每年~20%的增长速率呈线性上升趋势, 增长率最高. 卫星遥感同地面实测资料的比较和验证表明, 大城市对流层NO2垂直柱密度与近地面的NO2浓度呈现一致的变化趋势, 且与机动车保有量的变化有显著的相关性, 表明剧烈的人为工业和经济活动对对流层NO2的来源有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2007年6月18~22日,在法国Aix—en—Provence召开了由中国国家科技部(MOST)和欧洲航天局(ESA)共同举办的第4届“龙计划”大气遥感学术年会。  相似文献   
14.
胡玥明  闫欢欢  张兴赢  孟晓阳 《气象》2019,45(3):362-370
臭氧是十分重要的痕量气体,它具有活跃的化学反应特性和较强的辐射特性,直接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的生活环境,因此,获得准确的臭氧柱浓度信息十分重要。搭载在AURA上的OMI探测仪可以测量大气中的臭氧含量,其获得的臭氧产品有两种,一个是基于TOMS V8算法反演得到的OMI-TOMS产品,另一个是由DOAS算法得到的OMI-DOAS产品。本文首先分析了两种算法产品的统计特征,结果表明两者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其次,分别分析了两种算法与像元位置的关系,在不受行异常现象影响的像元处,两种算法均不受像元位置的影响;此外,本文还研究了云和太阳天顶角对两种算法的影响,有云时两者的差异更大,云量在70%时两者的差异最大,而且,当有云存在时,两者的偏差随着太阳天顶角的增加而增加。平流层SO_2和吸收性气溶胶对两种算法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5.
The variation of the atmospheric Carbon Dioxide (CO2) concentra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global climate and agriculture. We analyzed the spatial-temporal characteristics of CO2 in the China region and around the globe with the CO2 column mixing ratios observed by the Japanese GOSAT satellite (Greenhouse Gases Observing Satellite). In order to make sure that the accuracy of the CO2 data retrieved by the satellite meets the needs of the climate characteristics analyses, we ran a validation on the CO2 column mixing ratios retrieved by the satellite against the ground-based TCCON (Total Carbon Column Observing Network) observation data.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two sets of data have a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of higher than 0.7, and a bias of within 2.2 ppmv. Therefore, the GOSAT CO2 data can be used for the climate characteristics analysis of global CO2. Our analysis on the spatial-tempo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2 column mixing ratios observed during the period of June 2009 through January 2014 proved that, with the impact of the natural emission of near ground CO2 and human activities, the global CO2 concentration has a significant latitudinal characteristics with its highest level averaging 390 ppmv in the 0-40oN latitudinal zone in the Northern Hemisphere, and 387 ppmv in the Southern Hemisphere. China has a relatively higher CO2 concentration with the highest level exceeding 398 ppmv, and the eastern area higher than the western area. The variation of global CO2 concentration shows a seasonal pattern, i.e. the CO2 concentration reaches its highest in spring in the Northern Hemisphere averaging more than 392 ppmv, second highest in winter, and lowest in summer averaging less than 387 ppmv. It fluctuates the most in the Northern Hemisphere with an average concentration of 392.5 ppmv in April, and 385.5 ppmv in July. While in the Southern Hemisphere, the seasonal fluctuation is smaller with the highest concentration occurring in July. Over the recent years, the global CO2 concentration has shown an elevating trend with an average annual increase rate of 1.58 ppmv per year. It is a challenge that the human kind has to face to slow down the increase of the CO2 concentration.  相似文献   
16.
准确获取气溶胶光学厚度对于气候变化研究和大气环境监测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波长插值和时空匹配方法,利用气溶胶自动观测站网(AERONET)观测的气溶胶光学厚度(AOD)对风云3A/中分辨率光谱成像仪(FY-3A/MERSI)、Terra(Aqua)/MODIS的C5.1(Collections 5.1)和C6(Collections 6)气溶胶光学厚度产品在中国区域的反演精度进行验证分析。结合一次发生在中国境内的沙尘天气与一次严重雾霾天气个例,分析上述卫星气溶胶光学厚度的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FY-3A/MERSI AOD的反演精度较高(R=0.887,RMSE=0.234),其值低于AERONET的观测值(Bias=-0.293)。(2)在不同的下垫面下,各种卫星暗像元算法AOD产品反演精度有差异,植被覆盖情况越好,反演精度越高,而植被很少的地区,即亮地表甚至没有反演值。(3)MODIS C5.1深蓝算法产品能在亮地表地区反演AOD,但效果不佳。MODIS C6中的深蓝算法产品在不同下垫面的反演精度都很高(RMSE为0.096-0.127)。(4)在不同季节的对比中,各种卫星AOD产品在夏季的反演精度最差,而反演最好的季节各有不同。(5)在一次沙尘天气污染与一次严重雾霾天气个例中,中国西部与北部区域,MODIS C6深蓝算法AOD的监测效果优于其他算法AOD;MERSI AOD产品在此区域的分布不连续。总体而言,MODIS C6 AOD分布比MODIS C5.1产品连续,MODIS 3 km产品在相同区域的AOD值高于其他产品。以上结论可为卫星AOD产品在中国区域的使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2011年春季北极臭氧异常低值监测和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中国第二代极轨气象卫星“风云三号”A星(FY-3A)搭载的紫外臭氧总量探测仪(TOU),连续监测全球臭氧总量分布的遥感数据,分析后发现,自2011年3月初开始,北极地区臭氧总量急剧下降,形成一个臭氧低值区,3月中旬低值区中心部分臭氧总量日平均值只有同期的一半左右.分析风云三号气象卫星及国外卫星1979-2011年北...  相似文献   
18.
用卫星资料分析中国区域CO柱总量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文利用国际先进在轨星载探测仪器SCIMACHY/ENVISAT和MOPITT/TERRA的一氧化碳(CO)柱总量观测资料,比较两个载荷的观测结果发现,二者在陆地区域的观测数据一致性较好,且与我国本底站近地面观测结果有比较一致的时间变化态势,表明CO柱总量卫星观测值可以很好地反映其在我国大气中的时空分布特性。利用MOPITT长时间的观测数据(2000年3月—2009年2月)对中国区域CO柱总量时空分布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我国东部地区CO柱总量显著高于西部地区,两个地区的CO柱总量年平均值9年内均呈上升态势,西部地区平均年增长率是千分之一的量级,东部地区年增长率约为1.0%。中国区域CO柱总量分布随季节变化显著,春季CO柱总量平均值最高,但是CO柱总量最小值,在东部地区出现在夏季,而西部地区出现在秋季。  相似文献   
19.
卫星高光谱大气CO2探测精度验证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卫星高光谱大气CO2遥感探测对全球气候变化研究意义重大,卫星CO2反演产品的地基观测验证是获得产品精度评价、发现算法可适用范围和局限性的重要环节,因此地基高光谱CO2的观测验证研究对提高卫星产品定量精度至关重要。本文综述了当前国际上大气CO2探测卫星的研制进展,短波红外大气CO2的反演方法进展,重点阐述了地基高光谱CO2探测技术进展及其对卫星大气CO2的定量探测精度验证方法和技术研究进展,并对该研究领域未来的发展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20.
北极臭氧年际变化特征及其与极涡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风云三号卫星搭载的紫外臭氧总量探测仪(TOU)和国际同类卫星的臭氧总量数据对1979年—2011年北半球春季臭氧特征进行了分析,发现北极臭氧年际变化显著,它与平流层温度变化一致(相关系数为0.75)。北极臭氧损耗异常强弱年的月均和日变化特征有明显差异,春季北极臭氧损耗强年有明显的化学损耗过程(1997年和2011年),而弱年化学作用影响不明显(1999年和2010年)。损耗弱年的日变化型在不同年份特征不同,它的臭氧变化可能更多受天气过程的影响。综合分析北极涛动、极涡和平流层温度等大气环流背景场的变化,表明春季北极臭氧损耗强弱受大气环流变化影响。北极涛动指数正位相,极涡偏强偏冷,北极臭氧损耗异常偏高。北极涛动指数负位相,极涡偏弱偏暖,北极臭氧损耗异常偏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